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92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经常需要用到管件。

现有的管件多采用单一的管体的结构,其多存在安装拆卸繁琐,难以固定和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安装拆卸繁琐,难以固定和移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方法提供一种建筑用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管、中部管和下部管,上部管、中部管和下部管的横向截面均为半圆形和矩形的组合结构,上部管、中部管和下部管的后壁设置为平面,中部管的纵向截面为矩形,上部管和下部管的纵向截面为倒梯形;

上部管的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凹槽,上部管的外侧壁上对应凹槽的位置设置有沿圆周方向一圈的凸起,下部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弹片,弹片处的下部管的外径与凹槽处的上部管的内径相同;

上部管的上端的后壁位置处设置有支板,支板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支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滚轮,上部管、中部管和下部管的后壁上设置有纹理层。

可选地,上部管和下部管的纵向截面为倒等腰梯形。

可选地,凹槽设置为圆弧形凹槽。

可选地,凸起设置为圆弧形凸起。

可选地,弹片设置为圆弧形弹片。

可选地,弹片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地,两个弹片均匀对称分布。

可选地,支板设置为“L”字形。

可选地,螺纹通孔设置在支板的末端。

可选地,纹理层的后壁上设置有胶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管,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安装拆卸繁琐,难以固定和移动的问题,其安装拆卸方便,容易固定和移动,使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用管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建筑用管的俯视图。

图中,1为上部管,2为中部管,3为下部管,4为凸起,5为弹片,6为支板,7为螺纹通孔,8为滚轮,9为纹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建筑用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管体,管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管1、中部管2和下部管3,上部管1、中部管2和下部管3的横向截面均为半圆形和矩形的组合结构,上部管1、中部管2和下部管3的后壁设置为平面,中部管2的纵向截面为矩形,上部管1和下部管3的纵向截面为倒梯形;

上部管1的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一圈凹槽,上部管1的外侧壁上对应凹槽的位置设置有沿圆周方向一圈的凸起4,下部管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弹片5,弹片5处的下部管3的外径与凹槽处的上部管1的内径相同;

上部管1的上端的后壁位置处设置有支板6,支板6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置有螺纹通孔7,支板6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滚轮8,上部管1、中部管2和下部管3的后壁上设置有纹理层9。

可见,本实施例的建筑用管,其通过上部管1套设在相邻的下部管3外,且通过弹片5卡设在凹槽中,能够将管体两两连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需要,上部管1、中部管2和下部管3的后壁设置为平面,使得其能够靠设在墙壁处,且能够通过螺纹通孔7与墙壁进行固定连接。其内径大,对污水雨水等排泄畅通。其纹理层9能够防滑,提高稳定性。其滚轮8使其能够竖起来时通过滚轮8进行滑动移动。

实施例2

一种建筑用管,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上部管1和下部管3的纵向截面为倒等腰梯形。

优选的,凹槽设置为圆弧形凹槽。

优选的,凸起4设置为圆弧形凸起。

优选的,弹片5设置为圆弧形弹片。

优选的,弹片5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的,两个弹片5均匀对称分布。

优选的,支板6设置为“L”字形。

优选的,螺纹通孔7设置在支板6的末端。

优选的,纹理层9的后壁上设置有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管,上部管1、中部管2和下部管3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可以设置为倾斜结构,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是60°。最上面的上部管1的顶部可以连接有阻雨器。阻雨器包括圆筒,圆筒的下端与上部管1的顶端相连接,阻雨器的上端设置有封闭圆板。阻雨器的侧壁设置为镂空网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管,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未提及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