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430阅读:8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生活杂用水。但是现有雨水花园的的渗水能力有限,若遇到暴雨或特大洪水,雨水会来不及渗透到地下而溢出到硬化的路面,形成地面径流后流入污水渠后,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增加了污水厂处理污水的工作量;而且净化能力有限,从雨水花园渗透排出的水体不能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结构设计合理,吸水及渗透能力强,能够对排入的水体分层净化,提高雨水花园的净化能力,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质可直接用于道路和绿化喷洒等;并设有多根穿孔管和透气管,促进水体的渗水率以及排水速率,避免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所述雨水花园从上到下包括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渡层、砾石层、防渗土工膜和素土层;

所述砾石层内横卧有若干根穿孔管,若干根穿孔管相互平行,每根穿孔管的两端皆连接有竖向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下端与所述穿孔管连接且上端高于滞水层的预设最高水位线,所述透气管的上端覆盖有透气防尘盖,所述砾石层内还横卧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有所述穿孔管;

所述穿孔管的管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渗水孔,在所述穿孔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所述渗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在所述穿孔管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6个所述渗水孔,所述渗水孔的孔径为1-3mm;

所述种植土层的上表面以及覆盖层为下凹式结构且下凹所形成的下凹空间构成所述滞水层,所述覆盖层的上表面的边坡比为1:5且下凹深度为150-250mm;

周边绿地与所述雨水花园连接处的边坡比为1:6;

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50-80mm;

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400-600mm;

所述过渡层的厚度50-150mm,所述过渡层为多层叠加的透水土工布层;

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50-250mm;

所述防渗土工膜的厚度为50-100mm,所述防渗土工膜由无纺布层和塑料膜相互叠合而成且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塑料膜的上方;

所述种植土层种植耐水植物。

进一步地说,所述过渡层和所述砾石层之间还设有人工填料层,所述人工填料层的厚度为350-45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过渡层为2-3层叠加的透水土工布层,每层所述透水土工布为300g/m2土工布。

进一步地说,所述穿孔管为UPVC(硬聚氯乙烯管)穿孔管、PPR(三型聚丙烯管)穿孔管、双螺纹渗管或双壁波纹管。

进一步地说,所述穿孔管的管径为100-20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外接河道、道路及绿化喷淋系统、调蓄池或市政管网。

进一步地说,所述雨水花园位于地下车库上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穿孔管外包覆有透水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实用新型由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滤层、砾石层、防渗土工膜和素土层构成,结构简单且合理,能够对排入的水体分层净化,提高雨水花园的净化能力,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质可直接用于道路和绿化喷洒等;

二、本实用新型覆盖层由树皮和木屑组成,可保持种植土层的土壤湿度,营造生物生长环境,减少径流对土壤的侵蚀;

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人工填料层,人工填料层包括碎石和碎木屑,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微小颗粒物,并具有脱臭的作用,进一步澄清水质,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达到生活杂用水质的标准;

四、本实用新型设有多根穿孔管,穿孔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渗水孔,保证水体的渗透率,避免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五、本实用新型穿孔管为UPVC穿孔管、PPR穿孔管、双螺纹渗管或双壁波纹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拉伸强度、密封性好等优点,能够保证砾石层内穿孔管的使用性能,延长雨水花园的使用寿命;

六、本实用新型穿孔管的两端皆接连有竖向透气管,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能够提高穿孔管内水的流速,间接加快雨水花园整体渗水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孔管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滞水层1、覆盖层2、种植土层3、过渡层4、砾石层5、防渗土工膜6、素土层7、穿孔管8、渗水孔81、透气管9、覆盖层的上表面的边坡比10、周边绿地11、周边绿地与雨水花园连接处的边坡比12、人工填料层13和排水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如图1、2和4所示,所述雨水花园从上到下包括滞水层1、覆盖层2、种植土层3、过渡层4、砾石层5、防渗土工膜6和素土层7;

所述砾石层5内横卧有若干根穿孔管8,若干根穿孔管相互平行,每根穿孔管的两端皆连接有竖向的透气管9,所述透气管9的下端与所述穿孔管8连接且上端高于滞水层的预设最高水位线,所述透气管9的上端覆盖有透气防尘盖,所述砾石层5内还横卧有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连接所有所述穿孔管8;

所述穿孔管8的管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渗水孔81,在所述穿孔管8的长度方向上相邻所述渗水孔81之间的间距为100-200mm,优选的是200mm,在所述穿孔管8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6个所述渗水孔81,所述渗水孔81的孔径为1-3mm;

所述种植土层3的上表面以及覆盖层为下凹式结构且下凹所形成的下凹空间构成所述滞水层1,所述覆盖层的上表面的边坡比10为1:5且下凹深度为150-250mm;

周边绿地11与所述雨水花园连接处的边坡比12为1:6;

所述覆盖层2的厚度为50-80mm;

所述种植土层3的厚度为400-600mm;

所述过渡层4的厚度为50-150mm,所述过渡层4为多层叠加的透水土工布层;

所述砾石层5的厚度为150-250mm;

所述防渗土工膜6的厚度为50-100mm,所述防渗土工膜6由无纺布层和塑料膜相互叠合而成且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塑料膜的上方,所述塑料膜可以是PVC膜、PE膜、PP膜或PI膜等;

所述种植土层3种植耐水植物,种植密度为20-30株/m2,优选的种植密度为25株/m2,所述耐水植物为芒草、花叶芦竹、狼尾草、旱伞草或美人蕉,但不限于此。

所述覆盖层2包括树皮和木屑,所述树皮和所述木屑的混合体积比为(10-12:):(5-7);

所述种植土层3的原料包括(按重量百分数计):种植土40-60%、中砂30-50%、有机成分5-10%、蛭石粉1-15%、木屑1-10%和粘土1-5%;

所述过渡层4为2-3层叠加的透水土工布层,每层所述透水土工布为300g/m2土工布;

所述砾石层5填充有粗砾石和细砾石,所述粗砾石和所述细砾石的填充体积比为5:3-3:1,所述砾石层中的粗砾石的粒径为20-50mm,所述砾石层中的细砾石的粒径为1-5mm。。

所述穿孔管8为UPVC穿孔管、PPR穿孔管、双螺纹渗管或双壁波纹管。

所述穿孔管8的管径为100-200mm。

所述砾石层5的砾石孔隙率为35-45%,有效粒径大于80%。

所述排水管14的出水口外接河道、道路及绿化喷淋系统、调蓄池或市政管网。

所述雨水花园位于地下车库上方。

所述素土层7的压实系数为0.95。

所述穿孔管8外包覆有透水土工布。

实施例2:如图1、3和4所示,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过渡层4和所述砾石层5之间还设有人工填料层13,所述人工填料层13的厚度为350-450mm,所述人工填料层13包括碎石和碎木屑,所述碎石和所述碎木屑的混合体积比为(12-14):(6-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由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层、过滤层、砾石层、防渗土工膜和素土层构成,结构简单且合理,能够对排入的水体分层净化,提高雨水花园的净化能力,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质可直接用于道路和绿化喷洒等;

覆盖层由树皮和木屑组成,可保持种植土层的土壤湿度,营造生物生长环境,减少径流对土壤的侵蚀;

还包括人工填料层,人工填料层包括碎石和碎木屑,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微小颗粒物,并具有脱臭的作用,进一步澄清水质,保证从排水管排出的水达到生活杂用水质的标准;

设有多根穿孔管,穿孔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渗水孔,保证水体的渗透率,避免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穿孔管为UPVC穿孔管、PPR穿孔管、双螺纹渗管或双壁波纹管,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拉伸强度、密封性好等优点,能够保证砾石层内穿孔管的使用性能,延长雨水花园的使用寿命;

穿孔管的两端皆连接有竖向透气管,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能够提高穿孔管内水的流速,间接加快雨水花园整体渗水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