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768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人行道的新型井盖底座。



背景技术:

由于人行道范围内检查井数量较多,井口周边的处理直接影响了人行道质量,我们通过对市区其他道路的行人、人行道铺装工、检查井维护工人的调查,发现下列问题:常见的井座多为圆形,方砖通常为方形,在形状上与圆形的井座不契合。为了在形状契合,圆形井座周围铺装时需切割,铺装后易脱落,方砖切割后部分无法使用,造成浪费,切割后形状各异不美观,井座松动后易损毁,产生安全隐患。铺装破损后,井座易出现松动,检查井维修时,周围方砖重复利用率较低,造成检查井维修频繁,对行人造成的影响大。

这就需要对已有的井座作出改进,降低井座对周围人行道铺砖的影响,提高井座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供一种减轻人行道铺装难度,很少甚至无需切割方砖即可完成铺装路面,使得井座周围的方砖不易损坏的新型井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方形井座本体外轮廓为长方形,方形井座本体中部带有圆形的盖板座,盖板座上带有至少两个吊装孔;

方形井座本体内部设有支撑钢筋,支撑钢筋包括盖板座的环形钢筋及其周围的网状钢筋,网状钢筋通过扎丝与环形钢筋连接。

根据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所述方形井座本体外轮廓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人行道方砖宽度整数倍。

根据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人行道方砖宽度十倍。

根据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所述盖板座上设置有两个关于盖板座圆心中心对称的吊装孔,吊装孔为V字形。

根据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方形井座本体采用与人行道方砖颜色一致的彩色混凝土制作。

根据所述的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方形井座本体上表面带有与人行道路面一致的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不但避免了切割花砖,完美的与人行道融合到了一起,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有效减少了现场切割产生的噪音和扬尘污染,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及社会的好评。

费用节约方面统计。

圆形井座费用=55元(购买成品);花砖铺装+切割费用=0.332㎡×38元+10元=12.6+5=22.6元。

方形井座费用=0.0917m³×400/m³(混凝土)+0.00758t×3000/t(钢筋)=36.68+22.74=59.42元。

每处检查井节省=55+22.6-59.42=18.18元。安装的410处人行道井座,共节省410×18.18元=7453.8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形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方形井座的钢筋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方形井座安装在人行道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1、盖板座; 2、吊装孔 ; 3、方形井座本体 ; 4、环形钢筋 ; 5、网状钢筋; 6、人行道方砖; 7、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市政工程中,需要对公路两侧的人行道铺设方砖等,检查井等位置需要井盖时候,就需要安装井座。但是,常见的井座多为圆形,铺设的砖通常为方形,为了契合,方砖经常需要切割成三角形、梯形等,非整块的铺装后易脱落,方砖切割后部分无法使用,造成浪费。且切割后形状各异不美观,井座松动后易损毁。

本实用新型采用方形的井座,提供一种适用于人行道的方形井座。本井座外轮廓为长方形,方形井座本体3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内部装有支撑钢筋的模板内制作而成,方形井座本体的中部带有圆形的盖板座1,盖板座1上带有至少两个方便安装时使用的吊装孔2。方形井座本体3内部设有支撑钢筋,支撑钢筋包括盖板座1的环形钢筋及其周围的网状钢筋5,网状钢筋5通过扎丝与环形钢筋4连接。环形钢筋内外两层环形,每一层分布有上下两个通过竖筋固定的圆环;网状钢筋5呈蜘蛛网状,相邻钢筋通过扎丝固定。上述钢筋可以提高方形井座强度。将上述的钢筋放置于模具中,然后浇入混凝土制作即可完成。

为了节约成本、使得铺装的方砖外观整齐美观,作为优选,所述方形井座本体3外轮廓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人行道方砖宽度整数倍。这样铺装的方砖在井座上下两条边,上下两行的方砖不会错开。作为优选,所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人行道方砖宽度十倍。

为了方便吊装,所述盖板座1上设置有两个关于盖板座1圆心中心对称的吊装孔2,吊装孔2为V字形,便于吊装钩子插入。

为使得井座与周围的人行道色调一致,整齐美观,方形井座本体3可以采用与人行道方砖颜色一致的彩色混凝土制作。也可以在井座上表面刷一层彩色漆。

为了使得方形井座与路面融为一体,更为美观,还可以在方形井座本体3上表面刻上与人行道路面一致的槽型花纹。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