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落带基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7613阅读:1533来源:国知局
消落带基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落带生态恢复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落带基塘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防洪、清淤及航运等的需求,三峡工程实行“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即夏季低水位运行,冬季高水位运行,因为,形成了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度达30米的水库消落带。三峡水库消落带面积巨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消落带。由于水位每年随季节大幅度消涨,夏季出露,冬季深水淹没,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变化巨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消落带原有生物的减少和消失,陆岸库区污染物在消落带阻滞、积累、转化和再溶入水库。长期的水位变动可能导致的库岸失稳,库岸带居民生存环境和景观环境质量的衰退等。

一方面,消落带生态环境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但另一方面更有生态机遇。消落带出露的季节正是植物生长的水热同期季节,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季节所积蓄的碳和营养物质是宝贵的资源。针对消落带现状的问题,寻求同时具备环境净化、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优化等多种功能转变的需求,促使了一种基塘系统的营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消落带基塘系统。该消落带基塘系统是利用消落带营养物质来实现环境净化、生物生产、景观提升等功能的生态工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消落带基塘系统,包括夯实素土层,设置在夯实素土层上方的种植土层,依次设置在种植土上方、并且海拔逐级降低的至少五个水生经济作物塘,以及设置在种植土上方的水生经济作物塘之间的丘坡植物带;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300~500mm;所述水生经济作物塘中设有水生植物区和深度为300~800mm的水;所述每个水生经济作物塘边缘还设有用于拦截水的经济塘基,经济塘基上设有植物区;所述丘坡植物带包括草本植物区、乔木区和消落带植物区,其中草本植物区面积占丘坡植物带面积的70~95%;所述海拔最低的水生经济作物塘下游还设有丘坡,丘坡上设有消落带植物区。

具体的说,所述水生植物区内种植有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包括茭白、莲藕、荸荠、慈姑、水芹、雍菜等。

具体的说,所述经济塘基上的植物区内种植有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包括枫杨、柳树、苔草、青茅草、果树等,这些植物还具有耐淹、根系发达、固土层能力和恢复能力强的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冬淹夏露的消落带的水位变动带来的营养物质的富集,构建而成的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生产、观赏功能等于一体的基塘系统。该基塘系统主要包括多个水生经济作物塘和经济塘基,水生经济作物塘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植物,经济塘基则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果树和作物,并且,还设有丘坡植物带和种植有消落带植物的丘坡,此种设置可充分使整个系统单元协同作用,从而使整个基塘系统具有良好的消落带污染净化、生态生产、生物多样性提升、局部小气候调节、景观美化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夯实素土层,2-种植土层,3-水生经济作物塘,4-丘坡植物带,5-经济塘基,6-丘坡,7-消落带植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三峡库区的消落带基塘系统,该基塘系统能实现环境净化、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优化等多种功能转变的需求。具体的说,该基塘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夯实素土层1,设置在夯实素土层上方的种植土层2,依次设置在种植土上方、并且海拔逐级降低的至少五个水生经济作物塘3,以及设置在种植土上方的水生经济作物塘之间的丘坡植物带4;所述种植土层2厚度为300~500mm;

所述水生经济作物塘3中设有水生植物区和深度为300~800mm的水,所述水生植物区内种植有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包括茭白、莲藕、荸荠、慈姑、水芹、雍菜等;所述每个水生经济作物塘边缘还设有用于拦截水的经济塘基5,经济塘基上设有植物区,植物区内种植有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包括枫杨、柳树、苔草、青茅草、果树等;所述丘坡植物带4包括草本植物区、乔木区和消落带植物区,其中草本植物区面积占丘坡植物带面积的70~95%;所述海拔最低的水生经济作物塘下游还设有丘坡6,丘坡上设有消落带植物区7。此种设置,可是本实施例的基塘系统同时实现环境净化、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优化等多种功能转变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