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598发布日期:2018-08-17 20:4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注桩,尤其涉及一种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



背景技术:

目前,对桩的分类主要为预制桩与灌注桩两大类。其中灌注桩为在所设计桩位处成孔,然后于孔内放钢筋笼,再浇灌混凝土而成。桩所承受的轴向荷载通过作用于桩周围土层的桩侧摩阻力和桩端地层的桩端阻力来支承的。所以,尽管在承重前底部为坚实土层,但上部承重后仍会有不小的沉降,灌注桩的沉降较难控制从而可能导致整体不均匀沉降,使得控制桩的沉降成为一项非常现实且有意义的工程问题,尤其是对沉降要求较为严格的工程。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灌注桩的沉降较难控制,可能导致整体不均匀沉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套装有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的下端嵌装有混凝土桩鞋;所述顶板以及混凝土桩鞋上设置有清渣、灌浆孔;

所述顶板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内部插装有灌浆钢管。

进一步,所述灌浆钢管与清渣、灌浆孔对接安装。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桩鞋采用混凝土浇筑鞋。

进一步,所述顶板采用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设置有液压千斤顶,可配合顶部的承重使得混凝土桩鞋深入到更加坚实土层;设置有清渣、灌浆孔,可方便清渣,同时便于调节需要线路控制的千斤顶以及用于后期底部灌浆。顶部的压重根据建筑设计中单根桩的设计承重来施加,即,相比现有技术,在建筑上部结构开建之前,本实用新型桩因已承受了相应的上部建筑传递的设计荷载,使得底部的沉降已然达到了建筑竣工后的沉降且相对稳定,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建筑不均匀沉降的风险,为建筑的安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结构图

图中:1、顶板;2、混凝土桩鞋;3、清渣、灌浆孔;4、灌浆钢管;5、液压千斤顶;6、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先控沉降的预压式灌注桩设置有顶板1,所述顶板1的下端套装有液压千斤顶5,所述液压千斤顶5的下端嵌装有混凝土桩鞋2;所述顶板1以及混凝土桩鞋2上设置有清渣、灌浆孔3;

所述顶板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钢筋笼6,所述钢筋笼6的内部插装有灌浆钢管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灌浆钢管4与清渣、灌浆孔3对接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混凝土桩鞋2采用混凝土浇筑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顶板1采用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先于设计桩位处成孔并清理底部沉渣,然后放置混凝土桩鞋2并于其上嵌入液压千斤顶5,之后放置顶板1和与清渣、灌浆孔3相对接的灌浆钢管4,放入钢筋笼6,上部灌注混凝土,成型后,启动液压千斤顶5并于桩顶压重,混凝土桩鞋2因压力向下不断深入,混凝土桩鞋2底部以及液压千斤顶5周围出现沉渣,通过上部所设灌浆钢管4二次清理中下部新出现的沉渣,最后通过灌浆钢管4向已清理的中下部灌浆。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