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式静水鱼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779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连通式静水鱼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枢纽闸、坝过鱼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通式静水鱼道。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道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在闸、坝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鱼类在鱼道中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下行鱼可通过鱼道顺流而下。目前国内外的各种过鱼设施主要有鱼道过鱼、鱼闸过鱼、升鱼机、集鱼船等。上述这些鱼道,不管结构形式有何不同,都存在很多不足,如过鱼效率低、管理操作难、能耗高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通式静水鱼道,该鱼道节能、高效、操作简便、建设可行。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连通式静水鱼道,包括由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出口段、上下游水体连通段、洄游鱼群等候段以及下游进口段;在上游出口段和上下游水体连通段之间设有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和洄游鱼群等候段之间设有等候段工作闸门;在洄游鱼群等候段和下游进口段之间设有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所述上游出口段供洄游鱼群进出上游,其设置在远离溢洪道和进水坝段的挡水坝段上或者上游远离溢洪道和进水坝段的岸边;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设置在闸坝体内或者闸坝体的两侧坝肩上;所述下游进口段布设在坝后洄游鱼群聚集的河岸边。

优选的,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包括与上游出口段连接的第一弧形连通段,与第一弧形连通段的下端连接的竖向连通段,与所述竖向连通段连接的第二弧形连通段,与第二弧形连通段连接的水平连通段。

优选的,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上设有减压闸门。

优选的,所述减压闸门有多个,多个所述减压闸门在上下游水体连通段上分段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游出口段、上下游水体连通段、洄游鱼群等候段、下游进口段上均设有集鱼灯和诱鱼器,所述集鱼灯和诱鱼器组成聚鱼和诱鱼系统。

优选的,所述聚鱼和诱鱼系统连接一鱼道控制和监测系统, 所述鱼道控制和监测系统还连接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等候段工作闸门、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以及减压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鱼道分成多个不同功能阶段,方便管理;本鱼道设计简单,布置灵活,施工便捷,造价低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没有设置鱼道的已建工程,可以方便地布设。

2、由于本鱼道采用不同的闸门将其分成不同的功能阶段,在平常只关闭等候段工作闸门,其上游各段以静水状态与坝前水体畅通连接;其下游各段与坝后水体畅通连接,洄游鱼群由下游向上游洄游时,在静水状态下阻力减小,从而提高过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通式静水鱼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通式静水鱼道中的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游出口段1;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洄游鱼群等候段3;下游进口段4;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5;等候段工作闸门6;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减压闸门8;第一弧形连通段9;竖向连通段10;第二弧形连通段11;水平连通段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通式静水鱼道,包括由上游至下游依次连接的上游出口段1、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洄游鱼群等候段3以及下游进口段4;在上游出口段1和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之间设有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5;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和所述洄游鱼群等候段3之间设有等候段工作闸门6;在洄游鱼群等候段3和下游进口段4之间设有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所述上游出口段1供洄游鱼群进出上游,其设置在远离溢洪道和进水坝段的挡水坝段上或者上游远离溢洪道和进水坝段的岸边;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设置在闸坝体内或者闸坝体的两侧坝肩上;所述下游进口段4布设在坝后洄游鱼群聚集的河岸边。

其中,在聚集河道里的洄游鱼群时,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一直是开启的,当洄游鱼群进入到洄游鱼群等候段3后关闭该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当洄游鱼群进入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等候段工作闸门6关闭,重新开启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聚集洄游鱼群。

其中,当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关闭以后,打开等候段工作闸门6让洄游鱼群通过。当洄游鱼群进入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关闭等候段工作闸门6。

其中,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5以平板闸门为主,平常不使用,在鱼道检修时才工作。

鱼类在该鱼道内洄游的过程:

该鱼道平常只关闭等候段工作闸门6,上游各段以静水状态与坝前水体畅通连接;下游各段与坝后水体畅通连接。在聚集河道里的洄游鱼群时,所述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一直是开启的,河岸边的洄游鱼群从下游进口段4进入洄游鱼群等候段3后,关闭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开启等候段工作闸门6,当洄游鱼群进入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等候段工作闸门6关闭,洄游鱼群在静水中通过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5、上游出口段1进入上游库区;鱼群由上游返回下游时,以上操作反向即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包括与上游出口段1连接的第一弧形连通段9,与第一弧形连通段9的下端连接的竖向连通段10,与所述竖向连通段10连接的第二弧形连通段11,与第二弧形连通段11连接的水平连通段12,采用此结构的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可提高鱼道的过鱼效率。

其中,所述竖向连通段,可以是竖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根据其所处的地貌等因素来决定。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当闸坝体为高水头时,所述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上设有减压闸门8,以适应洄游鱼群所能承受的水压力。

所述减压闸门8有多个,多个所述减压闸门8在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上分段设置。洄游鱼群在静水中分段通过多个减压闸门8(关闭下游一个减压闸门8,接着开启上游一个减压闸门8)的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5、上游出口段1进入上游库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游出口段1、上下游水体连通段2、洄游鱼群等候段3、下游进口段4上均设有集鱼灯和诱鱼器,所述集鱼灯和诱鱼器组成聚鱼和诱鱼系统,利用鱼类的趋光性和对声音、气味的反应,引导洄游鱼群逐段前行,分批通过鱼道。

如图2所示,所述聚鱼和诱鱼系统连接一鱼道控制和监测系统,所述鱼道控制和监测系统还连接有上游出口段检修闸门5、等候段工作闸门6、下游进口段工作闸门7以及减压闸门8。通过该鱼道控制和监测系统对鱼道各段的闸门、聚鱼灯、诱鱼器进行运行控制,同时对正在有鱼群通过的各段进行图像和数据监测,是鱼道顺利工作的中枢系统。该鱼道控制和监测系统为现有系统,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