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止水拉杆排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7277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止水拉杆排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侧支模施工地下室挡墙。



背景技术:

申请人某工程因与地铁线相临,基坑西侧支护结构形式为护壁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基坑深约20m,在靠地铁口位置地下室挡墙与护壁桩距离仅为350mm,无法满足常规的墙模板安装,因此只能采用单侧支模施工地下室挡墙。

现有的施工工艺均存在各自缺陷:

1、定型工具式支撑体系(三脚架)。在工厂定型生产成三脚架模样加固架体,到现场进行组装。采用此方法成本较高,需根据楼层高度定型生产,周期较长,周转利用率低。工人专业操作能力要求高,三脚架的安装及移动在楼层里均不能自由实现,安装及拆卸不便。支撑体系与满堂架位置冲突,墙和梁板必须分开浇筑,影响楼层一次成型。

2、工字钢(槽钢)斜支撑。采用工字钢(槽钢)现场加工焊接。采用此方法专用性强、单次投入费用较高、周转率较低,加工量大、现场占地较广,支撑体系与满堂架位置冲突,且与满堂支架连接性较差,不能形成稳定加固的一个整体,墙和梁板必须分开浇筑,影响楼层一次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止水拉杆排锚结构,可有效增加模板抗侧压强度,确保了模板加固稳定,确保地下室混凝土挡土墙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止水拉杆排锚结构,包括模板、次梁和主梁,挡墙朝室内一侧依次设有模板、次梁和主梁,若干根次梁竖直并列设置,若干组主梁水平并排设置,每组主梁通过若干贯穿主梁、次梁和模板的防水丝杆与基坑护壁桩内的植筋连接固定形成排锚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相对现有技术,创新地利用深基坑护壁桩及侧壁钻孔植入钢筋,钢筋与止水拉杆有效焊接,成排规则布置形成排锚结构,可有效增加模板抗侧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确保了模板加固稳定,确保地下室混凝土挡土墙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钢管进行各种加固,操作简单,周转材料使用率高,避免材料浪费。

作为选择,植筋与基坑护壁桩的接头位置用防水油膏进行封堵。

作为选择,排锚结构每排根植筋。

作为选择,每组主梁由两根主梁并排组成并通过贯穿主梁、次梁和模板的丝杆卡扣与挡墙钢筋连接固定。

作为进一步选择,丝杆卡扣包括L形丝杆、弧形挡板和紧固件,L形丝杆一端为弯折端,另一端为直端,L形丝杆的弯折端钩住挡墙钢筋,L形丝杆的直端从两根主梁之间穿出,并从笼罩压紧两根主梁的弧形挡板上穿出,最后由紧固件紧固在弧形挡板上。该方案中,通过L形丝杆的弯折端钩住挡墙钢筋,直端通过弧形挡板将两根主梁拉紧固定在次梁上。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实用新型,(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材料通用性强、周转率高、成本较低。

2、操作简单、搭设灵活。

3、确保了模板加固稳定,确保地下室混凝土挡土墙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梁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模板、2为次梁、3为主梁、4为斜向支撑、5为抗浮拉杆、6为满堂架、7为水平杆、8为水平支撑杆、9为竖向剪刀撑、10为挡墙、11为挡墙钢筋、12为L形丝杆、13为弧形挡板、14为紧固件、15为防水丝杆、16为基坑护壁桩、17为植筋、18为防水油膏、19为定位桩、20为楼板面、21为连接杆、22为挂钩、23为基坑护壁、24为砖胎膜、25为防水基层、26为防水层、27为保护层、28为水平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3所示,一种用于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的止水拉杆排锚结构,包括模板1、次梁2和主梁3,挡墙10朝室内一侧依次设有模板1、次梁2和主梁3,若干根次梁2竖直并列设置,若干组主梁3水平并排设置,参考图5所示,每组主梁3由两根主梁3并排组成并通过贯穿主梁3、次梁2和模板1的丝杆卡扣与挡墙钢筋11连接固定;丝杆卡扣包括L形丝杆12、弧形挡板13和紧固件14,L形丝杆12一端为弯折端,另一端为直端,L形丝杆12的弯折端钩住挡墙钢筋11,L形丝杆12的直端从两根主梁3之间穿出,并从笼罩压紧两根主梁3的弧形挡板13上穿出,最后由紧固件14紧固在弧形挡板13上。参考图3所示,每组主梁3还通过若干贯穿主梁3、次梁2和模板1的防水丝杆15与基坑护壁桩16内的植筋17连接固定形成排锚结构,且植筋17与基坑护壁桩16的接头位置用防水油膏18进行封堵,排锚结构每排2根植筋17。

进一步地,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止水拉杆排锚结构的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加固装置,参考图1-5所示,包括模板1、次梁2、主梁3、水平支撑、斜向支撑4、抗浮拉杆5、排锚结构和满堂架6,满堂架6设于楼层内且其水平杆7作为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还包括设于满堂架6水平杆7之间的若干水平支撑杆8,参考图1所示为2排水平支撑杆8;满堂架6设有竖向剪刀撑9和水平剪刀撑28,竖向剪刀撑9垂直布置于挡墙10方向。挡墙10朝室内一侧依次设有模板1、次梁2和主梁3,若干根次梁2竖直并列设置,若干组主梁3水平并排设置,参考图5所示,每组主梁3由两根主梁3并排组成并通过贯穿主梁3、次梁2和模板1的丝杆卡扣与挡墙钢筋11连接固定;丝杆卡扣包括L形丝杆12、弧形挡板13和紧固件14,L形丝杆12一端为弯折端,另一端为直端,L形丝杆12的弯折端钩住挡墙钢筋11,L形丝杆12的直端从两根主梁3之间穿出,并从笼罩压紧两根主梁3的弧形挡板13上穿出,最后由紧固件14紧固在弧形挡板13上。参考图3所示,每组主梁3还通过若干贯穿主梁3、次梁2和模板1的防水丝杆15与基坑护壁桩16内的植筋17连接固定形成排锚结构,防水丝杆15与植筋17单面搭接焊,且植筋17与基坑护壁桩16的接头位置用防水油膏18进行封堵,排锚结构每排2根植筋17。参考图1、2、4所示,若干排定位桩19埋设于楼板面20,定位桩19通过连接杆21连接成排,与定位桩19对应的若干排斜向支撑4连接定位桩19和主梁3;优选斜向支撑4角度为30°至45°。定位桩19排数和斜向支撑4对应,且通常而言,楼层层高越高所需排数越多,参考图1所示为3排定位桩19和斜向支撑4。靠近最下排主梁3,在楼板面20埋设有抗浮拉杆5,抗浮拉杆5通过挂钩22与最下排主梁3拉结固定。抗浮拉杆5为L形拉杆,L形拉杆一端为弯折端,另一端为直端,L形拉杆的弯折端埋设于楼板面20内,其直端与挂钩22连接固定,挂钩22钩住主梁3。

一种采用前述的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护壁桩及护壁侧钢筋植筋:基坑护壁桩16及基坑护壁23侧按间距规则的钻孔植入钢筋,植筋17外漏部分与木工的防水丝杆15进行有效焊接并成排规则布置形成排锚结构;

2)砖胎模施工:靠基坑护壁23施工砖胎膜24;

3)防水及保护层施工:靠砖胎膜24依次施工防水基层25、防水层26和保护层27;

4)挡墙钢筋11绑扎;

5)满堂架6搭设并与地锚连接;

6)挡墙模板1安装;

7)水平支撑、斜向支撑施工;

8)剪刀撑施工;

9)抗浮连接:拉结固定抗浮拉杆5和主梁3;

10)下层的地锚和抗浮拉杆5的预埋;

11)检查验收;

12)混凝土浇筑:浇注挡墙混凝土;

13)拆模养护。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挡墙单侧支模加固结构和加固方法的应用示例:

某工程是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为141889.09㎡,塔楼共3栋,最高123.6m。该工程地下4层,层高分别为-4层至-2层各3.6m、-1层6m。该工程因与地铁线相临,基坑西侧支护结构形式为护壁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基坑深约20m,在靠地铁口位置地下室挡墙10与护壁桩16距离仅为350mm,无法满足常规的墙模板安装,因此只能采用单侧支模施工地下室挡墙。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a、单侧支模参数及要点:

主要参数表如下:

b、施工工艺及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

护壁桩及护壁侧钢筋植筋→砖胎模施工(挡墙外侧模板)→防水及保护层施工→挡墙钢筋绑扎→满堂架搭设并与地锚连接→挡墙模板安装→水平支撑、斜向支撑施工→剪刀撑施工→抗浮连接→下层的地锚和抗浮拉杆的预埋→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

施工方法及要点:

1、利用深基坑护壁桩16及护壁23按间距规则的钻孔植入φ12钢筋,植筋17深度大于15d,外漏长度30公分与木工的防水丝杆15进行有效焊接,止水拉杆成排规则布置形成排锚结构。植筋17完成后,用防水油膏18对接头位置进行封堵。

2、将砖胎模24内口线放样准确后,采用240厚MU10实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并对砖胎模24和护壁23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实处理,对突出砖胎模24的护壁桩16进行剔凿。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抹灰,作为防水基层25。

3、防水层26采用4mm厚SBS-Ⅱ型防水卷材(聚酯胎)。

4、挡墙钢筋11绑扎完后、水泥内衬块必须按照600*600梅花形布置,钢筋保护层塑料垫块也必须设置到位。

5、满堂架6搭设参照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模架施工方法进行搭设,并将之前预埋好的地锚用钢管连成排,与满堂架6有效连接,增加满堂架6抗侧移能力。

6、挡墙10模板1采用18mm厚覆面木胶合板,外面设置竖向钢管次梁2,间距200mm。主梁3为两根钢管合并二层,间距700mm,采用丝杠卡扣进行固定,连接大样如图……。

7、满堂架的水平杆兼做单面模板的水平支撑,满堂架的步距为1400,无法满足主梁@700的加固,故需要在每步的中间增加一道水平杆,如图1所示。

斜支撑参照图1、2进行布置,角度为30°至45°,采用扣件连接于主梁和地锚连杆上。3.6m层高采用3排斜撑,6m层高采用4排斜撑。

8、为增加整改架体的稳定性,应按要求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分为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两种。竖向剪刀撑每隔4跨设置一道,垂直布置于挡墙方向。3.6米楼层在中间位置设置一道剪刀撑;6m楼层在中间和顶部位置设置两道剪刀撑。

9、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上浮,需要对模板进行抗浮连接,将事先埋设好的抗浮钢筋φ20与底部主梁的挂钩焊接牢固(如图4所示)。抗浮钢筋距墙边200mm设置一排,间距1m进行预埋。

10、钢筋验收合格后,检查水平支撑的顶托是否顶紧、剪刀撑是否按上述要求布置、地锚与满堂架连接是否可靠、斜支撑是否支撑牢固、抗浮措施是否完善等。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1、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工人进行交底。混凝土先从远离单支模挡墙的方向开始浇筑,把柱梁板混凝土浇筑完后,最后浇筑挡墙混凝土。这也是为了利用新建筑的梁板混凝土给满堂架施加一个向下的荷载,增加满堂架的抗侧移能力。

12、混凝土浇筑完成,待达到拆模条件拆除模板,检查挡墙成型质量,并加强混凝土养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