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后注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597发布日期:2018-08-17 20:45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桩后注浆结构。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灌注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灌注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后注浆技术于1961年在国外首次得到应用,国内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后注浆技术是在灌注桩浇筑完成后,在桩端再注入水泥浆,提高桩体承载能力。该技术操作简便、附加费用低。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桩体结构的承载力、结构稳定性仍然是所属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后注浆结构,该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具备较强的承载力,结构稳定性可靠,制造成本低廉。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其包括灌注桩本体、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灌注桩本体设置有钢筋笼,所述第一注浆管沿所述钢筋笼的轴向进行布置,所述第二注浆管在所述钢筋笼的外侧沿圆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注浆管的下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压浆孔,各所述压浆孔为梅花型交错布置,且各所述压浆孔处连接有单向阀。

可选的,所述钢筋笼包括多根纵向主筋,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主筋上。

可选的,各所述纵向主筋之间的间距为12cm。

可选的,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底部超出所述钢筋笼的端部30cm。

可选的,所述灌注桩后注浆结构还包括加固桩,所述灌注桩本体内沿轴向预设有用于插入加固桩的通孔,所述加固桩定位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加固桩的顶面与所述灌注桩本体的顶面相平行,所述加固桩的底端延伸出所述灌注桩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的外侧套设有钢丝套筒,所述钢丝套筒绑扎固定于所述钢筋笼上。

可选的,所述钢丝套筒为由钢丝网片的两端部相互搭接而成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封堵装置包括依次缠绕扎紧的用于遮盖所述压浆孔的图钉、弹性膜和密封胶带。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包括灌注桩本体、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灌注桩本体设置有钢筋笼,所述第一注浆管沿所述钢筋笼的轴向进行布置,所述第二注浆管在所述钢筋笼的外侧沿圆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注浆管的下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压浆孔,各所述压浆孔为梅花型交错布置,需要灌注的水泥浆通过梅花型交错布置的压浆孔渗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作用与灌注桩本体周围的土体相结合,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起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的效果,该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交底、利于推广的优点,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后注浆技术的灌注桩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层及沉渣的影响,降低单桩承载能力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灌注桩本体,2、第一注浆管,3、第二注浆管,4、钢筋笼,41、纵向主筋,5、压浆孔,6、加固桩,7、钢丝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包括灌注桩本体1、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2和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3,本实施例中,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的数量优选为两根,所述灌注桩本体1设置有钢筋笼4,所述第一注浆管2沿所述钢筋笼4的轴向进行布置,所述第二注浆管3在所述钢筋笼4的外侧沿圆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注浆管1的下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注浆管1和所述第二注浆管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压浆孔5,各所述压浆孔5为梅花型交错布置,各所述压浆孔5处分别连接有封堵装置。

基于以上结构,钢筋笼4具有结构稳定,应力均匀的特点,钢筋笼4设置于灌注桩本体1内能够起到稳定的加强支撑灌注桩本体的作用;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分别采用轴向布置和周向布置的连接形式安装于钢筋笼4的外侧,方便通过设置在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上按照梅花型进行布置的压浆孔喷射水泥浆,提高进行注浆时的均匀性;第一注浆管2的下端为封闭端,防止在预先的浇注灌注桩本体1时水泥浆从第一注浆管2的下端倒灌进第一注浆管2中,避免造成第一注浆管2的堵塞,对后注浆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各压浆孔5处安装的封堵装置也用于防止预先浇注灌注桩本体1时水泥浆的倒灌,在灌注桩本体1浇注完成并养护完成之后,再从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的上端部压浆进行注浆操作,由于此时进行后注浆的压力较大,能够直接冲破封堵装置使水泥浆从压浆孔内流出,提高灌注桩本体1与土层的结合效果,保证后注浆工作可靠的质量,具备较强的承载力,结构稳定性可靠,制造成本低廉,适于推广。

其中,钢筋笼4包括多根纵向主筋41,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分别固定连接于纵向主筋41上,连接方式灵活简单,且连接效果可靠,结构稳定;各所述纵向主筋41之间的间距为12cm,该间距能够使钢筋笼4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极高的强度,能够使钢筋笼4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提高承载能力;且钢筋笼4的表面涂覆有防锈层,防锈层的原料可以选择市售的防锈剂,也可以选择其他原料的防锈物质,防锈层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钢筋笼4的性能,使其能够免于腐蚀的危害,提高了灌注桩的寿命。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分别与压浆器相连接,通过压浆器向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内提供水泥浆,使得进入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3内的水泥浆具备较大的压力,从而方便水泥浆冲破封堵装置向灌注桩本体1周围进行喷洒,便于后注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注浆管2的底部超出所述钢筋笼4的端部30cm,该第一注浆管2的底部连接有长度为20-50cm的压浆喷头,第一注浆管2上的压浆孔5位于压浆喷头下部20cm处由上至下均匀布置,方便水泥浆进行喷射;压浆孔5的直径均为5-8mm,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水泥浆喷射的均匀性,保证后注浆工作质量的可靠性。封堵装置包括依次缠绕扎紧的用于遮盖所述压浆孔5的图钉、弹性膜和密封胶带,能够对压浆孔5进行可靠的密封作用,且水泥浆在第一压浆管2和第二压浆管3中易于冲破封堵装置从压浆孔5中流出。

另外,该灌注桩后注浆结构还包括加固桩6,灌注桩本体1内沿轴向预设有用于插入加固桩6的通孔,加固桩6定位设置于通孔内,能够满足当前灌注桩本体1结构稳定性要求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为后期加固或加强施工预留施工条件,对于特殊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后注浆工程,能够有效的解决桩基沉降不均匀或桩底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具备较高的实际工程价值;加固桩6的顶面与灌注桩本体1的顶面相平行,加固桩6的底端延伸出灌注桩本体1的底面,在灌注桩本体1内预设的通孔通常为三个,其孔位呈等边三角形关系布置,灌注桩本体1的内径通常不小于1m,一般采用钢管或PVC管在灌注桩本体1上预设通孔的孔位,预设通孔的孔位直径一般为160mm-200mm,加固桩6的桩径与预设通孔的孔位直径相匹配,加固桩6的桩身材料强度等级与灌注桩本体1的强度等级相一致;钢筋笼4的外侧套设有钢丝套筒7,钢丝套筒7绑扎固定于钢筋笼4上,钢丝套筒7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灌注混凝土向泥炭质土层中的流失,灌注桩本体1的外围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向外流出,能够形成强度很高的保护层。钢丝套筒7可为一段,也可为多段,根据泥炭质土层的层数确定,并分别对应设置于各层泥炭土层所在的位置处,分段布置时,上下每边超出泥炭土层的边界0.5-1.0m。钢丝套筒7为由钢丝网片的两端部相互搭接而成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包括灌注桩本体、至少两根第一注浆管和至少两根第二注浆管,所述灌注桩本体设置有钢筋笼,所述第一注浆管沿所述钢筋笼的轴向进行布置,所述第二注浆管在所述钢筋笼的外侧沿圆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注浆管的下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压浆孔,各所述压浆孔为梅花型交错布置,需要灌注的水泥浆通过梅花型交错布置的压浆孔渗入、劈裂、填充、挤密等作用与灌注桩本体周围的土体相结合,固化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起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的效果,该灌注桩后注浆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交底、利于推广的优点,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后注浆技术的灌注桩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层及沉渣的影响,降低单桩承载能力的差异。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