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河倒虹吸导流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456发布日期:2018-06-12 22:3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河倒虹吸导流堤。



背景技术: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共有16座大型河渠交叉建筑采用倒虹吸方式穿越河道,其中7座倒虹吸所在河道属于宽浅式河道,分别是滹沱河、沙河(北)、唐河、中易水、北易水、坟庄河和北拒马河。这些河道共有的特性是,遇较大洪水时水深不大,但水面宽度较大,且因河床多为泥沙或砂卵石质材料,在水流作用下极易形成悬移质和推移质,致使主河槽在一定宽度范围内左右摆动,因此又称为游荡性河道。在这种河道上修建倒虹吸,行洪断面宽度势必进行适当整治和束窄,天然河道束窄率越大,行洪时水流越紊乱,由此引起的冲刷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游荡性河道上修建倒虹吸,行洪断面宽度势必进行适当整治和束窄,天然河道束窄率越大,行洪时水流越紊乱,由此引起的冲刷也就越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河倒虹吸导流堤。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河倒虹吸导流堤包括:上游反弧段、主圆弧段和下游小圆弧段;

上游反弧段起点与引渠上游坡肩相切,上游反弧段终点与主圆弧段起点相切,下游小圆弧段起点与主圆弧段终点相切,下游小圆弧段终点与引渠下游坡肩相交。

进一步,所述主圆弧段分为上游主圆弧段、下游主圆弧段两部分,其中下游主圆弧段角度为30°,上游主圆弧段角度为40°~5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能够显著改善倒虹吸口门处的水流流态,并已成功的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京石段7座渠道倒虹吸导流堤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穿河倒虹吸导流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渠上游坡肩;2、上游反弧段;3、主圆弧段;31、上游主圆弧段;32、下游主圆弧段;4、下游小圆弧段;5、引渠下游坡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导流堤坡肩轨迹线由三段不同半径和不同角度的圆弧组成,其包括上游反弧段2、主圆弧段3和下游小圆弧段4。上游反弧段2起点与引渠上游坡肩1相切,上游反弧段2终点与上游主圆弧段31起点相切;下游小圆弧段4起点与下游主圆弧段32终点相切,下游小圆弧段4终点与引渠下游坡肩5相交;上游反弧段2角度为40°~50°,主圆弧段32角度一般为30°。

主圆弧段3半径R按下式计算:

R=aλL

式中:a:系数,对于对称滩地情况,a取0.6,对单侧滩地情况,a取1.0;

λ:与天然状态下流入口门的流量同设计流量之比K相关的系数,取值范围为0~1.0,K大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L:口门净宽(m)。

上游反弧段2半径R0按下式计算:

下游小圆弧段4半径r按下式计算:

某倒虹吸口门净宽度为1000m;河道滩地对称,取a=0.6;天然状态下通过口门的流量为5400m3/s,设计洪水流量为7158m3/s,K=5400/7158*100%=75%,取λ=0.3;B=35m。

经计算,所述上游主圆弧段31、下游主圆弧段32半径R=180m,下游主圆弧段32角度β=30°;所述上游反弧段2角度θ=45°,半径R0=315m,起点与引渠上游坡肩1相切连接,终点与上游主圆弧段31起点相切连接;所述下游小圆弧段4半径r=55m,起点与下游主圆弧段32终点相切连接,终点与引渠下游坡肩5相交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