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4365发布日期:2018-06-15 23:0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配合新区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产时间的要求,国内管廊的施工工期普遍比较紧,为缩短施工工期,可将其混凝土浇筑工程与半隧道模的快拆体系相结合,以节省人工成本和缩短工期。

传统的半隧道模体系是通过下立支撑杆的楼板模板(顶模)与两侧的半隧道模板(内侧模)连接,形成完整的隧道模进行混凝土浇筑,当其与快拆理念相结合时,可在混凝土达到快拆强度时拆卸半隧道模而仅用楼板模板下的支撑杆对楼板进行支撑养护,拆卸的半隧道模行走至下一浇筑段进行下一段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然而管廊的单舱断面宽度一般较小,在运用半隧道模结合快拆体系进行管廊结构施工时,若采用传统的半隧道模快拆体系施工技术,楼板模板下的支撑竖向架体会大大降低管廊内活动空间,从而影响半隧道模的模架结构以及施工人员在管廊内部的行走,同时如果施工中造成碰撞可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或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可以解决现有的半隧道模快拆体系中,顶模下方的支撑结构对侧模和施工人员在管廊内部的行走造成影响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内侧模;

连接于所述两个内侧模顶部的顶模;

与所述两个内侧模对应设置的两个外侧模,所述外侧模与对应的内侧模之间留设有墙板浇筑空间,所述外侧模的顶部与所述顶模之间留设有楼板浇筑空间,所述墙板浇筑空间与所述楼板浇筑空间连通形成综合管廊的待浇筑空间;

支设于所述外侧模的外侧的吊架,所述吊架在所述待浇筑空间的上方形成有横向架体;以及

一端固定于所述横向架体且供垂吊所述顶模的垂吊组件,所述垂吊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吊架和垂吊组件从上方将顶模吊起,从而在移走内侧模和外侧模后,在实现通过顶模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同时,保证管廊内部无障碍,便于侧模和施工人员在管廊内部行走。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支设于所述内侧模之间且位于所述顶模下方的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架还包括对称地立设于所述外侧模外侧的两个竖向架体,所述横向架体连接于两个所述竖向架体的顶部,所述竖向架体的高度高于所述外侧模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垂吊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模的上表面的下吊环、固定于所述吊架的下表面的上吊环、连接所述下吊环和所述上吊环的连接绳以及套设于所述下吊环和所述连接绳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置于所述顶模之上。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架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吊环上固定有一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向上穿入所述通孔并螺合连接有一螺母,通过所述螺母抵靠于所述吊架的上表面从而将所述上吊环固定于所述吊架的下表面,并通过调节所述螺母螺合于所述螺纹钢筋上位置从而调节所述上吊环的高度,通过调节所述上吊环的高度使所述连接绳绷直从而将所述顶模的重量传递至所述吊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中将内侧模、支撑结构和外侧模移走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中垂吊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实现通过顶模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同时,保证管廊内部无障碍,便于侧模和施工人员在管廊内部行走,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半隧道模快拆体系中,顶模下方的支撑结构对侧模在管廊内部的行走造成影响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内侧模11;连接于两个内侧模11顶部的顶模12;与两个内侧模11对应设置的外侧模13;支设于内侧模11之间且位于顶模12下方的支撑组件14;支设于外侧模13的外侧的吊架20;以及固定于吊架20与顶模12之间、供垂吊顶模12的垂吊组件30。

其中,外侧模13的高度高于内侧模11的高度,外侧模13与对应的内侧模11之间留设有墙板浇筑空间,外侧模13的顶部与顶模12之间留设有楼板浇筑空间,墙板浇筑空间与楼板浇筑空间连通形成综合管廊的待浇筑空间,所述待浇筑空间呈隧道状。内侧模11的顶部向内弯折形成连接端,用于与顶模12连接,使连接处更好地贴合,防止内侧模11与顶模12连接不稳定导致漏浆。

支撑组件14用于支撑内侧模11,支撑组件14包括立设于地面的脚轮141、置于脚轮141之上的横竖支撑网以及倾斜地支撑于横竖支撑网的斜撑144。通过设置脚轮141便于支撑组件14在管廊内部行走。所述横纵支撑网包括多个支撑横杆142和连接于多个支撑横杆142的支撑竖杆143,支撑横杆142的两端支撑于对应的内侧模11的内表面。优选地,支撑横杆14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支撑于内侧模11的下部、中部和上部。斜撑144的顶部支撑于内侧模11的连接端处。支撑竖杆143的数量为三个,与多个支撑横杆142和内部斜撑144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吊架20包括对称地立设于外侧模13外侧的两个竖向架体201、连接于两个竖向架体201顶部的横向架体202以及倾斜地支撑于竖向架体201和横向架体202连接处的加固杆203。竖向架体201的高度高于外侧模13的高度,使得横向架体202位于浇筑空间的上方。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吊架20沿管廊延伸的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吊架20之间通过连杆连接,通过多个吊架20同时对顶模12提供吊起的力,增加了垂吊顶模12的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3,垂吊组件30的一端固定于吊架,另一端固定于顶模12。垂吊组件30包括固定于顶模12的上表面的下吊环32、固定于吊架的下表面的上吊环33、固定于上吊环33上端的螺纹钢筋34、螺合于螺纹钢筋34上端的螺母35、连接下吊环32和上吊环33的连接绳36以及套设于下吊环32和连接绳36的套管31。下吊环32通过焊接固定于顶模12的中心。套管31的底部置于顶模12之上,且套管31顶部标高高于外侧模13顶部标高,套管31用于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将连接绳36和下吊环32埋入混凝土中。横向架体202上开设有通孔,螺纹钢筋34向上穿入所述通孔并螺合螺母35,通过螺母35抵靠于横向架体202的上表面从而将上吊环33固定于横向架体202的下表面,并通过调节螺母35螺合于螺纹钢筋34上位置从而调节上吊环33的高度,使连接绳36绷直从而将顶模12的重量传递至吊架。较佳地,套管31的直径比下吊环32的直径大1cm,螺纹钢筋34的长度比通孔的深度大10cm。当混凝土凝固后,由于设置了套管31,仅需拧下螺母35即可拆卸该垂吊组件30和顶模12,便于拆卸且便于垂吊组件30和顶模12的周转。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绳36为两端带有吊钩的钢绞线,通过将上端的吊钩勾设于上吊环33、将下端的吊钩勾设于下吊环32,从而连接于上吊环33和下吊环3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钢绞线两端的吊钩最大宽度比预埋套管直径小1cm。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在所需位置支设该支模结构,于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早拆强度后,将内侧模和支撑组件组成的整体和外侧模移至下一施工段,通过顶模对浇筑的混凝土顶部进行带模养护。

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螺母卸下,将螺纹钢筋从通孔中拔出,从而解除垂吊组件与吊架的连接,使吊架不再对顶模施加提升的力,将顶模向下拆除,顶模带着螺纹钢筋、上吊环、连接绳和下吊环向下穿过套管而拆除。

本实用新型综合管廊快拆支模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吊架和垂吊组件从上方将顶模吊起,从而在将内侧模和外侧模移至下一个施工段后,在实现通过顶模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同时,保证管廊内部无障碍,便于侧模和施工人员在管廊内部行走。

垂吊组件中,通过设置套管防止连接绳和下吊环埋入混凝土内,使垂吊组件可周转使用,且通过螺纹钢筋和螺母将垂吊组件的上端固定于吊架,便于垂吊组件的拆卸。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