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及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5368发布日期:2018-06-08 20:5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及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建排水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及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排水设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城市中的部分地下结构由于没有上部荷载与浮力平衡,在雨水较多时地下水位上涨对建筑物抗浮结构造成影响,现有的部分地下结构采取以“抗”为主的被动抗浮方法,其主要是采用抗拔桩或者增加建筑物配重,不仅成本较高,也会延长施工时间,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另一种排水减压抗浮方法以“排”为主的,该方法是通过排水降低设计地下水位来减小作用在结构底板上的荷载,由于荷载的减少或消除,可取消大部分(或全部)的抗拔桩或抗浮锚杆,同时如果采用桩基,底板厚度和配筋也可大幅减少。所以,相对于常规的被动式抗浮,主动的排水减压抗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目前以“排”为主的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具有较多的缺陷,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196046B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降低地下抗浮水位的隔水排水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地下建筑的四周,包括滤水层、盲沟、排水沟和隔水层,滤水层环绕于地下建筑周围,滤水层外围设有纵横交错连接排列的盲沟,盲沟外端口连接市政管道或者通过连接排水沟再排入市政管道,来达到降水抗浮的目的,但其结构十分复杂,且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此外申请号为201610292435.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物底板抗浮结构,其是在地下室底板下部设置混凝土截水墙,并在被混凝土截水墙包围的区域铺设透水层,在地下室外部并低于地下室底板的位置设置集水井,最终通过导水管连通透水层与集水井进行导排水,其虽然实现了自动减压抗浮,但是并不能将地下水压力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容易导致降水过多的情况而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地下水的压力大小的减压排水装置来对建筑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能够将地下水导出进行储存,并在储存的地下水过多时将其排放出去,能够有效的保护基础设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其能够方便的导出地下水进行储存和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包括用于过滤地下水的滤水组件、用于储存滤水组件过滤的地下水的导水装置及用于在导水装置内储存地下水的水压过大时排出储存地下水的排水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滤水组件包括固定管及设于固定管内的滤芯和多孔透水筒。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管的一端还设有反滤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管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卡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多孔透水筒包括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贯穿孔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导水装置包括与固定管连接的L形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水组件包括与L形管远离固定管一端连接的排水管,排水管内连接有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的排水筒及可沿排水筒轴向移动的锥形活塞,锥形活塞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配重块。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锥形活塞的顶部设有套杆,配重块设有与套杆对应的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锥形活塞的底部与排水筒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及与排水组件连接的排水软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包括用于过滤地下水的滤水组件、用于储存滤水组件过滤的地下水的导水装置及用于在导水装置内储存地下水的水压过大时排出储存地下水的排水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能够将地下水导出进行储存,并在储存的地下水过多时将其排放出去,能够有效的保护基础设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其能够方便的导出地下水进行储存和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孔透水筒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001-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2-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3-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100-固定管;110-滤芯;120-多孔透水筒;130-反滤包;140-卡接部;200-L形管;300-排水管;310-排水筒;320-锥形活塞;330-配重块;331-固定孔;340-套杆;400-排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1,其包括用于过滤地下水的滤水组件、用于储存滤水组件过滤的地下水的导水装置及用于在导水装置内储存地下水的水压过大时排出储存地下水的排水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1能够使用滤水组件将地下水过滤后通入导水装置中进行储存,并在导水装置中储存的地下水过多水压过大时将多余的地下水排出,起到自动储水排水作用减压抗浮并能够有效的控制地下水的水位。

滤水组件包括固定管100及设于固定管100内的滤芯110和多孔透水筒120,固定管100的一端还设有反滤包130,固定管100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卡接部140,多孔透水筒120包括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贯穿孔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00的外壁设有三个卡接部140。滤水组件由固定管100、滤芯110、多孔透水筒120和反滤包130组成,其中固定管100为两端开口的筒体,使用时将固定管100插设于地下墙体中,通过固定管100外壁设置的环形的卡接部140使其与地下墙体紧密连接;滤芯110为圆柱形,且滤芯110的端面直径与固定管100的内径相同,将滤芯110放置于固定管100里,并使滤芯110的左端与固定管100的左端面平齐;多孔透水筒120为设有七个沿轴向布置的贯穿孔的筒体,多孔透水筒120的端面直径与固定管100的内径相同,将多孔透水筒120放置于固定管100内,使多孔透水筒120的右端与固定管100的右端面平齐,并使多孔透水筒120的左端与滤芯110的右面紧密贴合;滤芯110与多孔透水筒120的总长度与固定管100的长度相同;反滤包130为圆柱形,将反滤包130左端面与地下墙体外侧贴合起来,并使固定管100右端面的中心与反滤包130左端面的中心重合;多孔透水筒120两端分别设置的O形密封圈能够提高其水密性,避免地下水通过缝隙不经过滤的通过固定管100;该滤水组件能够将地下水通过反滤包130进行初次过滤,然后通过多孔透水筒120进入滤芯110进行二次过滤,不进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地下水的过滤作业,还能够避免过滤物杂质淤积堵塞滤水组件。

导水装置包括与固定管100连接的L形管200,L形管200的一端水平布置且与固定管100远离左端反滤包130的一端通过六个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L形管200的另一端竖直布置并与排水组件连接,在L形管200和固定管100之间还设有橡胶垫圈密封;滤水组件过滤得到的地下水通过固定管100通入L形管200内进行储存,当进入L形管200内的地下水水压过大时会经过排水组件排出。

排水组件包括与L形管200远离固定管100一端连接的排水管300,排水管300内连接有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的排水筒310及可沿排水筒310轴向移动的锥形活塞320,锥形活塞320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配重块330,锥形活塞320的顶部设有套杆340,配重块330设有与套杆340对应的固定孔331。本实施例中排水组件包括五个配重块330。在L形管200中水压过大时,地下水克服锥形活塞320及其顶部布置的配重块330的重量推动其上浮,使L形管200中的地下水通过排水筒310后排出,使用者可以调节锥形活塞320顶部的配重块330的数量来调节排水的压力,具体如下:

式中,GZ为锥形活塞的重量;GP为配重块的总重量;Ha为允许的水头差;D为排水筒的最小直径;γw为地下水重度。

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1来进行地下水减压排水的方法是:

S1、将固定管100贯穿的预埋进地下墙体中,并将滤芯110和多孔透水筒120安装于固定管100内,在固定管100具有多孔透水筒120的地下墙体一端外部固定安装反滤包130。

S2、将L形管200的一端水平布置并通过固定螺栓和橡胶垫圈与固定管100具有滤芯110的一端连接。

S3、将L形管200远离固定管100的一端竖直布置并与排水管300连接。

S4、根据需要限制的水压,在设于排水管300中排水筒310内的锥形活塞320顶部的套杆340上固定安装合适数量的配重块330。

实施例2

请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003,其包括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2,其中,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002包括用于过滤地下水的滤水组件、用于储存滤水组件过滤的地下水的导水装置及用于在导水装置内储存地下水的水压过大时排出储存地下水的排水组件。滤水组件包括固定管100及设于固定管100内的滤芯110和多孔透水筒120,固定管100的一端还设有反滤包130,固定管100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的卡接部140,多孔透水筒120包括设有多个沿轴向布置的贯穿孔的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导水装置包括与固定管100连接的L形管200;排水组件包括与L形管200远离固定管100一端连接的排水管300,排水管300内连接有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的排水筒310及可沿排水筒310轴向移动的锥形活塞320,锥形活塞320的顶部设有三个配重块330,锥形活塞320的顶部连接有套杆340,套杆340的底端贯穿锥形活塞320并与排水筒310连接,配重块330设有与套杆340对应的固定孔331,锥形活塞320的底部与排水筒31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排水管300远离L形管200的一端连接有排水软管4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003能够将地下水引入L形管200中储存,并在L形管200中地下水水压过大时将多余的地下水通过排水软管400排出,其中,套杆340的底部与排水筒310连接,锥形活塞320套设于套杆340上,当L形管200中的地下水水压过大时会推动锥形活塞320沿套杆340轴向移动,从而避免了L形管200中的水压过大时将锥形活塞320推出排水筒310无法复位,此外锥形活塞320的底部与排水筒310之间连接的弹簧也能够保持锥形活塞320的位置,从而避免锥形活塞320被推开无法复位,并能够在L形管200中地下水排出水压下降后带动锥形活塞320复位密封排水管3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