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9057发布日期:2018-12-28 20:0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属于道路工程排水边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下海绵城市的理念引导工程人员进行路面的海绵化改造,排水路面既是一个日渐受到关注的技术。再者,水损、水毁在公路路基病害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公路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公路排水系统的完善。及时快速的排水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排水路面为了保证路表不产生水的聚集,强调路面结构的内部排水,通常排水路面都有很大的空隙率,路表水能迅速的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而为了减少水在路面结构中的聚集,路面结构的内部排水又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使水在路面结构中横向流动,进到边沟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考虑。排水边沟是公路或城市道路两侧的排水设施,多为混凝土结构或石砌结构,其作用为汇集路表水,进行合理的疏导,将水引离公路的主体结构。但目前公路盲沟多为简单的渗水碎石柱状结构,采用砌筑法施工,其主要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现在现有盲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挖方边坡土体内水分易透过盲沟碎石层进入路基内部,且复杂的施工工艺使得工程质量难以达标。且通常雨水通过会通过路表横坡排水汇集到两侧的边沟,而汇集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路表难免会有水的聚集,而从边沟单侧渗水,是快速而有效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可以使得在大雨情况下,使得接触排水路面一侧的结构内部水通过横向流动迅速排出,再通过边沟汇集引流至他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包括排水边沟管体,所述排水边沟管体内侧为圆弧形凹槽,两侧形成侧壁,其中一侧侧壁高于另一侧侧壁40~50mm,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渗水的道路路面排水边沟还包括

密实性管体壁,所述圆弧形凹槽内壁设置密实性管体壁;

渗水沟壁,所述渗水沟壁设置在排水边沟管体的较低一侧侧壁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边沟管体为工厂预制式水泥混凝土,所述渗水沟壁整体均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材质,所述密实性管体壁材质为树脂混凝土。

进一步地,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空隙率在18%-25%之间,弯压强度>90N/mm2,弯拉强度>22N/mm2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边沟管体的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孔,由所述凸起和孔实现排水边沟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沟壁与排水边沟管体侧壁接触处设有横坡,方向为由外向内,引导水进入沟内。

进一步地,所述渗水沟壁与路面排水层相接触,外部水可通过侧壁的孔隙进入渗水沟壁中,再由的横坡流入沟体内部。

进一步地,排水边沟管体底部外侧设置圆弧槽,以加强边沟置入后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排水边沟管体侧壁设有若干个弧边方形槽,目的为加强边沟置入后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边沟设有顶面盖板,所述顶面盖板两侧有嵌挤榫头,目的为加强边沟置入后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基于现有边沟系统,引入透水的侧壁预制排水构件。此单侧渗水的道路边沟专用于排水降噪路面或一些路表空隙率较大的面层。工厂预制生产U型或V型排水槽时,单侧壁的上部设置排水混凝土部件,其空隙率在18%-25%之间,且高度与路面排水层高度一致或略低于路面排水层。大雨或暴雨时,排水路面是内部排水的方式排除地表水,可通过侧边渗流入此边沟,而减少向排水层的下乘层浸水和在排水层的水的聚集,达到保护路面结构和材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单侧渗水边沟的截面设计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单侧渗水边沟的立面图,即该边沟的一个侧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单侧渗水边沟的盖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单侧渗水的路面或桥面排水边沟,包括排水边沟管体2,所述排水边沟管体2内侧为圆弧形凹槽,两侧形成侧壁,其中一侧侧壁高于另一侧侧壁40~50mm,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渗水的道路路面排水边沟还包括

密实性管体壁5,所述圆弧形凹槽内壁设置密实性管体壁;

渗水沟壁1,所述渗水沟壁设置在排水边沟管体的较低一侧侧壁的上方。

边排水边沟管体2为预制式水泥混凝土构件;上部渗水沟壁1整体均为透水水泥混凝土材质,高度为45mm。所述渗水沟壁1与排水边沟管体2侧壁接触处有2%的横坡,方向为由外向内,引导水进入沟内。为保证材料的耐久性和强度,所述渗水沟壁1与排水边沟管体2侧壁接触处在模具内浇注一次成型。渗水沟壁1采用为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好,与路面排水层相接处,外部水可通过侧壁的孔隙进入部件1中,再由2%的横坡流入沟体内部。所采用透水混凝土性质要求:空隙率在18%-25%之间,弯压强度>90N/mm2,弯拉强度>22N/mm2

密实性管体壁5的厚度2-5mm,材质为树脂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强度、耐久性和防水性。

所述排水边沟管体的端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公母件,分别为水泥混凝土底部预留8mm半径的孔3,孔深度为10mm;8mm半径的圆形凸起4,凸起高度为10mm;两者对接插入,起到管体铆接的作用。

为与路边缘下部结构达到较好的嵌挤作用,排水边沟管体2的管体底部做半径为10mm的圆弧槽6,加强边沟置入后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2展示的是侧壁,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边沟侧壁设计为8个对称的深度为3-8mm的弧边方形槽,目的为加强边沟置入后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3所示是顶面盖板。单个盖板长500mm,宽121mm,大孔长度44mm,小孔长度20mm,如图案所示布置。盖板两侧有嵌挤榫头,目的为加强边沟置入后的整体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