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828阅读:1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城市的排水管道只能用于指定区域的积水排水,使用集水设备或结构将水集中后,使用排水管排出,现有的排水管不能够将经过区域的积水排出,因此排水效果不好,另外,排水时不能够净化和过滤水质,也不能够向周围土壤补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在水量大时能够排出整个管路区域的积水,同时又能向管路区域内缺水区补水的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管道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

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包括排水管主体和柔软材质的连接管;

所述排水管主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第一强固透水砼层、拉结层和第二强固透水砼层,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内侧为中空的管道腔;

所述连接管中部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上设有多个褶皱,所述连接管两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外侧设有圆环形凸起;

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两端内侧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圆环形凸起卡合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内;

多个所述排水管主体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管相互连接且埋设于回填土层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主体两端的卡箍和卡钩,不同所述排水管主体的所述卡箍和所述卡钩相互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包括环形的卡圈、多个半圆形的连接簧和多个连接圈,所述排水管主体一端环形阵列设置各个所述连接圈,各个所述连接簧一端分别与各个所述连接圈铰接连接,各个所述连接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圈。

进一步的,所述卡钩为多个,所述排水管主体的未设所述卡箍一端环形阵列设置各个所述卡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为5-10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的粒径为10-3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条形突起,所述条形突起内设有拉结筋,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内表面设有拉结筋槽,所述条形突起与所述拉结筋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主体下部外壁上固定设置土工布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管基座和弯管外壳,所述直管基座上部设有容纳所述排水管主体的基座凹槽,所述直管基座为透水混凝土基座,所述弯管外壳包裹所述连接管,所述弯管外壳为变形材料外壳。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①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能够透过、过滤、净化和收集水;

②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在经过区域水量多时,水能够进入排水管将水排出,在经过区域土壤缺水时,水能够渗透出排水管进行灌溉;

③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连接方便,结构坚固,承压性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如下,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排水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所述排水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所述排水管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所述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排水管主体,2、连接管,3、回填土层,4、卡箍,5、卡钩,6、土工布层,7、直管基座,8、弯管外壳,11、双丙聚氨酯层,12、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3、拉结层,14、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5、管道腔,16、圆环形凹槽, 17、拉结筋,21、褶皱部,22、连接部,23、圆环形凸起,41、卡圈,42、连接簧,43、连接圈,71、基座凹槽,141、条形突起,151、拉结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包括排水管主体1和柔软材质的连接管2;

所述排水管主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11、第一强固透水砼层 12、拉结层13和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内侧为中空的管道腔15;

所述连接管2中部为褶皱部21,所述褶皱部21上设有多个褶皱,所述连接管2两端为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外侧设有圆环形凸起23;

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两端内侧设有圆环形凹槽16,所述圆环形凸起 23卡合于所述圆环形凹槽16内;

多个所述排水管主体1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管2相互连接且埋设于回填土层3 内。

优选的,所述拉结层13为网状纤维。

所述连接管2用于连接各个所述排水管主体1,所述褶皱部21使得所述连接管2能够转弯,所述圆环形凸起23卡合于所述圆环形凹槽16内使得所述排水管主体1与所述连接管2连接牢固不会脱落。

所述排水管主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11、第一强固透水砼层 12、拉结层13和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在外部所述回填土层3内的水流较大时,水能够渗入所述排水管主体1内,并且由所述管道腔15排出,当所述回填土层 3内缺水时,所述管道腔15内的水能够渗出进入所述回填土层3。因此,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能够向多方向渗透水,在经过区域水量多时,水能够进入排水管将水排出,在经过区域土壤缺水时,水能够渗透出排水管进行灌溉。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包括排水管主体1和柔软材质的连接管2;

所述排水管主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双丙聚氨酯层11、第一强固透水砼层 12、拉结层13和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内侧为中空的管道腔15;

所述连接管2中部为褶皱部21,所述褶皱部21上设有多个褶皱,所述连接管2两端为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外侧设有圆环形凸起23;

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两端内侧设有圆环形凹槽16,所述圆环形凸起 23卡合于所述圆环形凹槽16内;

多个所述排水管主体1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管2相互连接且埋设于回填土层3 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主体1两端的卡箍4和卡钩5,不同所述排水管主体1的所述卡箍4和所述卡钩5相互卡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4包括环形的卡圈41、多个半圆形的连接簧42和多个连接圈43,所述排水管主体1一端环形阵列设置各个所述连接圈43,各个所述连接簧42一端分别与各个所述连接圈43铰接连接,各个所述连接簧42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圈41。

进一步的,所述卡钩5为多个,所述排水管主体1的未设所述卡箍4一端环形阵列设置各个所述卡钩5。

所述卡箍4和所述卡钩5相互卡合连接,结构牢固,能够加强各个所述排水管主体1通过所述连接管2进行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内皆均匀分布孔隙结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 12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为7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为15mm。

采用此结构,使得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缝隙内具有微生物生存空间,能够分解树叶等杂质,并且具有过滤功能,因此能够能够透过、过滤、净化和收集水,能够充分净化水资源,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条形突起141,所述条形突起141内设有拉结筋17,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内表面设有拉结筋槽151,所述条形突起141与所述拉结筋槽151相配合。

所述条形突起141与所述拉结筋槽151相配合,能够提高所述排水管主体1 切向抗扭强度,所述拉结筋17能够提高所述排水管主体1的轴向抗拉强度,另外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和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所述排水管主体1能够承受各个方向的力,强度高,耐用性好。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为10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为30mm。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主体1下部外壁上固定设置土工布层6。

所述土工布层6能够降低所述排水管主体1下部的渗水速度,有利于提高所述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的排水距离,能够均衡更远距离土壤湿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管基座7和弯管外壳8,所述直管基座7上部设有容纳所述排水管主体1的基座凹槽71,所述直管基座7为透水混凝土基座,所述弯管外壳8包裹所述连接管2,所述弯管外壳8为变形材料外壳。

所述直管基座7能够为所述排水管主体1提供支撑,所述弯管外壳8能够保护所述连接管2和防止所述连接管2变形。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强固透水砼层12的粒径为 5mm,所述第二强固透水砼层14的粒径为10mm。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透水砼为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网状纤维为网状聚丙烯纤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具有渗水功能的排水管,能够透过、过滤、净化和收集水,在经过区域水量多时,水能够进入排水管将水排出,在经过区域土壤缺水时,水能够渗透出排水管进行灌溉,连接方便,结构坚固,承压性好。本实用新型可在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