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421阅读:10865来源:国知局
水泥涵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涵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泥涵管。



背景技术:

涵管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用于供水、排水等用途,包括水泥涵管和金属涵管等。金属涵管通常采用薄钢板压成波纹后,卷制成管节,制成波纹状的金属涵管,波纹状的金属涵管具有一定的柔性,使涵管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而且能适应较大的沉降与变形。水泥涵管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硬度较大,刚性大,无柔性,抗震能力低,不能适应较大的沉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震能力强、能适应一定的沉降的水泥涵管。

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水泥涵管,包括至少两段依次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外台阶,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台阶,所述内台阶的外径与所述外台阶的内径符合间隙配合,所述管体设置有外台阶的一端插入相邻管体设置有内台阶的一端连接;

所述管体的外台阶与相邻管体的内台阶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弹性连接垫,所述弹性连接垫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内设置有第一钢骨架和第二钢骨架,所述第一钢骨架与所述第二钢骨架分别从所述弹性体的两侧伸出;

所述第一钢骨架连接一段管体的外台阶的钢筋,所述第二钢骨架连接相邻管体的内台阶的钢筋。

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垫为橡胶连接垫。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涵管,采用至少两段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管体依次连接而成,相邻两段管体之间设置弹性连接垫,通过弹性连接垫的柔性吸收震动以及沉降引起的变形。此种柔性结构的设计,使水泥涵管抗震能力强、能适应一定的沉降,弥补了水泥涵管的不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管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弹性连接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外台阶;12、内台阶;2、弹性连接垫;21、弹性体;22、第一钢骨架;23、第二钢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涵管,包括至少两段依次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管体1,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外台阶11,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台阶12,内台阶12的外径与外台阶11的内径符合间隙配合,管体1设置有外台阶11的一端插入相邻管体1设置有内台阶12的一端。

管体1的外台阶11与相邻管体1的内台阶12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弹性连接垫2,弹性连接垫2包括弹性体21,弹性体21内设置有第一钢骨架22和第二钢骨架23,第一钢骨架22与第二钢骨架23分别从弹性体的两侧伸出。

第一钢骨架22连接一段管体1的外台阶11的钢筋,第二钢骨架23连接相邻管体1的内台阶12的钢筋。

弹性连接垫2为橡胶连接垫。

本实用新型的水泥涵管,采用至少两段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管体1依次连接而成,相邻两段管体1之间设置弹性连接垫2,通过弹性连接垫2的柔性吸收震动以及沉降引起的变形。此种柔性结构的设计,使水泥涵管抗震能力强、能适应一定的沉降,弥补了水泥涵管柔性不足的问题。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