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溪流景区的鱼类友好型的无动力双向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781阅读:1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溪流景区的鱼类友好型的无动力双向引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水工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溪流景区的鱼类友好型的无动力双向引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水利事业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如拦河建筑物坝、堰的修建,破坏了河流连通性,改变生物生境,尤其是对当地鱼类造成重大伤害。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为了减少对鱼造成的伤害,我国早在1980年就修建了湖南省洣水洋塘鱼道,为鱼类提供上溯下行的通道。工程师和生物学家的合作推进了生态水利的发展。当代过鱼设施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我国目前仅考虑到在一些大型水利设施中修建有利于河流连通性修复的建筑物,可是即使是看来很小的水流落差也会成为某些鱼类永远不可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取水的目的,我们往往建造坝或堰将水位壅高,通过引水渠或泵将水定向输送。在这个过程中都由于没有考虑到鱼,尤其是幼鱼,结果往往会出现鱼顺水渠流到灌区或被水泵吸走,最后都避免不了对其造成的伤害。

为了满足人类需求以及改善和保护鱼类栖息地,减小在用水的工程中对鱼造成的伤害。我们会想到利用分鱼分水装置,如水力栅、水力屏障等。水力屏障允许水通过防止鱼通过,鱼类保护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溪流景区的鱼类友好型的无动力双向引水装置,能够引水灌溉的同时对鱼类进行驱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用于溪流景区的鱼类友好型的无动力双向引水装置,包括引水渠,所述引水渠具有一喇叭形进水口,引水渠进水口连通溪流岸边,在引水渠远离进水口一端设有壅水板,在引水渠内设有多台水车,在水车一侧设有引水槽,水车将引水渠中的水引入到引水槽中;在进水口靠近溪流岸边一端设有拦污栅,在进水口另外一端安装有旋转栅,在旋转栅和拦污栅之间的进水口连通有护鱼管道。

所述水车包括设置在引水渠两侧支撑架、轴连接在支撑架上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水轮和安装在水轮上的多个储水盒,各储水盒是绕着水轮轴线均匀分布。

旋转栅包括轴连接在引水渠内的镂空滚筒,在滚筒上方引水渠内固定有清污刷,清污刷刷毛贴在滚筒上,滚筒主轴通过皮带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护鱼管道一端较粗,另外一端逐渐变细,护鱼管道较粗一端连通进水口,较细一端连通溪流岸边。

拦污栅整体为钢结构,竖向放置,与水流流向成一定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装置具有自动化运行优势,无需配备操作人员,河道中水流通过拦污栅进入装置,进入装置的水一部分从护鱼管道中流向下游,大部分水通过旋转栅进入引水渠,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转动,水车在转动的同时水会装满整个储水盒,储水盒中的水随着转动的水车会逐渐倾倒出来,倾倒出来的水由引水槽导出至指定地点,实现引水灌溉。水车通过皮带带动滚筒旋转,滚筒配合清洁刷能够实现清污的效果,转动的滚筒不仅会因产生复杂的湍流给鱼儿造成水力阻碍,而且因其转动及刷子刷洗,会给鱼带来视觉上的惊吓,迫使鱼从护鱼管道游走,起到保护鱼类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将河道进行了隐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关于拦污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引水渠1、水车2、引水槽3、护鱼管道5、皮带6、进水口8、壅水板9、水轮21、储水盒22、支撑架23、转轴24、溪流岸边41、拦污栅81、变坡82、滚筒71、清污刷7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4所示:一种可用于溪流景区的鱼类友好型的无动力双向引水装置,包括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具有一喇叭形进水口8,引水渠1进水口8连通溪流岸边41,在引水渠1远离进水口8一端设有壅水板9,在引水渠1内设有多台水车2,在水车2一侧设有引水槽3,水车2将引水渠1中的水引入到引水槽3中;在进水口8靠近溪流岸边41一端设有拦污栅81,在进水口8另外一端安装有旋转栅,在旋转栅和拦污栅81之间的进水口8连通有护鱼管道5。

喇叭形进水口8是为了增大进流量,以及增加水流对旋转栅和拦污栅81的冲力。

所述水车2包括设置在引水渠1两侧支撑架23、轴连接在支撑架23上的转轴24、固定在转轴24上的水轮21和安装在水轮21上的多个储水盒22,各储水盒22是绕着水轮21轴线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储水盒22是倾斜于水轮21轴线固定在水轮21上,储水盒22较低一端为开口,当水流进入到引水渠1中后,推动水轮21逆时针旋转,水轮21和储水盒22配合将水灌入到引水槽3中。

引水渠1末端壅水板9的设计是为了壅高引水渠1内水位,保证储水盒22能够被灌满,此外储水盒22可以增大整个水车2与来水的垂直碰撞面积,从而使水能转化率更高,水车2获得推力更大。

如图4所示,旋转栅包括轴连接在引水渠1内的镂空滚筒71,在滚筒71上方引水渠1内固定有清污刷72,清污刷72刷毛贴在滚筒71上,滚筒71主轴通过皮带6与所述转轴24传动连接。

水车2带动滚筒71旋转,滚筒71配合清洁刷能够实现清污的效果,转动的滚筒71不仅会因产生复杂的湍流给鱼儿造成水力阻碍,而且因其转动及刷子刷洗,会给鱼带来视觉上的惊吓,迫使鱼从护鱼管道5游走,起到保护鱼类的效果。

护鱼管道5一端较粗,另外一端逐渐变细,护鱼管道5较粗一端连通进水口8,较细一端连通溪流岸边41。这种结构的护鱼管道5一是为了增加通过水力屏障的水量,继而增加引水量,二是增加过鱼通道的流速,以避免污物堵集及鱼儿在通道中逗留。

拦污栅81整体为钢结构,竖向放置,与水流流向成一定夹角,以达到拦污通水效果。

引水渠1底面要低于进水口8底面,引水渠1底面与进水口8底面之间通过一段变坡8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全程无动力、无人操作化。本旋转栅由水车2提供动力,清污刷清理滚筒上的污物,同时达到驱鱼的效果。

2.高效定向双向引水。本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将水诱导到不同的方向。有多台不同高度的水车2,可满足更多的需要。

3.友好型拦、驱鱼。针对以往引水装置设备会带走不同大小的鱼的缺点,该装置设置两道“防务”,第一道是拦污栅81,既可以阻拦顺水飘下的可见污物,又可以阻碍体型较大的鱼类通过。

4.有针对性。该装置的设计目前只针对溪流中幼鱼,用水对象为低消耗者。

5.融入自然,外形美观,具有欣赏性、景观性。装置利用天然水流,将水能转化为动能,在利用水车2的转动达到自动去污的功效。从引水到改变水流方向无需将水流壅高,改变河流原有流通性。外在设计用到景区中常用到的水车2以及供鱼下行的通道,不仅具有可欣赏性而且与自然协调度极高。

6.低成本。因为装置结构简单、无人操作,故制造管理成本均低于传统的通过建造堰壅高水位挖渠引水的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