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2227阅读:2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下沉式卫生间是指在主体建造时将卫生间结构层局部或整体下沉离相应楼面一定高度(一般40cm),以使卫生间的水平排水管道埋入其中,然后用轻质材料回填,结构面只须设一个洞口作排水立管通过使用,但是下沉式卫生间漏水后维修比较麻烦,因为中间填充的砂石,时间长了会逐渐下沉,上面的水泥层、防水层就会有裂缝,水会漏下来到填土的区域,而沙石层下方也设置有防水层,水漏不出去,结果就积在填充层内,时间长了整个填充层就充满了水;当下面的防水层破裂后,大量的积水就泉涌而出了。

申请号为201520915905.1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下沉式卫生间二次排水系统,包括有卫生间沉箱、排水立管以及二次排水管,所述卫生间沉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楼板层、找平层、防水层,所述楼板层与所述找平层相贴合,以及所述找平层与所述防水层相贴合;所述排水立管竖直设置,且所述排水立管贯穿所述卫生间沉箱;所述二次排水管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位于所述卫生间沉箱的楼板层的上表面,且所述进水端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排水端位于所述楼板层的下方且连通所述排水立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楼板层上设置二次排水系统,将能够及时将积水排出聚集在二次排水管的进水端,使楼板层上聚集的积水排出,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卫生间内出现积水后,积水会遍布在整个下沉式卫生间内,而积水仅通过二次排水管的进水端排出,会使卫生间局部出现积水,长时间会导致卫生间的地面出现局部塌陷,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水结构,在填充层内设置引水槽以及罩设置引水槽上的支撑板,将卫生间内的积水引导至原始地漏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水结构,自上而下设置有楼板层、第一找平层以及填充层,所述楼板层上设置有原始地漏,所述填充层内设置有若干用于引导积水的引水槽,若干所述引水槽汇集至原始地漏处,所述引水槽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填充层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积水进入的滤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楼板层上开设引水槽,引导填充层内的积水进入原始地漏内,避免出现卫生间内的积水;设置在引水槽上的支撑板在施工时能够避免引水槽被填充,在使用中填充层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沉,支撑板能够保护引水槽,避免引水槽失效;开设在支撑板上的滤水孔,使填充层内的积水能够通过支撑板进入引水槽内,从而实现将填充层内的积水引导至原始地漏内,通过原始地漏排出,引水槽提高了填充层内部的排水效果,减少填充层内由于局部积水导致填充层塌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截面呈拱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形结构支撑板具有一定跨越能力,当支撑板受到的压力时,拱形结构的支撑板将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降低了对支撑板材料的要求,增加了支撑板的载荷能力,增加引水槽上方填充层的结构强度,避免出现引水槽上方的填充层塌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并设置在引水槽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拱形结构的支撑板受到压力时,将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通过增加固定板对支撑板提供推力,从而提高支撑板的抗压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引水槽上方填充层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楼板层连接在一起,方便作业者固定支撑板,进一步降低了支撑板施工作业时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作业者固定支撑板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槽的两侧设置有止水槽,所述止水槽设置在固定板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引水槽的两侧开设止水槽,减少固定板与引水槽两侧之间的渗漏现象,尽可能的使积水能够顺着引水槽流向原始地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水槽内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抵接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止水条在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进一步减少了引水槽与固定板之间的渗漏,避免出现引水槽内的积水发生渗漏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槽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宽下窄的引水槽一方面增加了引水槽的结构强度,施工时上宽下窄的引水槽更易于开设;另一方面使引水槽内的积水朝向引水槽底部流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水槽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水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积水从引水槽渗入填充层内,影响到引水槽的结构,大大提高了引水槽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在填充层内开设引水槽,使填充层内的积水在引水槽的引导下进入原始地漏内,减少填充层由于长时间浸泡导致的变形;

其二、设置在引水槽上方的拱形支撑板进一步增加了引水槽上方填充层的结构强度,减少引水槽上方填充层的形变,避免由于开设引水槽导致填充层局部塌陷;

其三,引水槽两侧设置有止水槽以及遇水膨胀止水条减少了引水槽两侧的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下沉式卫生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沉式卫生间的剖视图;

图3为引水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支撑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原始地漏;2、楼板层;3、第一找平层;4、填充层;5、第二找平层;6、地面装饰层;7、引水槽;8、支撑板;81、滤水孔;9、止水槽;10、遇水膨胀止水条;11、固定板;12、防水涂料层;13、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下沉式卫生间的排水结构,在卫生间施工时,楼板层2上设置有原始地漏1,作业者在楼板层2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第一找平层3与填充层4,作业在在填充层4上开设若干引水槽7,引水槽7分布在填充层4内并且若干引水槽7最终汇集于原始地漏1处;结合图2所示,引水槽7上方设置有支撑板8,支撑板8沿引水槽7的开设方向延伸,在支撑板8的板面上均匀排布有滤水孔81,作业者将支撑板8上填充完成后即可完成排水结构的铺设,填充层4内的积水穿过滤水孔81进入引水槽7内,通过引水槽7的引导流向原始地漏1处。

结合图2与图3所示,引水槽7的横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设置,使引水槽7两侧的积水能够朝向引水槽7底部流动,提高引水槽7的排水效果;结合图4所示,支撑板8的横截面呈拱形结构设置,在支撑板8的两侧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与支撑板8一体成型设置,固定板11通过膨胀螺栓13固定在填充层4内;当拱形结构的支撑板8受到压力时,将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固定板11,从而提高支撑板8的抗压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引水槽7上方填充层4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3与图4所示,在引水槽7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止水槽9,止水槽9开设在固定板11的下方,止水槽9内填充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0,当遇水膨胀止水条10在遇水后会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将固定板11与止水槽9填面,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进一步减少积水的渗漏。

为了提高引水槽7的使用寿命,减少由于积水渗透对引水槽7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引水槽7的表面设置有由JS防水涂料形成的防水涂料层12。

完成支撑板8的固定后,在填充层4上依次铺设第二找平层5与地面装饰层6,完成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

具体实施过程:

作业者在施工时,先在楼板层2上铺设第一找平层3,然后在第一找平层3上铺设填充层4;

填充层4铺设好后,作业者在填充层4上开设若干引水槽7,若干引水槽7均聚集在原始地漏1处,在开设引水槽7时,作业者可将引水槽7开设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以增加引水槽7的导流效果;

完成引水槽7的开设后在引水槽7的两侧开设止水槽9,并将支撑板8两侧的固定板11固定在引水槽7上方,作业者通过膨胀螺栓13将支撑板8固定在引水槽7上方,止水槽9内还可填充遇水膨胀止水条10来提高止水槽9防止渗漏的效果;

完成支撑板8的固定后作业者将支撑板8上方的填充层4再次填充,并在填充层4上依次铺设第二找平层5以及地面装饰层6,完成下沉式卫生间的施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