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40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支护是为保证施工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对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支护的常见形式为:

(1)放坡开挖,适用于周围场地开阔,周围无重要建筑物,只要求稳定,位移控制严格要求,费用低,回填土方较多,对施工面积要求大,当进行路基支护时,由于场地限制,使用效果不佳。

(2)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是采用深层搅拌机就地将土和输入的水泥浆强行搅拌,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土柱状加固体挡墙。水泥土围护墙优点:具有挡土、止水的双重功能,一般情况下较经济。水泥土围护墙的缺点:厚度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大。

(3)高压旋喷桩,利用高压经过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相互搭接形成排桩,用来挡土和止水。其施工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机动性强、占地少,并且施工机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的优点;缺点为:施工中有量泥浆排出,容易引起污染。对于地下水流速过的地层,无填充物的岩溶地段永冻土和对水泥有严重腐蚀的土质。

(4)槽钢钢板桩,简易的钢板桩围护墙,由槽钢正反扣搭接或并排组成。施工方便,工期短,但是抗弯能力较弱,开挖后变形较大。

(5)钢筋混凝土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具有施工简单、现场作业周期短等特点,但由于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施打一般采用锤击方法,振动与噪音,同时沉桩过程中挤土也较为严重,在城市工程中受到一定限制。

(6)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围护墙是排桩式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等环境公害,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缺点是:在整体性较差区域使用效果差。

(7)土钉墙,土钉墙是一种边坡稳定式的支护,其作用与被动的具备挡土作用的围护墙不同,它是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但是单纯的土钉墙对整体连接不佳,当出现坡面移动时,会出现效果迅速降低的现象。

故如何提供一种整体性佳,施工快速,同时施工噪音小的支护装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支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支护装置,包括上支护部和下支护部,上支护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受力钢杆,受力钢杆水平设置,受力钢杆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钻孔,钻孔贯穿受力钢杆设置,钻孔上贯穿设有锚杆;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锚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夹板,受力钢杆之间设有位于夹板内侧的非受力杆;下支护部包括内钢板和位于内钢板外侧的外钢板,外钢板和内钢板之间设有混凝土层,外钢板上设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末端贯穿内钢板设置。

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受力钢杆之间通过中间体连接。

中间体包括中间块,中间块上配合受力钢杆设有连接槽,受力钢杆端部伸入到连接槽中;中间块上贯穿设有固定锚杆。

锚杆顶端焊接有第一连接块,夹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膨胀螺栓连接。

连接钢筋上设有贴设于外钢板外侧面上的贴合板。

上支护部和下支护部之间设有支护平台,支护平台上表面水平设置,支护平台上设有沿支护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上设有排水口。

混凝土层上设有位于外钢板内侧且与排水口连通的排水槽,外钢板上配合排水槽滑动设有排水板。

外钢板外侧设有缓冲板,缓冲板和外钢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护装置,整个装置为分体式,对周围环境适应性高,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同时易于维护和更换,使用起来比较稳定,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支护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护部10、支护平台7和下支护部11,上支护部10为片支护,其与坡面9之间留有间隙,可以用于种植植物,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支护效果;而支护平台7设置于上支护部10和下支护部11之间可以进行支护装置的维护,同时其起到过渡作用,防止整个上支护部10或下支护部11过长降低支护效果。下支护部11为整个面状的支护,对坡面9整个覆盖,保护坡面9效果好。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护装置设置为三部分,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同时,根据坡面9自上而下的地质环境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提高支护效果。支护平台7与上支护部10和下支护部11之间均通过锚索连接,提高整个支护装置的整体性,保证支护效果。

其中,上支护部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受力钢杆1,受力钢杆1的长度为800mm~1200mm,优选为1000mm;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受力钢杆1之间的距离为1800~2200mm,优选为2000mm;其中,支护平台7与上支护部10之间的锚索连接于支护平台7和受力钢杆1之间。受力钢杆1水平设置,使用的时候,受力钢杆1嵌入到坡面9上,增加与坡面9的连接力。受力钢杆1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钻孔,其中,钻孔至少有3个,其中两个钻孔临近受力钢杆1两个端部设置,另外一个钻孔设置于受力钢杆1的中部,相邻两个钻孔间的距离小于400mm。钻孔贯穿受力钢杆1设置,在钻孔内贯穿设有锚杆,锚杆端部设于坡面9内部,从而实现受力钢杆1与坡面9的连接。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锚杆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夹板3,夹板3和锚杆的连接方式为:锚杆顶端焊接有第一连接块,夹板3上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膨胀螺栓连接。两个竖直方向上相邻的受力钢杆1之间设有位于夹板3内侧的非受力杆2,非受力杆2也水平设置,设置的非受力杆2在夹板3作用下与坡面9贴合,其没有直接与坡面9固定,仅通过压合的方式起到支护作用,易于连接。

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受力钢杆1之间通过中间体连接。中间体包括中间块4,中间块4的两侧上配合受力钢杆1分别设有连接槽,受力钢杆1的端部伸入到连接槽中;中间块4上贯穿设有固定锚杆5,通过中间体提高了整个上支护部10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对于支护平台7,支护平台7上表面水平设置,支护平台7上设有沿支护平台7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沟,排水沟上设有排水口。

下支护部11包括内钢板12和位于内钢板12外侧的外钢板14,支护平台7与下支护部11之间的锚索连接于支护平台7和外钢板14之间。外钢板14和内钢板12之间设有混凝土层13,外钢板14上设有连接钢筋6,连接钢筋6的末端贯穿内钢板12设置,从而连接钢筋6的末端伸入到坡面9内,加强内钢板12、外钢板14与坡面9连接的稳定性。连接钢筋6上设有贴设于外钢板14外侧面上的贴合板17,从而贴合面积大,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混凝土层13上设有位于外钢板14内侧且与排水口连通的排水槽18,为了降低排水槽18的堵塞概率,在排水口上设有滤网,外钢板14上配合排水槽18滑动设有排水板。当需要维护时,将排水板从排水槽18上滑下即可,正常使用时,排水板将排水槽18遮盖住。

为了增加缓冲性,在外钢板14外侧设有缓冲板16,缓冲板16和外钢板14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5。当外界物质撞击到缓冲板16时,缓冲弹簧15可以进行缓冲,避免造成较大的伤害。将本支护装置应用于路基坡面9时,使用缓冲板16和缓冲弹簧15可以为路人和车辆提供保障,避免直接撞击带来较大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尤其适用于路基坡面9的支护,整个支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依据自上而下的地质情况进行实际的支护,整体性佳,对周围环境破坏小,易于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