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通道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308发布日期:2018-07-11 01:3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通道用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地上空间的使用趋近饱和,地下空间逐渐被利用,越来越多的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和地下人行道等等相继出现并广泛修建,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匮乏,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起步较晚,对于防灾方面重视不够,尤其是防洪。地下空间洪水入侵造成设备损失、人员伤亡等直接伤亡,还会造成社会通讯中断等间接伤亡。目前的规范与标准中对地下空间的防洪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一般在设计过程中都是使用地表防洪规范,而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地表防洪规范不一定适用于地下空间。

原有的地下通道入口排水方案如地下停车场设计中,通常在车道起坡处设一坡度为10-30度、高出室外地坪约80-200mm的斜坡,并在最高处设置第一集水明沟,然后再以10-30度的坡度坡向室外地坪,明沟内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该明沟采用上设钢制或铸铁蓖子以利车辆和人通行,但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差,一旦大雨来袭城市发生水涝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述的地下通道入口仅仅依靠高出室外地坪80-200mm的斜坡排水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特别严重的是常常发生一些地下室被泡在雨水中,可能给人民带来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出现让地面建筑物和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的情况,所以提供一种有效的地下通道防水系统十分必要和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通道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主要为了开发一种整体性好、传力明确、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的地下通道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通道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整个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与地下通道通行方向垂直,与马路(20)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地下通道顶面(18)优先与楼梯(13)倾斜度保持一致,地下通道入口地面(1)与外部马路(20)齐平,并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在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地面(1)处开挖凹槽(4)和蓄水凹地(15),凹槽(4)外部设置脚踏保护罩(2)和竖向支撑(3),竖向支撑(3)等间距分布, 蓄水凹地(15)的底面宽度L与脚踏保护罩(2)的底面宽度一致,蓄水凹地(15)的高度与人行通道(14)高度一致;所述的蓄水凹地(15)与凹槽(4)开口处对应连接,凹槽(4)内壁及蓄水凹地(15)均涂抹防水层(5),凹槽(4)底部设置固定于底面的支撑杆(10),支撑杆(10)与设置在凹槽(4)开口处的防倒灌隔水板(9)铰接相连,透水保护盖(6)与防倒灌隔水板(9)用连接线(11)连接;所述的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整体呈矩形,上部设有透水保护盖(6),透水保护盖(6)规格比凹槽(4)规格略宽1-2cm,下部设有雨水过滤层(7),侧壁为刚性侧壁挡水板(8),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底部与凹槽(4)底部有一定空间,与下水道进水口(12)相连,下水道进水口(12)有一定坡度,下水道支路(17)管道方向与马路行车方向一致;所述的排污竖井(16)内设置一级防倒灌装置(19),一级防倒灌装置(19)内设置防倒灌隔水板(9)和连接线(11)。

进一步地,所述的雨水过滤层(7)为体积大密度小有一定过滤能力的轻质材料制作的浮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壁挡水板(8)由体积大密度小有一定刚度的轻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操作,可随水量自行调节排水速度,可有效的解决地下通道如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入口处雨天排水不及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壁挡水板已发挥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壁挡水板完全发挥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凹槽内部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细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级防倒灌装置细节图。

图中,1为地下通道入口地面;2为脚踏保护罩;3为竖向支撑;4为凹槽;5为防水层;6为透水保护盖;7为雨水过滤层;8为侧壁挡水板;9为防倒灌隔水板;10为支撑杆;11为连接线;12为下水道进水口;13为楼梯;14为人行通道;15为蓄水凹地;16为排污竖井;17为下水道支路;18为地下通道顶面;19为一级防倒灌装置;20为马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3所示,整个防淹防倒灌排水系统与地下通道方向垂直,与马路20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地下通道顶面18优先与楼梯13倾斜度保持一致,地下通道入口地面1与外部马路20齐平,并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在地下通道入口地面1处开挖凹槽4和蓄水凹地15,凹槽4外部设置脚踏保护罩2和竖向支撑3,竖向支撑3等间距分布,蓄水凹地15的截面尺寸与脚踏保护罩2的截面尺寸一致,蓄水凹地15的高度与人行通道14高度一致,且蓄水凹地15与凹槽4开口处对应连接,凹槽4内壁及蓄水凹地15均涂抹防水层5,凹槽4底部设置固定于底面的支撑杆10,支撑杆10与设置在凹槽4开口处的防倒灌隔水板9铰接相连,透水保护盖6与防倒灌隔水板9用连接线11连接,达到二级防淹防倒灌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5所示,在地下通道入口地面1开挖凹槽4,凹槽4外部设置脚踏保护罩2和竖向支撑3,凹槽4内壁涂抹防水层5,凹槽4底部设置支撑杆10,支撑杆10与设置在凹槽4开口处的防倒灌隔水板9相连,透水保护盖6与防倒灌隔水板9用连接线11连接,从而达到防淹防倒灌作用。

实施例3

如图2和6所示,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上部设有透水保护盖6,透水保护盖6规格比凹槽4规格略宽1-2cm,下部设有雨水过滤层7,侧壁为刚性侧壁挡水板8,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底部与凹槽4底部有一定空间,与下水道进水口12相连,下水道进水口12有一定坡度,便于雨水沿下水道进水口12顺利汇入排污竖井16,从下水道支路17排除,下水道支路17管道方向与马路行车方向一致,排污竖井16内设置一级防倒灌装置19,一级防倒灌装置19仍设置防倒灌隔水板9和连接线11,细部结构原理与凹槽4内的二级防倒灌装置相同,一级防倒灌装置19作为防止下水道支路17污水逆流的第一道防线。

实施例4

如图4和5所示,雨水从透水保护盖6进入排水系统,一级防倒灌装置19,首先发挥作用保证正常的排水工作,若水流过大导致一级防倒灌装置19失效,水位持续上升,随着凹槽4内水位上升,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利用浮力同时上升,透水保护盖6上的连接线11带动防倒灌隔水板9逐渐闭合,防止下水道12内水位过高,超过下水道入口地面1而发生倒灌现象;此时侧壁挡水板8随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同时升起,将多余降水围在蓄水凹地15内,起到短时挡水防淹作用,行人可在人行通道14通过,外部马路20正常通车,使用性功能不发生间断,待下水道12内水位逐渐降低,二级防淹防倒灌装置缓缓下降至凹槽4内,防倒灌隔水板9打开,水流再次正常排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