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640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河整治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



背景技术:

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水流冲刷、雨水侵蚀以及船行波的拍击,对运河岸坡都将产生破坏作用,因而必须对岩坡进行保护。

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墙式护岸、坡式护岸是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护岸型式。如图1所示,墙式护岸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或者浆砌石挡墙结构,首先是在原河滩01上修建过渡堤02,过渡堤02的高度略低于常水位06,接着修建加高堤03,加高堤03高度基本到达五十年一遇的洪期水位07到达堤顶层04,堤顶层04远离运河的一侧设置缓坡05。这种护岸形式虽然结构相对稳定,抗水流冲击力强,但是忽略了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同时截断了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人们多使用生态砌块,生态砌块多为空心设置,空心的部分可以种植草,改善生态,也更加美观。但是空心的生态砌块强度会有所下降,对于防洪堤来说强度有待提高。不能很好的解决防洪堤生态和稳固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采用结构更加合理的生态砌块,既可以保证一定的结构强度,也能配合景观栈道明显改善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包括靠近运河的石堆和伸入地下的预制加固墙,预制加固墙上设有景观栈道,景观栈道远离运河的一侧设有防洪堤,防洪堤朝向景观栈道的一侧设有实心的生态砌块;

所述生态砌块包括用于承接上面一层生态砌块的承接平台和凸起坡,凸起坡与承接平台成钝角a,凸起坡向上延伸在顶部形成凸起平台;生态砌块下端设有与下一层生态砌块承接平台相抵触的抵触台和与凸起平台相抵接的容纳台,容纳台由生态砌块下端向内凹陷形成,容纳台和抵触台之间连接有容纳坡面;容纳坡面与凸起坡之间设有容纳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堆具有很好的稳固堤坝基底的作用,而且相对来说更耐水流的冲刷,施工也更加方便,石堆与水平面呈锐角,减缓了部分水流对石堆的冲击,寿命更长,经计算测试锐角的角度范围为30°-60°效果最好;预制加固墙具有很好的抗滑稳定作用,而且提前预制好,在现场直击施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无需后期养护,施工效率比较高,雨天可正常施工,不受洪水影响,进度快;提前预制的预制加固墙经过质检部门检验的,质量有保证。生态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料(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材,外形尺寸比砖大,具有设备简单,砌筑速度快的优点,符合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墙体改革的要求;是普通混凝土砌块在河道治理中生态、美观、景观三方面的完美结合,促进了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景观栈道便于人们观赏风景,促进了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实心的生态砌块结构强度更强,进而防洪堤的稳固性更好,相邻生态砌块的容纳孔内可以容纳部分胶黏剂、混凝土或粘土,使相邻生态砌块堆砌的更加稳固,防洪效果更好;也可以间隔性的在容纳孔内放置一些植物种子,进一步美化环境。

承接平台、凸起坡、凸起平台、容纳台、抵触台和容纳坡面的设置改变了生态砌块规则的形状,结构新颖,更加美观;承接平台和抵触台的抵触,凸起平台与容纳台的抵接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台的宽度大于凸起平台的宽度,抵触台与容纳坡面成钝角c,钝角c等于钝角a,容纳孔由容纳台、容纳坡面、承接平台和凸起坡围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钝角c等于钝角a,则容纳坡面和凸起坡的倾斜程度相同,生产更加方便;围成的容纳孔不会太小,更方便后期的填充,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钝角c的大小为100-15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钝角c的大小过小,容纳坡面与抵触台,凸起坡与承接平台形成的阶梯较陡峭,容易折断,结构强度会降低;钝角c的大小过大,容纳坡面与抵触台,凸起坡与承接平台形成的阶梯过于平缓,卡接效果不够好,上下层之间容易相对滑动,因此经测试,当钝角c的大小为100-150度时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平台远离凸起坡的一端连接有向下倾斜的缓冲部,缓冲部远离凸起平台的一端连接有平行于承接平台的搭接部,缓冲部和搭接部呈钝角b;容纳台远离容纳坡面的一端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抵接部,抵接部远离容纳台的一端还连接有压合部;堆砌时上层生态砌块的抵接部与下层生态砌块的缓冲部贴合,上层生态砌块的搭接部和下层生态砌块的压合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部和抵接部的贴合,搭接部和压合部的抵接都增大了上下层生态砌块的接触面积,稳固性更好。缓冲部和抵接部的倾斜进一步增大了上下层生态砌块的接触面积,而且分散了受力,稳固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抵接部所在平面与缓冲部所在平面平行,且抵接部和缓冲部大小、形状一致,堆砌时抵接部和缓冲部完全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部和抵接部的接触面积增大,贴合的更好更整齐,稳固性和美观性都比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压合部沿远离承接平台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搭接部沿远离承接平台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压合部抵接在搭接部上形成阶梯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防洪堤要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生态砌块堆砌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斜度,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斜度,与土层接触更好,而且相对露在外面的部分也会形成阶梯状,便于设置倾斜坡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加固墙上方设有混凝土浇筑块,景观栈道设置在混凝土浇筑块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块一方面可以稳固预制加固墙。另一方面可以加固景观栈道,同时也可以将地面铺设的更加平整,便于加固景观栈道的修建。进而提高了游客在景观栈道上游玩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加固墙上部周向围绕有稳固石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石块的加固性能更好,周向围绕在预制加固墙上部,对预制加固墙的稳固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加固墙远离运河一侧的稳固石块上方铺设有沙土层,景观栈道包括栈道板和安全围栏,所述安全围栏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块上,所述栈道板铺设在沙土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沙土层虽然没有稳固石块的加固性能好,但是更容易铺平道路,进而进一步方便栈道板的铺设,栈道主要承受游客的重力,仅通过沙土层铺设即可,安全围栏主要起到限制游客在安全范围内,尽量避免游客的掉落,所以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块上,固定力更强,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生态砌块上方设有顶部加固结构,顶部加固结构上方设有绿化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加固结构对生态砌块上方进行加固,进一步稳固了生态砌块,安全性更高。绿化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地面更加美观,生态性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石堆具有很好的稳固堤坝基底的作用,而且相对来说更耐水流的冲刷,施工也更加方便,石堆与水平面呈锐角,减缓了部分水流对石堆的冲击,寿命更长,经计算测试锐角的角度范围为30°-60°效果最好;预制加固墙具有很好的抗滑稳定作用,而且提前预制好,在现场直击施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无需后期养护,施工效率比较高,雨天可正常施工,不受洪水影响,进度快;提前预制的预制加固墙经过质检部门检验的,质量有保证。景观栈道便于人们观赏风景,促进了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态砌块进一步促进了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

附图说明

图1为运河堤坝未整治之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运河综合整治之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相邻高度的生态砌块的堆砌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预制加固墙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原河滩;02、过渡堤;03、加高堤;04、堤顶层;05、缓坡;06、常水位;07、洪期水位。

1、石堆;11、抛石护脚;111、堆砌槽;12、砌石堆;121、齐平部;122、挡水部;123、过渡部;2、混凝土浇筑块;21、稳固石块;22、沙土层;3、预制加固墙;31、拼接槽;32、拼接块;33、拼接板;4、景观栈道;41、安全围栏;42、栈道板;5、防洪堤;51、生态砌块;511、承接平台;5111、抵触台;512、缓冲部;513、凸起坡;514、凸起平台;515、搭接部;516、容纳坡面;517、容纳台;518、抵接部;519、压合部;52、顶部加固结构;521、绿化带;522、包裹槽;523、围挡块;524、安全栏;5241、照明灯;525、铺路砖;53、找平层;54、加固层;541、阻挡阶梯;6、通行台阶;7、草坡;8、容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靠近运河的石堆1和伸入地下的预制加固墙3,预制加固墙3上设有景观栈道4,景观栈道4远离运河的一侧设有防洪堤5,防洪堤5朝向景观栈道4的一侧设有实心的生态砌块51;生态砌块51上方设有顶部加固结构52,顶部加固结构52上方设有绿化带521。

石堆1包括靠近运河的抛石护脚11和堆砌在抛石护脚11上的砌石堆12;抛石护脚11靠近运河的一侧与水平面呈锐角,且锐角的角度范围为45°。在其他实施例中,锐角的角度还可以设置为30°,40°,50°,55°或60°。

抛石护脚11一端与靠近加固墙的部分预留有堆砌槽111,砌石堆12堆砌在堆砌槽111内。砌石堆12包括与抛石护脚11高度齐平的齐平部121和与河道基本齐平的挡水部122;齐平部121和挡水部122之间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渡部123;过渡部123的两端分别连接齐平部121和挡水部122。过渡部123与地平线所成的角度为2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20°,22°,27°或30°。

预制加固墙3总长为9米,且上方设有混凝土浇筑块2,景观栈道4设置在混凝土浇筑块2上部。景观栈道4包括靠近运河的一端修建的安全围栏4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预制加固墙3上部周向围绕有稳固石块21,稳固石块21的尺寸和抛石护脚11的尺寸相同,使预制加固墙3上部更加稳固。预制加固墙3远离运河一侧的稳固石块21上方铺设有沙土层22,景观栈道4还包括栈道板42,栈道板42铺设在沙土层22上,一端抵触安全围栏41,另一端抵触生态砌块51。

如图2和图3所示,生态砌块51下方设有铺设在地面上的找平层53,找平层53上端面用混凝土浇筑形成加固层54,加固层54靠近运河的一侧凸出于加固层54形成阻挡阶梯541,生态砌块51底部铺设在阻挡阶梯541远离运河的一侧。生态砌块51与地面形成的角度为60°-80°,且生态砌块51的顶部高于五十年一遇设计水位。

如图2和图4所示,生态砌块51上方设有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顶部加固结构52,顶部加固结构52底部设有包裹槽522,生态砌块51顶部设置在包裹槽522内,顶部加固结构52靠近运河的一端凸出形成围挡块523,相对另一端设有安全栏524,安全栏524内设有照明灯5241用于照明和装饰;围挡块523和安全栏524之间设有绿化带521,安全栏524远离运河的一侧的路面也用铺路砖525铺设。

运河综合整治系统还修建了从铺路砖525通往景观栈道4的通行台阶6和草坡7,便于人们去景观栈道4观赏风景或在草坡7上休憩,进一步提高了防洪堤5的生态性。

如图5所示,生态砌块51包括用于承接上面一层生态砌块51的承接平台511和凸起坡513,凸起坡513与承接平台511成钝角a,凸起坡513向上延伸在顶部形成凸起平台514;生态砌块51下端设有与下一层生态砌块51承接平台511相抵触的抵触台5111和与凸起平台514相抵接的容纳台517,容纳台517由生态砌块51下端向内凹陷形成,容纳台517和抵触台5111之间连接有容纳坡面516;容纳台517的宽度大于凸起平台514的宽度,抵触台5111与容纳坡面516成钝角c,钝角c等于钝角a,容纳台517、容纳坡面516、承接平台511和凸起坡513围成四边形的容纳孔8。容纳孔8内可以容纳部分胶黏剂、混凝土或粘土,使相邻生态砌块51堆砌的更加稳固,防洪效果更好;也可以间隔性的在容纳孔8内放置一些植物种子,进一步美化环境。

钝角c和钝角a的大小为12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100度,110度,130度,140度,150度。钝角c的大小过小,容纳坡面516与抵触台5111,凸起坡513与承接平台511形成的阶梯较陡峭,容易折断,结构强度会降低;钝角c的大小过大,容纳坡面516与抵触台5111,凸起坡513与承接平台511形成的阶梯过于平缓,卡接效果不够好,上下层之间容易相对滑动,因此经测试,当钝角c的大小为100-150度时效果更好。

凸起平台514远离凸起坡513的一端连接有向下倾斜的缓冲部512,缓冲部512远离凸起平台514的一端连接有平行于承接平台511的搭接部515,缓冲部512和搭接部515呈钝角b,钝角b为11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b还可以设置为100度,105度,115度;缓冲部512向下延伸的长度为凸起坡513向上延伸长度的3-3.5倍;容纳台517远离容纳坡面516的一端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抵接部518,抵接部518远离容纳台517的一端还连接有压合部519;堆砌时上层生态砌块51的抵接部518与下层生态砌块51的缓冲部512贴合,上层生态砌块51的搭接部515和下层生态砌块51的压合部519抵接。抵接部518所在平面与缓冲部512所在平面平行,且抵接部518和缓冲部512大小、形状一致,堆砌时抵接部518和缓冲部512完全贴合,相邻生态砌块51之间的堆砌更加牢固。压合部519沿远离承接平台511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搭接部515沿远离承接平台511的方向延伸的长度;压合部519抵接在搭接部515上形成阶梯状。由于生态砌块51堆砌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斜度,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斜度,与土层接触更好,而且相对露在外面的部分也会形成阶梯状,便于设置倾斜坡度。

实施例2

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预制加固墙3的设置,预制加固墙3设置为U型,且U型开口端向两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拼接板33,相邻预制加固墙3的拼接板33相互贴合拼接,拼接板33同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拼接槽31和拼接块32,相邻拼接板33的拼接槽31和拼接块32相互插合拼接实现相邻预制加固墙3的拼接,使相邻预制加固墙3连接更加牢固,同时,还可以在拼接槽31和拼接块32拼接处添加胶黏剂,进一步加强预制加固墙3的拼接强度,进而提高防洪堤5的抗洪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