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749发布日期:2018-09-18 19:59阅读:26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社会对电力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缆一般敷设于地下的电缆沟内。因每盘电缆只有一定长度,约几百米,为了敷设更长的电缆线路,必须将多段电缆相接,制作和放置电缆接头需要一定空间,此空间称为电缆工井,一般宽度和深度都大于电缆沟,地面上有盖板。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电缆工井的施工是采用砖砌或现场浇筑的方式,不但施工速度缓慢,工人劳动强度高,而且质量不稳定,成品表面粗糙,平整度差,同时工期还容易受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施工期间会对交通、环境影响大,因此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有少部分采用预制的装配式工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在于盖板设置简单,长期使用后盖板损坏或被人为移开后对路过的行人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该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施工简单,减少现场施工劳动力损耗,设置有双层盖板进一步防护过路行人的安全,且方便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支撑架、圆筒和底座;圆筒通过若干竖直的弧形板的两侧卡接围合形成;支撑架包括一上大下小的环状的圆台环,圆台环下部外沿设置有凸缘,圆筒上端与凸缘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层;圆筒下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层;圆台环内圈上下固定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第一环形承接平台和第二环形承接平台;第一环形承接平台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承接平台的外径;第一环形承接平台的顶面搁置第一盖板;第二环形承接平台的顶面搁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的上端面设置有U形手柄,U形手柄两端与第二盖板铰接;第二盖板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工具箱;圆筒上设置有电缆穿过孔。

其中,所述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还包括紧固圆筒外周的抱箍,所述抱箍包括两半圆形的卡件,两卡件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通过一螺栓锁紧。

其中,所述底座为圆盘形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环形凹槽;圆筒下端套设于环形凹槽内;沿底座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斜杆;斜杆下端与底座上端面铰接,斜杆上端设置有钩部;弧形板下部外表面设置有供所述钩部挂设的配合部。

其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沿圆台环外周均匀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分别与圆台环外壁以及凸缘上表面相连接。

其中,所述凸缘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所述弧形板上端面设置有套设于连接孔内的凸块。

其中,所述弧形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凹部和凸部,相邻弧形板的凹部与凸部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防水层为防水胶条或防水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减少现场施工劳动力损耗,设置有双层盖板进一步防护过路行人的安全,且方便维修。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支撑架;支撑架上支撑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实现表面防护,第二盖板再次防护,且第二盖板上铰接有U形手柄,方便拉起,第二盖板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工具箱能够方便维修。

3、本实用新型通过实现预制,能够方便运输,现场组装快速,能够加快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抱箍,抱箍能够更好地实现各个连接弧形板的相互连接,使得整体更稳固。

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斜杆,进一步加强弧形板和底座之间的连接,且斜杆上的钩部也很方便挂设于配合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21-U形手柄、3-支撑架、31-圆台环、 311-第一环形承接平台、312-第二环形承接平台、32-凸缘、321-连接孔、33-加强板、4-圆筒、41-弧形板、411-配合部、412-凸块、413- 凹部、414-凸部、5-底座、51-环形凹槽、52-斜杆、53-钩部、6-工具箱、7-电缆穿过孔、8-抱箍、81-卡件、8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5,一种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盖板1、第二盖板2、支撑架3、圆筒4和底座5;圆筒4通过若干竖直的弧形板41的两侧卡接围合形成;支撑架3包括一上大下小的环状的圆台环31,圆台环31下部外沿设置有凸缘32,圆筒4上下端分别与凸缘32以及底座5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层;圆台环31内圈上下固定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第一环形承接平台311 和第二环形承接平台312;第一环形承接平台311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承接平台312的外径;第一环形承接平台311和第二环形承接平台 312的顶面分别搁置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第二盖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U形手柄21,U形手柄21两端与第二盖板2铰接;第二盖板 2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工具箱6,工具箱6内存放有各种维修工具,当电缆线路连接出现问题时,方便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圆筒4上设置有电缆穿过孔7。

参见图1,所述预制装配式电缆工井,还包括紧固圆筒4外周的抱箍8,所述抱箍8包括两半圆形的卡件81,两卡件81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通过一螺栓82锁紧。抱箍8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使得各个弧形板41的连接更为紧凑。

参见图1-5,所述底座5为圆盘形其上端面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环形凹槽51;圆筒4下端套设于环形凹槽51内;沿底座5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斜杆52;斜杆52下端与底座5上端面铰接,斜杆52上端设置有钩部53;弧形板41下部外表面设置有供所述钩部53挂设的配合部411。设置有斜杆52,进一步加强弧形板41和底座5之间的连接。

参见图3,所述支撑架3还包括沿圆台环31外周均匀设置的加强板33;加强板33分别与圆台环31外壁以及凸缘32上表面相连接。设置有加强板33进一步增强支撑架3的稳定性。

参见图2-4,所述凸缘3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321,所述弧形板41上端面设置有套设于连接孔321内的凸块412。连接孔321 和凸块412之间的套设方式简单,能够实现快速组装。

参见图4,所述弧形板41两侧分别设置有凹部413和凸部414,相邻弧形板41的凹部413与凸部414相互配合。凹部413和凸部414 更方便卡合,紧密性更好。

参见图1-5,所述防水层为防水胶条或防水混凝土。加强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

先放置好底座5,将各个弧形板41的下端套于环形凹槽51内,若干弧形板41的两侧涂覆防水层再相互拼接形成圆筒4,然后将支撑架3搁置于圆筒4上端,凸缘32下表面和圆筒4上端面涂覆有防水层,然后凸缘32上的连接孔321与凸块412相互配合卡接,再将抱箍8套设于圆筒4外周,底座5上的斜杆52的钩部53挂合在配合部411上,然后第二盖板2放于第二环形承接平台312上,将立着的 U形手柄21水平放置;然后第一盖板1放于第一环形承接平台311 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