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水泥搅拌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780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型钢水泥搅拌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型钢水泥搅拌墙。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基础和地下工程施工中一个传统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岩土工程难题,既有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

最初的基坑工程就是简单放坡大开挖,既经济又方便,在空旷地区优先采用。然而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场地往往受周边环境等原因限制,基坑工 程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要求。

目前,公开号为CN1059517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梅花形型钢水泥搅拌墙,包括:至少两排水泥搅拌墙,每排水泥搅拌墙包括若干水泥搅拌桩,每排水泥搅拌墙中的相邻水泥搅拌桩相互靠近并且一部分结合成一体;其中,外排的水泥搅拌桩位于两个相邻的内排水泥搅拌桩之间位置, 并同时与所述两个相邻的内排水泥搅拌桩一部分结合成一体,形成梅花形结构;以及型钢,所述型钢竖直插入在内排水泥搅拌桩内。

上述水泥搅拌墙通过双排的水泥搅拌墙实现较好的实现了止水作用,前排的水泥搅拌墙起到了主要的封水左右,而后侧的水泥搅拌墙对前侧相邻搅拌桩之间的间隙再次止水,但后侧的只需要对前侧的搅拌墙的止水左右进行加强即可,后侧的水泥搅拌桩半径过大,后侧搅拌墙之间的相交部分未起到实际作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型钢水泥搅拌墙,通过较小的止水桩固定连接在荤桩和素桩的相交部分,去除了后侧搅拌墙的相交部分,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型钢水泥搅拌墙,包括间隔设置的素桩和荤桩,相邻所述素桩和荤桩相交,所述素桩内固定连接有沿其轴心方向延伸的型钢,所述素桩和荤桩外侧设置有若干个止水桩,所述止水桩的轴心垂直于素桩的轴心,所述止水桩与荤桩和素桩同时相交,所述止水桩与所述荤桩和素桩的相交部分相交,若干个所述止水桩外离,所述止水桩的半径小于素桩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有原有止水桩的半径,但止水桩能与素桩和荤桩的相交部分相交,减小了止水桩和素桩和荤桩之间的间隙,并未影响原有的止水桩的加强止水的效果,相邻止水桩外离,止水桩互不影响,但采用了半径较小的止水桩, 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素桩一侧固定连接有其轴心平行的第二素桩,若干个所述素桩和第二素桩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素桩和第二素桩相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搅拌墙的结构能够随之改变,改变了原有的素桩与荤桩的装配方式,使得水泥搅拌墙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钢一侧固定连接在素桩内,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二素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型钢能够将素桩与第二素桩连为一体,加强了原有的连接结构,增加了素桩与第二素桩之间的约束,增加了水泥搅拌墙的整体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和素桩与第二素桩固定连接的加强桩,所述加强桩的轴心平行于素桩的轴心,所述加强桩和所述素桩与第二素桩的相交部分相交,所述加强桩与止水桩外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桩固定连接在素桩和第二素桩的后侧,增加了素桩与第二素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桩能够减小素桩与第二素桩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搅拌墙挡土止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钢位于素桩内的上端。

水泥搅拌墙的承载受力在深度方向上呈负指数规律衰减,载荷主要分布在水泥搅拌桩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型钢的使用,但水泥搅拌墙的承受作用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荤桩的半径小于素桩的半径,且所述荤桩的半径大于止水桩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荤桩也时为了固定相邻两个素桩,起到挡土止水的效果,采用较小半径的荤桩仍然能够实现原有搅拌墙的挡土止水的效果,从而减小了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止水桩和加强桩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止水桩与加强桩的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止水桩与加强桩浇筑时,能够使用一个半径相同的套管即可浇筑形成止水桩与加强桩,且加强桩与止水桩位于同一平面内,直接水平滑移套管即可进行浇筑,方便了浇筑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荤桩内设置有沿其轴心方向开设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半径小于荤桩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能够继续增加荤桩的结构强度,减小了荤桩弯曲倾斜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减小了止水桩的大小和荤桩的大小,而并未改变原有搅拌墙的挡土止水的效果,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加强桩的设置和型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素桩和第二素桩内,增加了素桩的结构强度;钢筋笼的设置增加了荤桩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素桩;2、第二素桩;3、荤桩;4、加强桩;5、止水桩;6、型钢;7、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型钢水泥搅拌墙,若干个素桩1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在地面上,每个素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素桩2,素桩1与第二素桩2均为土体和固化剂搅拌形成的混合材料,素桩1与第二素桩2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素桩2的半径与素桩1的半径相等,且第二素桩2与素桩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素桩2和素桩1的半径之和,即第二素桩2与素桩1之间相交,第二素桩2与素桩1的后侧还设置有加强桩4,若干个加强桩4外离,加强桩4的半径远远小于素桩1的半径,加强桩4与第二素桩2、素桩1同时相交,且加强桩4与第二素桩2和素桩1的相交部分相交。

每个第二素桩2的右侧还固定连接有一个荤桩3,荤桩3的半径小于素桩1的半径,荤桩3的左侧与第二素桩2相交,荤桩3的右侧与相交。荤桩3的轴心与素桩1的轴心、第二素桩2的轴心之间距离相等,且均小于素桩1与荤桩3的半径之和。每个荤桩3的外侧设置有两个止水桩5,荤桩3、止水桩5与加强桩4均为混凝土桩;若干个止水桩5均外离,且止水桩5与加强桩4也外离,止水桩5的半径与加强桩4的半径相同,止水桩5的半径远小于荤桩3的半径,且止水桩5与加强桩4位于用于竖直面内;左侧止水桩5的左端和第二素桩2固定连接,右端和荤桩3固定连接,左侧的止水桩5与第二素桩2和荤桩3的相交部分相交;右侧止水桩5的左端和荤桩3固定连接,右端和素桩1固定连接,右侧的止水桩5与素桩1和荤桩3的相交部分相交。

如图2所示,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素桩1和第二素桩2内设置有一个H形的型钢6,型钢6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素桩1的轴心位置,型钢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二素桩2的轴心位置,型钢6位于素桩1与第二素桩2的上端。每个荤桩3内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钢筋笼7,钢筋笼7的半径小于荤桩3的半径,且钢筋笼7与止水桩5外离。

工作原理:先浇筑完成最右端的第二素桩2,依次继续浇筑第二素桩2左侧的素桩1,以及素桩1左侧的下一个素桩1,之后在第二素桩2初凝前浇筑第二素桩2与素桩1之间的加强桩4、以及素桩1与第二素桩2之间的荤桩3,荤桩3浇筑完成后,继续浇筑荤桩3两侧的止水桩5,完成一个模块的浇筑,之后继续上述浇筑过程完成整面搅拌墙的浇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