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171发布日期:2018-10-13 02:0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城市化发展迅速,使得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压力日益增大。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早期最常使用的当属分流制水处理系统,由于不受用地面积、城市人口和大气污染的限制,其拥有较为完整的雨水管结构和城市污水系统,且二者是完全分离的;城市污水直接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收集和处理;雨水管网直接接受城市雨水并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二者不互通不干扰。但是随着城市人口激增,使得土地用地受限;不仅如此,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大气污染,使得初雨特征明显(是指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需要处理,而中、后期雨水相对干净可不作处理)的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源,若再不经处理直接经雨水管网排放至自然水体中,将会对自然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使人类无干净水可用。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制雨水管网一般在城市某个区域修建一个调蓄池或是截流井结构,通过将初期雨水积蓄起来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使用这种分流制的雨水管网结构,能够有效的将初期雨水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避免初期雨水污染城市自然水体,后期洁净雨水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在整个雨水分配上,这种分流制的雨水管网有很多的优点,更适合现有城市的使用。

但是,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现有的分流制雨水管网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现有城市一般在整个城区结构内设置几套大型的水处理系统,每套水处理系统涵盖的区域面积太大,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在管道或是地表径流上的延迟时间,初雨要么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引发严重的污染事故,要么是与大量的中、后期洁净雨水混合汇流到污水处理厂内,这无疑严重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对于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调控并不合理,不能进行完全的分离。因此,继续采用传统的分流制管网处理污水和雨水的形式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适用于降雨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通过合理的调控不同区域内的排水设施,实现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第二雨水支管、第一污水支管、第一污水干管、截污管、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第一分流设施、第二分流设施、第一在线处理池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

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与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和第二雨水支管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的出水端与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与所述第一污水干管平行设置,所述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的出水端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水支管的出水端与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在线处理池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在线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一污水支管与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三雨水支管、第二污水支管、第二污水干管、第二在线处理池、第三分流设施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

其中,所述第三雨水支管与第三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在线处理池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分流设施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在线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所述第二污水支管与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

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包括污水处理厂。

本实用新型中初雨特征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以下称为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初雨特征不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下且不包括2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一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二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上,优选地,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靠近污水处理厂的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第二分流设施或第三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一限流设备;所述第一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一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上的第一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一污水支管中的污水送入第一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二限流设备;所述第二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二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污水干管上的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二污水支管中的污水送入第二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信号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一分流设施和/或第二分流设施和/或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内的水体情况,并生成监测信号,并将监测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截污管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截污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在线处理池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第一在线处理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在线处理池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第二在线处理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雨水支管、第二雨水支管和第三雨水支管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雨水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雨水支管时,所述多个第二雨水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设置多个所述第三雨水支管时,所述多个第三雨水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三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污水支管和第二污水支管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污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污水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三分流设施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分流设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并联的应急行洪廊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是在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内设置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和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其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降雨情况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合理的调控。

2.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将管网划分为初雨特征明显和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根据各个区域降雨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排水设置,大大降低了各自区域内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混合程度,确保各自区域内的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得到很好的分离,雨水处理效果显著提高。

3.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在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截污管、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分流设施、在线处理池和应急行洪廊道,采用所述结构可以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分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中后期雨水经过在线处理池处理后排到自然水体,有效避免污染自然水体;当面对较大雨水来袭时,通过应急行洪廊道,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B-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1-第一雨水支管、2-第一污水支管、3-第一污水干管、4-截污管、5-第一分流设施、6-第一应急行洪廊道;7-第三雨水支管、8-第二污水支管、9-第二污水干管、10-第二在线处理池、11-第三分流设施、12-第二应急行洪廊道;13-总雨污处理单元,14-自然水体,15-第二雨水支管,16-第二分流设施,17-第一在线处理池,18-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截污调蓄排水系统,所述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包括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A和/或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B,所述排水系统包括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和/或第二雨污处理单元,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总雨污处理单元13;

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A,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13相连;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雨水支管1、第二雨水支管15、第一污水支管2、第一污水干管3、截污管4、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18、第一分流设施5、第二分流设施16、第一在线处理池17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6;

其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1与第一分流设施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4和第二雨水支管15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设施5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截污管4的出水端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18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18与所述第一污水干管3平行设置,所述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18的出水端与与第一污水干管3或总雨污处理单元13相连;所述第二雨水支管15的出水端与第二分流设施16的进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分流设施16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一在线处理池17和第一应急行洪廊道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在线处理池17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14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14的管路;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6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14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14的管路;所述第一污水支管2与第一污水干管3或总雨污处理单元13相连;

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B,其与总雨污处理单元13相连;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包括第三雨水支管7、第二污水支管8、第二污水干管9、第二在线处理池10、第三分流设施11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12;

其中,所述第三雨水支管7与第三分流设施11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在线处理池10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12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分流设施11的出水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应急行洪廊道12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14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14的管路;所述第二在线处理池10的出水端连接自然水体14或连接通往自然水体14的管路;所述第二污水支管8与第二污水干管9或总雨污处理单元13相连;

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13包括污水处理厂。

本实用新型中初雨特征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以下称为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中初雨特征不明显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开始后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是降雨结束前的时间T内雨水中的COD浓度的2倍以下且不包括2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一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一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中的第二污水支管通过所述第二污水干管与总雨污处理单元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总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调蓄设施,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上,优选地,所述调蓄设施设置在靠近污水处理厂的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第二分流设施或第三分流设施选自分流井或缓冲廊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一限流设备;所述第一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一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污水干管上的第一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一污水支管中的污水送入第一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出水端的第二限流设备;所述第二限流设备用于控制通过所述出水端的过流量;所述第二限流设备选自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截流拍门、拍门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雨污处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污水干管上的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用于将第二污水支管中的污水送入第二污水干管中进而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或直接排入总雨污处理单元中。

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信号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第一分流设施和/或第二分流设施和/或第一污水干管和/或第二污水干管内的水体情况,并生成监测信号,并将监测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限流设备和/或第二限流设备和/或第一压力输送设备和/或第二压力输送设备的开启与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截污管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截污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在线处理池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第一在线处理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在线处理池可以根据各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第二在线处理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雨水支管、第二雨水支管和第三雨水支管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雨水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当设置多个所述第二雨水支管时,所述多个第二雨水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当设置多个所述第三雨水支管时,所述多个第三雨水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三分流设施的进水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污水支管和第二污水支管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污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污水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流设施、第二分流设施和第三分流设施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串联或并联的分流设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应急行洪廊道和第二应急行洪廊道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雨水的排放量在该区域内设置多个并联的应急行洪廊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实施例1所述的排水系统的排水控制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初雨特征明显的区域内,晴天时,第一污水支管内的污水进入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

当降雨量较小时,所述第一雨水支管内的雨水通过第一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进入第一分流设施,从第一分流设施的一个出水端进入截污管,并通过截污管进入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最后通过截污箱涵或调蓄箱涵或深邃进入第一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

雨量增大时,且总雨污处理单元的处理量已经达到上限时,所述第一雨水支管内的雨水通过第一分流设施的另一个出水端通过第二雨水支管进入第一在线处理池,经处理后排向自然水体或排向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雨量继续增大时,且第一在线处理池的处理量已经达到上限时,进入第一应急行洪廊道,排向自然水体或排向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进行紧急泄洪;

2)在初雨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内,晴天时,第二污水支管内的污水进入第二污水干管或总雨污处理单元。

当降雨量较小时,所述第三雨水支管内的雨水通过第三分流设施的进水端进入第三分流设施,从第三分流设施的一个出水端进入第二在线处理池,经处理后排向自然水体或排向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

雨量增大时,且第二在线处理池的处理量已经达到上限时,所述第三雨水支管内的雨水通过第三分流设施的另一个出水端进入第二应急行洪廊道,排向自然水体或与排向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进行紧急泄洪。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