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下水器及具有后置下水器的水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372阅读:3093来源:国知局
后置下水器及具有后置下水器的水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后置下水器及具有后置下水器的水槽系统。



背景技术:

厨房水槽的水盆底部均设有一用作排水的排水孔,在排水孔上安装有下水器(下水器为一种排水装置)并连接排水管,通过该排水管可以将水池中的废水引入下水道。

现有的下水器都是安装在水槽底部平面处,下面接的下水管占用了橱柜内部一半的空间,导致柜内存放物件很少,体积较大的物件根本无法放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下水器占用空间较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占用空间较小且方便安装的后置下水器及具有后置下水器的水槽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置下水器,其包括:固定底座,该固定底座的上端面的截面呈L形结构,该固定底座的下端面具有与弯管相连的下水接口,且固定底座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具有下水槽;与固定底座的上端面上固定相连的上固定部,设于该上固定部上的滤渣提笼。

其中,下水槽中设有可阻止或允许水流过下水槽的台控去水部。

其中,所述后置下水器还包括盖合在滤渣提笼上方的装饰盖。

其中,装饰盖的截面呈L形结构。

其中,上固定部的截面呈L形结构。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后置下水器的水槽系统,该水槽系统至少具有一个水槽,该水槽的槽底为倾斜槽底,且在倾斜槽底位置较低的一侧边缘设有出水口;固定底座的上端面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水槽的出水口的下端面,而上固定部设于出水口的上端面。

其中,所述水槽系统还包括与固定底座的下水接口相连的弯管,以及连接弯管的下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水槽系统安装在橱柜内,将下水器设置在远离橱柜柜门的位置,此时,后置下水器、弯管及下水管均位于橱柜的内侧,所占用橱柜的空间较小,橱柜内90%的空间仍可以正常使用,从而解决了现有下水器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水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槽系统安装在橱柜中的示意图。

图3后置下水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水槽系统,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水槽11和第二水槽12,该第一水槽11和第二水槽12的槽底均为倾斜槽底,且在倾斜槽底位置较低的一侧边缘设有出水口,在出水口的下方均连接有后置下水器2,且分别位于第一水槽11和第二水槽12槽底下方的两个后置下水器2由弯管3接入下水管4。

如图2所示,将水槽系统安装在橱柜9内,将下水器2设置在远离橱柜9柜门的位置,此时,后置下水器2、弯管3及下水管4均位于橱柜9的内侧,占用橱柜9的空间较小,橱柜9内90%的空间仍可以正常使用,从而解决了现有下水器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难题。

结合图3所示,后置下水器2具体包括:固定底座21,该固定底座21的上端面的截面呈L形结构,该固定底座21的下端面具有与弯管3相连的下水接口22,且固定底座2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具有下水槽,在下水槽中设有可阻止水流过下水槽的台控去水部23;与固定底座21的上端面上固定相连的上固定部24,设于该上固定部24上的滤渣提笼25及盖合在滤渣提笼25上方的装饰盖26。

将后置下水器2与第一水槽11或第二水槽12安装在一起时,固定底座21的上端面通过密封圈固定在第一水槽11或第二水槽12的出水口的下端面,此时固定底座21上端面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水槽11或第二水槽12槽底的下侧面,而固定底座21上端面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水槽11或第二水槽12槽底的侧面;而上固定部24则设于出水口的上端面。

使用时,挪开装饰盖26,第一水槽11、第二水槽12内的水从滤渣提笼25漏入固定底座21的下水槽中,若台控去水部23没有密封下水槽,则水从下水槽以此流入弯管3和下水管4。水中的剩饭等颗粒物则被滤渣提笼25过滤留在滤渣提笼25。而第一水槽11和第二水槽12的倾斜槽底均为是为了更好的将水导流至出水口,通过后置下水器2将水排走。

上述实施例的水槽系统包括2个并排设置的水槽,当然,水槽系统还可以只有一个水槽,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水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