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后背管式亲鱼型鱼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785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枢纽过鱼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坝后背管式亲鱼型鱼道。



背景技术:

鱼道的研究和建设是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而兴起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鱼道建设都在不断的进步。现有的过鱼鱼道往往是在大坝的两侧修建的斜坡式的人工水槽,常需要鱼类依靠自身力量克服水流流速、自身重量和风力等因素溯游至上游,这就对鱼类的游动能力和体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现有的鱼道往往只适用于较低水头的大坝,而对于中高水头的情况却难以适用,大水位差行成高流速,使鱼类尤其是洄游鱼类很难逆流而上,并且较高的水头也会对鱼类产生伤害。另外,现有的鱼道必须连续向下游排水,才能维持运行,且效率较低,这也导致了上游水资源某种程度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坝后背管式亲鱼型鱼道,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坝体(7)、闸门和背管管道,所述背管管道内设有冲水管道和过鱼管道(1),背管主体结构设置在坝体(7)背部,所述背管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闸门,冲水管道设置在坝体(7)和过鱼管道(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冲水管道和过鱼管道(1)平行布置在背管管道内,过鱼管道(1)穿过坝体(7)上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部闸门(3),所述中部闸门(3)设置在过鱼管道(1)中部,将过鱼管道(1)分成上下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冲水管道包括第一冲水管道(5)和第二冲水管道(6),所述第一冲水管道(5)和第二冲水管道(6)的进口分别设有上游闸门(2)和中部闸门(3),出口分别与过鱼管道(1)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过鱼管道(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游闸门(2)、中部闸门(3)和下游闸门(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传统鱼道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坝后背管式设计,过鱼过程封闭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且鱼类在过鱼过程中不需耗费大量体力,故适用于多种不同鱼类。鱼道主体部分不穿过坝体,对坝体主体结构稳定影响较小,该鱼道采用双层冲水管道加中部闸门设计,可只利用河流上下游水位差自行向鱼道内冲水,并且实现了冲水管道与过鱼管道相分隔,极大减小了中高水头运行情况下的水流和水压对鱼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上游闸门与中部闸门间的蓄水,节省了冲水时间,提高了过鱼效率,且在一个周期完成后只需向下游排放鱼道内的一半水量,节约了上游蓄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1过鱼管道,2上游闸门,3中部闸门,4下游闸门,5第一冲水管道,6第二冲水管道,7坝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坝后背管式亲鱼型鱼道,包括坝体、闸门和背管管道,所述背管管道内设有冲水管道和过鱼管道1,冲水管道和过鱼管道1平行布置在背管管道内,背管主体结构设置在下游坝体坝面上,鱼道主体部分不穿过坝体,仅有水平段部分穿过坝体上部;对坝体主体结构稳定影响较小。所述背管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闸门;所述坝体和过鱼管道1之间设有冲水管道,所述冲水管道为第一冲水管道5和第二冲水管道6;

第一冲水管道5和第二冲水管道6进口分别设有上游闸门2和中部闸门3,出口分别与过鱼管道1相连。上游闸门2可打开到第一冲水管道5上部、过鱼管道1出口处完全打开和关闭三种状态,可控制第一冲水管道5和过鱼管道1;中部闸门3可打开到第二冲水管道6上部、在过鱼管道1内完全打开和关闭三种状态,可控制第二冲水管道6和过鱼管道1;过鱼管道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游闸门2、中部闸门3和下游闸门4,下游闸门4为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两层冲水管道内部均设有孔板消能装置(即在管道内设有孔板依靠水流突缩和突扩实现对水流的消能),上下两端进出口均设有拦鱼栅。为了使类鱼类往过鱼管道1上部游去,可在下游闸门4设置振动器,在关闭下游闸门4时振动器开始运动,使鱼类不再向下游闸门4处游去,同时在管道的进出口和中部,设置有红外监测装置来监测过鱼情况;该鱼道采用双层冲水管道加中部闸门设计,可只利用河流上下游水位差自行向鱼道内冲水,并且实现了冲水管道与过鱼管道相分隔,极大减小了中高水头运行情况下的水流和水压对鱼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上游闸门与中部闸门间的蓄水,节省了冲水时间,提高了过鱼效率,且在一个周期完成后只需向下游排放鱼道内的一半水量,节约了上游蓄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初始时,上游闸门2、中部闸门3关闭且两闸门间管道充满水;下游闸门4打开,此时下游闸门4内水位与下游水位齐平。当鱼类进入下游闸门4后,关闭下游闸门4;打开中部闸门3至第二冲水管道6上部,使中部闸门3上部阻挡的水流通过第二冲水管道6进入过鱼管道1下部,鱼类可在过鱼管道1内随着水位的升高而上升,并且实现了冲水管道与过鱼管道分隔开,尽可能减小了管道内冲水水流对鱼类产生的影响。此时管道内水位依然低于上游水位,完全打开中部闸门并将上游闸门2打开至第一冲水管道5上部,此时上游水流通过第一冲水管道5流入,并使过鱼管道1内水位继续上升,同时依然减小了冲水水流对鱼类产生的影响。当过鱼管道1内水位逐渐上升到与上游水位齐平后,完全打开上游闸门2,这时管道与上游连通。鱼类可自行游入上游。最后,先关闭中部闸门3再关闭上游闸门2,打开下游闸门4。此时,上游闸门2与中部闸门3之间冲满水,而下游闸门4内水位再次与下游相平,鱼类由下游到上游过程的一个周期结束。继而往复操作上述过程,本鱼道可适用于中高坝型的过鱼要求。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鱼道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坝后背管式设计,过鱼过程封闭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且鱼类在过鱼过程中不需耗费大量体力,适用于多种不同鱼类。鱼道主体部分不穿过坝体,对坝体主体结构稳定影响较小,该鱼道采用双层冲水管道加中部闸门设计,可只利用河流上下游水位差自行向鱼道内冲水,并且实现了冲水管道与过鱼管道相分隔,极大减小了中高水头运行情况下的水流和水压对鱼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上游闸门与中部闸门间的蓄水,节省了冲水时间,提高了过鱼效率,且在一个周期完成后只需向下游排放鱼道内的一半水量,节约了上游蓄水资源。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