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泄洪的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75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泄洪的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泄洪的闸板。



背景技术: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水闸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

目前,现有的河道泄洪闸没有安装备用的提闸机,然而洪水爆发时往往断电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电源进行提闸泄洪,可能会造成大损失;还有,闸室一般是建造在河道上,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闸室的地基会向下游滑动,这样就会对开合闸板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泄洪的闸板,第一支承铰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第四支臂和第五支臂,第二支承铰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六支臂、第七支臂、第八支臂、第九支臂和第十支臂,提高泄洪效率,第二门叶外侧铆接设有第一板链,第一板链顶端连接设有第一板链式启闭机,便于安装,提高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泄洪的闸板,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泄洪闸室,所述泄洪闸室内安装有信息导向管,所述信息导向管左右两侧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提闸机和第二提闸机,所述第一提闸机下端安装有第一反馈柱,所述第一反馈柱下端安装有第一支承铰,所述第一支承铰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下方连接设有第一固定铰座,所述第一支承铰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第四支臂和第五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顶端焊接有第一门叶,所述第三支臂顶端焊接有第二门叶,所述第二门叶外侧铆接设有第一板链,所述第一板链顶端连接设有第一板链式启闭机,所述第四支臂顶端焊接有第三门叶,所述第五支臂顶端焊接有第四门叶,所述第四门叶底端设有第一地面门叶升降槽,所述第四门叶外侧设有混凝土基座,所述混凝土基座上方设有上游滤网,所述第二提闸机下端安装有第二反馈柱,所述第二反馈柱下端安装有第二支承铰,所述第二支承铰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下方连接设有第二固定铰座,所述第二支承铰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六支臂、第七支臂、第八支臂、第九支臂和第十支臂,所述第六支臂和第七支臂顶端焊接有第五门叶,所述第八支臂顶端焊接有第六门叶,所述第六门叶外侧连接设有第七门叶,所述第七门叶顶端和中端分别铆接设有第二板链与第三板链,所述第二板链与第三板链顶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板链式启闭机,所述第九支臂顶端焊接有第八门叶,所述第十支臂顶端焊接有第九门叶,所述第九门叶底端设有第二地面门叶升降槽,所述第九门叶外侧设有下游滤网。

优选的是,所述信息导向管内设有信息转换器,所述第一提闸机顶端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第二提闸机顶端安装有能源存储机,所述转动电机与能源存储机电路连接于信息转换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板链式启闭机与第二板链式启闭机外侧均匀安装有红外线水位感应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馈柱与第二反馈柱内分别安装设有伸缩气缸,所述第一支承铰与第二支承铰下端分别设有坡度面。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支承铰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第三支臂、第四支臂和第五支臂,第二支承铰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六支臂、第七支臂、第八支臂、第九支臂和第十支臂,设有多个支臂,提高泄洪效率;

2、第二门叶外侧铆接设有第一板链,第一板链顶端连接设有第一板链式启闭机,便于安装,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总体立面效果图;

图2为第一反馈柱与第二反馈柱示意图;

图3为第一提闸机与第二提闸机示意图。

图中:1、泄洪闸室;2、信息导向管;3、第一提闸机;4、第二提闸机;5、第一反馈柱;6、第一支承铰;7、第一固定轴;8、第一固定铰座;9、第一支臂;10、第二支臂;11、第三支臂;12、第四支臂;13、第五支臂;14、第一门叶;15、第二门叶;16、第一板链;17、第一板链式启闭机;18、第三门叶;19、第四门叶;20、第一地面门叶升降槽;21、混凝土基座;22、上游滤网;23、第二反馈柱;24、第二支承铰;25、第二固定轴;26、第二固定铰座;27、第六支臂;28、第七支臂;29、第八支臂;30、第九支臂;31、第十支臂;32、第五门叶;33、第六门叶;34、第七门叶;35、第二板链;36、第三板链;37、第二板链式启闭机;38、第八门叶;39、第九门叶;40、第二地面门叶升降槽;41、信息转换器;42、转动电机;43、能源存储机;44、红外线水位感应器;45、伸缩气缸;46、坡度面;47、下游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根据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泄洪的闸板,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泄洪闸室1,所述泄洪闸室1内安装有信息导向管2,所述信息导向管2左右两侧下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提闸机3和第二提闸机4,所述第一提闸机3下端安装有第一反馈柱5,所述第一反馈柱5下端安装有第一支承铰6,所述第一支承铰6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一固定轴7,所述第一固定轴7下方连接设有第一固定铰座8,所述第一支承铰6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一支臂9、第二支臂10、第三支臂11、第四支臂12和第五支臂13,所述第一支臂9和第二支臂10顶端焊接有第一门叶14,所述第三支臂11顶端焊接有第二门叶15,所述第二门叶15外侧铆接设有第一板链16,所述第一板链16顶端连接设有第一板链式启闭机17,所述第四支臂12顶端焊接有第三门叶18,所述第五支臂13顶端焊接有第四门叶19,所述第四门叶19底端设有第一地面门叶升降槽20,所述第四门叶19外侧设有混凝土基座21,所述混凝土基座21上方设有上游滤网22,所述第二提闸机4下端安装有第二反馈柱23,所述第二反馈柱23下端安装有第二支承铰24,所述第二支承铰24中心位置贯穿设有第二固定轴25,所述第二固定轴25下方连接设有第二固定铰座26,所述第二支承铰24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六支臂27、第七支臂28、第八支臂29、第九支臂30和第十支臂31,所述第六支臂27和第七支臂28顶端焊接有第五门叶32,所述第八支臂29顶端焊接有第六门叶33,所述第六门叶33外侧连接设有第七门叶34,所述第七门叶34顶端和中端分别铆接有第二板链35与第三板链36,所述第二板链35与第三板链36顶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板链式启闭机37,所述第九支臂30顶端焊接有第八门叶38,所述第十支臂31顶端焊接有第九门叶39,所述第九门叶39底端设有第二地面门叶升降槽40,所述第九门叶39外侧设有下游滤网47。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支承铰6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一支臂9、第二支臂10、第三支臂11、第四支臂12和第五支臂13,第二支承铰24外部沿圆心均匀螺栓接有第六支臂27、第七支臂28、第八支臂29、第九支臂30和第十支臂31,设有多个支臂,提高泄洪效率,第二门叶15外侧铆接设有第一板链16,第一板链16顶端连接设有第一板链式启闭机17,便于安装,提高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信息导向管2内设有信息转换器41,所述第一提闸机3顶端安装有转动电机42,所述第二提闸机4顶端安装有能源存储机43,所述转动电机42与能源存储机43电路连接于信息转换器41。

在上述方案中,转动电机42与能源存储机43电路连接于信息转换器41,便于进行泄洪处理。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链式启闭机17与第二板链式启闭机37外侧均匀安装有红外线水位感应器44,红外线水位感应器44为SLK2型感应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板链式启闭机17与第二板链式启闭机37外侧均匀安装有红外线水位感应器44,可以感应水位,根据情况进行泄洪处理。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反馈柱5与第二反馈柱23内分别安装设有伸缩气缸45,所述第一支承铰6与第二支承铰24下端分别设有坡度面46。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反馈柱5与第二反馈柱23内分别安装设有伸缩气缸45,便于第一反馈柱5与第二反馈柱23进行信息反馈,提高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