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锯式钢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849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锯式钢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锯式钢管桩。



背景技术:

钢管桩是我国土木建筑迅速发展,其主要用作码头港口等工程建设中的基础,目前钢管桩的在沉桩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静压法虽然进一步提高压入的优越性,耐打性提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使施工工期大大缩短,但是在压有混有卵石的沙粒层岩盘等坚硬地质或是地下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障碍物,从而增大桩端阻力,会导致比较大的振动和打桩速度,还有在压桩时会产生一定的挤土量,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提出一种既能减少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又能快速穿透硬夹层,能增进打桩速度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减少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又能快速穿透硬夹层的拉锯式钢管桩。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包括:钢管桩身,与所述钢管桩身连接的桩头,所述桩头的打桩端为锯齿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状结构由桩头的侧壁向外斜切,所述桩头侧壁围起来的空间为内,侧壁以外空间为外。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桩头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状结构为等腰三角形锯齿,所述等腰三角形锯齿的顶角为30°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桩身与所述桩头为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桩身的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桩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桩头套设在所述桩头内,所述所述桩头与所述桩头通过螺纹旋转嵌入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桩身与所述桩头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具有以下优点:

钢管桩身连接的锯齿状的桩头,设计成等腰锯齿状,主要是考虑往复转动时,两侧的所受的摩阻力是相同的。

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桩头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30°~45°最为合适,既能保证锯齿的硬度也能保证其穿透力。

锯齿状结构中的三角锯齿为等腰三角形,三角锯齿的顶角为30°,主要为了保证锯齿的硬度也能保证其穿透力。

当半往复旋转打桩时,利用桩端锯齿之间往复运动来快速打碎泥土或硬夹层。既能减少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又能快速穿透硬夹层,进而能增进打桩速度的方法,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图2桩头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图2桩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拉锯式钢管桩图2钢管桩身与桩头旋转嵌入式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拉锯式钢管桩,包括:钢管桩身,与所述钢管桩身连接的桩头,所述桩头的打桩端为锯齿状结构1。本实施例中,所述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桩头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30°。

本实施例使用说明,桩头端部设置的锯齿状结构,当半往复旋转打桩时,利用桩端锯齿之间往复运动来快速打碎泥土或硬夹层。本实施例中,钢管桩身与锯齿桩头是一体的。优点是直接使用,无需安装减少现场施工时间;缺点是桩端锯齿损坏后不能再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至5所示,本实施例拉锯式钢管桩,包括:钢管桩身2,与所述钢管桩身连接的桩头,所述桩头的打桩端为锯齿状结构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述钢管桩身与所述桩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钢管桩身的侧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桩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桩头套设在所述桩头内,所述所述桩头与所述桩头通过螺纹旋转嵌入式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桩头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45°。

本实施例使用说明,现场施工时需要将钢管桩身与锯齿桩头通过旋转嵌入式连接。优点是当打桩时在桩齿损坏时,可以通过换齿来循环利用钢管桩,节约材料环保,缺点是在打桩前期需要浪费时间组合。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锯齿状结构由桩头的侧壁向外斜切,在工厂预制钢管桩时,锯齿形状从平面图上看是倒三角形,而从桩的剖面图看则为由内向外斜切。

上述各实施例中,锯齿状结构与所述桩头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30°~45°最为合适,既能保证锯齿的硬度也能保证其穿透力。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锯齿状结构中的三角锯齿为等腰三角形,三角锯齿的底角为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