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025发布日期:2018-07-04 14:3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土建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建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基坑排水问题,或者在市政管道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遇到管道沟槽排水问题。

然而传统的建筑工地基坑的排水装置在排水过程中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经济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能源,节约成本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抽水机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第一水管、第一水阀、第二水管、第二水阀、水泵及控制按钮,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控制按钮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且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按钮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管连接于所述水泵,所述第二水管连接于所述水泵,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所述第一水阀,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所述第二水阀;虹吸机构,所述虹吸机构包括第三水阀、第三水管及第四水阀;所述第三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的侧壁,且所述第二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三水管的侧壁,所述第三水阀设于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三水管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水阀设于所述第三水管的末端,且所述第三水管的末端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水管的末端的水平面;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固定底座;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放气机构,所述放气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板上;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稳定机构和所述放气机构;固定支撑板,所述固定支撑板上固定有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安装板;车轮,所述车轮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第一套筒、气垫、吸盘、推杆、挡板、弹簧及活塞,所述第一套筒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中设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上套接有所述弹簧和所述挡板,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侧壁设置的滑槽中,所述挡板置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侧壁设置的滑槽中,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有所述气垫,且所述气垫的内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所述气垫的底部设有所述吸盘。

优选的,所述活塞呈底部内凹的圆台形结构,且所述活塞距离所述连通管道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的最大压缩距离。

优选的,所述放气机构包括第二套筒、固定壳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防水垫,所述固定壳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壳体的外侧壁卡合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固定壳体的卡合连接处设有防水垫,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道连通至气垫的内腔,且所述固定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管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相等,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连接杆和把手,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把手设于所述把手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有若干个凹凸不平的弧形小突起,所述车轮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至少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稳定机构呈矩形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所述车轮至少设有四个,所述四个车轮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四角。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所述第一水阀,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所述第二水阀,所述第一水管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连接于所述第三水管的侧壁,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三水管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三水阀,所述第三水管的末端设有所述第四水阀,打开所述第一水阀和所述第二水阀,关闭所述第三水阀和所述第四水阀,利用所述水泵将积水抽入第三水管中,使第三水管中的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所述第一水阀和所述第二水阀,将所述第三水管的末端放在比所述第一水管的顶端更低的地方,打开所述第三水阀和所述第四水阀,利用虹吸原理,将积水源源不断的抽出,整个过程只有最初使用所述水泵时用电,其余过程都是利用压强和势能将基坑或者沟槽中的积水排出,节约了能源,同时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稳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抽水机构,11、第一水管,12、第一水阀,13、第二水管,14、第二水阀,15、水泵,16、控制按钮,2、虹吸机构,21、第三水阀,22、第三水管,23、第四水阀,3、固定底座,4、固定支撑板,5、安装板,51、连通管道,6、车轮,7、稳定机构,71、第一套筒,72、气垫,73、吸盘,74、推杆,75、挡板,76、弹簧, 77、活塞,8、放气机构,81、第二套筒,811、第一通孔,82、固定壳体,821、第二通孔,83、防水垫,9、推动机构,91、连接杆,9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稳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3;抽水机构1,所述抽水机构1 包括第一水管11、第一水阀12、第二水管13、第二水阀14、水泵 15及控制按钮16,所述水泵15固定于所述固定底座3上,所述控制按钮16设于所述固定底座3,且所述水泵15与所述控制按钮16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1连接于所述水泵15,所述第二水管13 连接于所述水泵15,所述第一水管11上设有所述第一水阀12,所述第二水管13上设有所述第二水阀14;虹吸机构2,所述虹吸机构2 包括第三水阀21、第三水管22及第四水阀23;所述第三水管22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11的侧壁,且所述第二水管13连接于所述第三水管22的侧壁,所述第三水阀21设于所述第一水管11和所述第三水管22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水阀23设于所述第三水管22的末端,且所述第三水管22的末端水平面低于所述第一水管11的末端的水平面;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上固定有所述固定底座3;稳定机构7,所述稳定机构7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上;放气机构8,所述放气机构 8设于所述安装板5上;连通管道51,所述连通管道51设于所述安装板5的内部,且所述连通管道51连通所述稳定机构7和所述放气机构8;固定支撑板4,所述固定支撑板4上固定有所述第一水管11 和所述第二水管13;推动机构9,所述推动机构9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5;车轮6,所述车轮6连接于所述安装板5。

为了能够在装置停放后,保持装置的稳定性,不让其四处滑动,所述稳定机构7包括第一套筒71、气垫72、吸盘73、推杆74、挡板 75、弹簧76及活塞77,所述第一套筒71固定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第一套筒71的内腔中设有所述推杆74,所述推杆74上套接有所述弹簧76和所述挡板75,所述弹簧76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筒71的内腔侧壁设置的滑槽中,所述挡板75置于所述第一套筒71的内腔侧壁设置的滑槽中,所述安装板5的底部连接有所述气垫72,且所述气垫72的内腔连通至所述第一套筒71的内腔,所述气垫72的底部设有所述吸盘73。

为了便于活塞77收缩,进行重启,同时不让其从所述第一套筒 71的内腔中漏气,所述活塞77呈底部内凹的圆台形结构,且所述活塞77距离所述连通管道51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簧76的最大压缩距离。

为了实现在固定之后,使所述稳定机构7收缩,便于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所述放气机构8包括第二套筒81、固定壳体82、第一通孔 811、第二通孔821及防水垫83,所述固定壳体82固定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固定壳体82的外侧壁卡合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套筒81,且所述第二套筒81与所述固定壳体82的卡合连接处设有防水垫83,所述第二套筒81上设有所述第一通孔811,所述固定壳体82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821。

为了连通整个气道,实现对所述气垫72的充气和放气,所述连通管道51连通至气垫72的内腔,且所述固定壳体82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管道51。

为了实现有效的放气,所述第一通孔811和所述第二通孔821的大小相等,且所述第一通孔811和所述第二通孔821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为了便于推动装置,所述推动机构9包括连接杆91和把手92,所述连接杆91连接于所述安装板5,所述把手92设于所述把手92 的顶端。

为了使使用者使用使更加方便,增大摩擦力,所述把手92上设有若干个凹凸不平的弧形小突起,为了便于整个装置的转向,实现自由移动,所述车轮6与所述安装板5的底面转动连接。

为了使整个装置在停放之后固定后更加平衡未定,所述稳定机构 7至少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稳定机构7呈矩形设于所述安装板5的底面;为了使整个装置在移动时更加稳定,避免侧翻,所述车轮6至少设有四个,所述四个车轮6设于所述安装板5的底面四角。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握住所述把手92,推动装置到基坑的边缘或者沟槽的坡顶,用脚踩压所述推杆74,带动所述挡板75 下压,压缩所述弹簧76,同时所述推杆74的底部推动所述活塞77 下压,将空气压入所述气垫72中,然后松开脚,利用所述弹簧76的回复力将所述活塞77拉回,由于内外压强不一,使所述活塞77和所述第一套筒71的内腔侧壁产生空隙,使空气进入,如此反复,将所述气垫72充满,使底部的所述吸盘73吸附在地面上,使整个装置固定住。然后将装置上的所述第一水管11的末端放入基坑或者沟槽中的积水的最底部,打开所述第一水阀12和所述第二水阀14,关闭所述第三水阀21和所述第四水阀23,按压所述固定底座3侧壁上设置的所述控制按钮16,使所述水泵15开动,将一部分积水抽到所述第三水管22中,排出所述第三水管22中的空气,然后关闭所述第一水阀12和所述第二水阀14,同时关闭所述水泵15,将所述第三水管 22的末端置于比所述第一水管11的末端更低的地势处,打开所述第三水阀21和所述第四水阀23,利用虹吸原理,所述第三水管22中的水的压强不受外面影响并且处处相等,而所述第一水管11的势能比所述第三水管22的势能高,水往低处流,将积水抽出。积水抽完之后,将所述第一水管11和所述第三水管22收回,拧动所述第二套筒81,使所述第一通孔811和所述第二通孔821相通,将所述气垫 72中的空气从所述连通管道51、所述第一通孔811及所述第二通孔 821中排出,使所述气垫72和所述吸盘73收缩升高。然后握住所述把手92,利用所述车轮6使整个装置移动,放回固定位置,即完成整个土建工程的排水工作,节约电力,节约成本,使用方便。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建节能排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建节能排水装置,所述水泵15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11,所述水泵15 连接于所述第二水管13,所述第一水管11上设有所述第一水阀12,所述第二水管13上设有所述第二水阀14,所述第一水管11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水管22,所述第二水管13连接于所述第三水管22的侧壁,所述第一水管11和所述第三水管22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三水阀21,所述第三水管22的末端设有所述第四水阀23,打开所述第一水阀12和所述第二水阀14,关闭所述第三水阀21和所述第四水阀 23,利用所述水泵15将积水抽入所述第三水管22中,使第三水管 22中的空气排净,然后关闭所述第一水阀12和所述第二水阀14,将所述第三水管22的末端放在比所述第一水管11的顶端更低的地方,打开所述第三水阀21和所述第四水阀23,利用虹吸原理,将积水源源不断的抽出,整个过程只有最初使用所述水泵15时用电,其余过程都是利用压强和势能将基坑或者沟槽中的积水排出,节约了能源,同时大大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