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土质边坡防水土流失坡面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569发布日期:2018-06-12 22:3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土质边坡防水土流失坡面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防护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土质边坡防水土流失坡面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边坡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边坡的表面,以免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目前,坡面防护主要有素混凝土网格加植草防护、混凝土六角框格加植草防护、植物防护和砌石防护等,上述防护措施均未能避免大面积的坡面冲刷,且下一级坡面要承受其上坡面汇集雨水的冲刷,越靠下,坡面冲刷越严重。尤其是遇较强降雨时,不能很好的保护坡面,进而造成坡面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边坡坡面防护未能避免大面积雨水冲刷,遇较强降雨时坡面冲刷尤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土质边坡防水土流失坡面防护结构。该技术方案将坡面首先分割成了一个个小的独立区域,区域内坡面水经挡水坎拦截汇入泄水槽,集中下泄,避免了坡面大面积的雨水冲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土质边坡防水土流失坡面防护结构,至少包括:

设置于坡面顶部的混凝土护肩(1);所述混凝土护肩(1)的厚度不小于20cm;

用于将坡面分割成多个独立区域的混凝土拱圈(6);所述混凝土拱圈(6)的宽度范围是25cm~40cm;每个独立区域为绿化区域;

用于将坡面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马道混凝土防护带(5);

设置于混凝土拱圈(6)两侧的预制混凝土挡水坎(3);所述预制混凝土挡水坎(3)由单块尺寸为50cm×50cm×10cm的混凝土预制块拼接而成;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挡水坎(3) 之间形成泄水槽(4);

设置于坡面底部的混凝土排水沟(8);所述混凝土排水沟(8)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 30cm。

进一步:在所述混凝土排水沟(8)和坡面底部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脚(7)。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护肩(1)的厚度为20cm。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拱圈(6)的宽度是30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首先利用马道混凝土防护带将破面分割为上下两部分,随后在每个部分内利用混凝土拱圈使得坡面分割为独立的小区域,在每个区域的边界上设置由预制混凝土挡水坎形成的泄水槽,这样当大雨来袭时,在小区域之间,雨水顺着泄水槽引导而至坡面底部的混凝土排水沟排出,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破面被冲刷的压力,避免了坡面大面积的雨水冲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混凝土护肩;2、植草带;3、预制混凝土挡水坎;4、泄水槽;5、马道混凝土防护带;6、混凝土拱圈;7、混凝土护脚;8、混凝土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高土质边坡防水土流失坡面防护结构,包括:

设置于坡面顶部的混凝土护肩1;所述混凝土护肩1的厚度不小于20cm;

用于将坡面分割成多个独立区域的混凝土拱圈6;所述混凝土拱圈6的宽度范围是25 cm~40cm;每个独立区域为绿化区域;即植草带2;

用于将坡面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马道混凝土防护带5;

设置于混凝土拱圈6两侧的预制混凝土挡水坎3;所述预制混凝土挡水坎3由单块尺寸为50cm×50cm×10cm的混凝土预制块拼接而成;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挡水坎3之间形成泄水槽4;

设置于坡面底部的混凝土排水沟8;所述混凝土排水沟8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30cm。

在所述混凝土排水沟8和坡面底部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脚7;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土质边坡的坡比为1:2,为稳定边坡。混凝土护肩1、马道混凝土防护带5及混凝土护脚7采用20cm厚混凝土进行防护;混凝土拱圈厚20cm,拱圈直径为3.5m,宽度为30cm;拱圈内播种草籽后挂网覆盖;预制混凝土挡水坎单块尺寸为50×50×10cm(长×宽×厚),埋入坡面40cm,露出坡面10cm,形成挡水坎;挡水坎与拱圈形成30cm宽的泄水槽;底部混凝土排水沟8的宽度是30cm,深度是30cm,厚度是10cm。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