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和雨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113发布日期:2018-07-04 14:52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雨水花园和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的发展,我国点源污染情况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国对雨水资源化认识的加深以及城市内涝问题的逐渐凸显,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应运而生。现在,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针对雨水径流污染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在有用地条件的地方,对地块进行一定的改造,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树池、调蓄池等设施,采用将下垫面改造成砾石层的方法,对降雨径流进行一定时间的储存和少量下渗,来减轻雨水径流带来的污染或内涝压力。

现有雨水花园不能彻底解决净化雨水径流的技术难题,而且遇到大雨内涝时,现有雨水花园很容易产生内涝,不利于缓解径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花园和雨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雨水花园不能有效净化雨水径流,易产生内涝、不利于缓解雨水径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花园,所述雨水花园包括溢流井以及环绕所述溢流井、且沿重力方向依次布置的介质土层、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二砾石层和所述第三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三砾石层内设有用于收集净化雨水的穿孔盲管;所述介质土层的顶端设有用于栽种植物和蓄水的下凹面,所述溢流井的井口的水平面位于相邻路面与所述下凹面的最低点水平面之间,且所述溢流井的底端设有溢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井口低于所述路面8cm-12cm,且所述井口高于所述下凹面的最低点水平面12cm-18cm。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土层的厚度为550mm-6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为45mm-55mm,且所述第一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为2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砾石层的厚度为45mm-55mm,且所述第二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为13mm-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砾石层的厚度为240mm-260mm,且所述第三砾石层中的砾石粒径为50mm-75mm。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井呈圆柱体形状或长方体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井为混泥土井。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井的井口设有装饰性井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其中的介质土层的表面用于栽种植物,为一个下凹面,这样出现雨水径流时可以用于蓄积雨水,而溢流井的井口的水平面位于相邻路面与所述下凹面的最低点水平面之间,这样雨水蓄积到井口以上水位时,可以流入溢流井中,并通过溢流井底端的溢流管,将雨水及时排出;同时,围绕溢流井四周依次布置的介质土层、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可以将下凹面中未流入溢流井中的雨水进一步下渗、净化处理,最终净化后的雨水通过穿孔盲管收集用于后续设备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花园,不仅能有效净化雨水,同时可有效解决暴雨时产生的内涝,对缓解雨水径流非常有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雨水花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处理系统,其中的雨水花园不仅能有效净化雨水,同时可有效解决暴雨时产生的内涝,对缓解雨水径流非常有效。因此,该雨水处理系统可将雨水变废为宝,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同时能极大程度地缓解汇水区的内涝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溢流井;11-井口;12-溢流管;2-介质土层;21-下凹面;3-第一砾石层;4-第二砾石层;5-第三砾石层;6-穿孔盲管;7-路面;8-路牙;9-镂空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花园进行说明。该雨水花园包括溢流井1以及环绕溢流井1、且沿重力方向依次布置的介质土层2、第一砾石层3、第二砾石层4和第三砾石层5,该第一砾石层3、第二砾石层4 和第三砾石层5中的砾石粒径依次增大,第三砾石层5内设有用于收集净化雨水的穿孔盲管6;介质土层2的顶端设有用于栽种植物和蓄水的下凹面21,溢流井1的井口11的水平面位于相邻路面7与下凹面21的最低点水平面之间,且溢流井1的底端设有溢流管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其中的介质土层2的表面用于栽种植物,为一个下凹面21,这样出现雨水径流时可以用于蓄积雨水,而溢流井1的井口11 的水平面位于相邻路面7与下凹面21的最低点水平面之间,这样雨水蓄积到井口11以上水位时,可以流入溢流井1中,并通过溢流井1底端的溢流管12,将雨水及时排出;同时,围绕溢流井1四周依次布置的介质土层2、第一砾石层3、第二砾石层4、第三砾石层5,可以将下凹面21中未流入溢流井中的雨水进一步下渗、净化处理,最终净化后的雨水通过穿孔盲管6收集用于后续设备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花园,不仅能有效净化雨水,同时可有效解决暴雨时产生的内涝,对缓解雨水径流非常有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雨水花园是传统的花坛或绿地进行改造,将其中的原始自然土完全换填为介质土、下铺砾石,中间穿设溢流井1。其中,介质土层2的下凹面21,方便收集和存蓄雨水,在下凹面21上选种适应性较强的本地植物作为绿化。在LID(低影响开发理念)设施中,雨水花园处理雨水的能力较强,在与其连接的透水路面下,可依据具体情况不再铺设穿孔盲管。雨水花园中最重要的是,要设置溢流井1以防止暴雨时雨水倒灌至路面7,因此溢流井1的井口11的水平面不能高于路面7,否则起不到溢流作用;但如果设置标高太低,则不能充分发挥雨水花园对雨水的调蓄作用。进一步地,溢流井1的井口11低于路面8cm-12cm,且溢流井1的井口11高于下凹面21的最低点水平面12cm-18cm。如此,在该范围内,可有效将雨水通过溢流井排出,同时发挥调蓄作用。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雨水花园与路面7之间设置有路牙8。优选地,采用开放式路牙,方便雨水流入雨水中。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介质土层2的厚度为550mm-650mm。介质土是一种沙土占比较大的非天然土壤,雨水下渗速率比自然土高,但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低于自然土。在溢流井周围设置该厚度范围内介质土层,更有利于雨水花园中蓄积的雨水下渗,优选600mm的厚度,雨水下渗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因第一砾石层3、第二砾石层4和第三砾石层5中的砾石粒径依次增大,所以第一砾石层3的厚度为45mm-55mm,优选50mm,第一砾石层3中的砾石粒径为 2mm-10mm。第二砾石层4的厚度为45mm-55mm,优选50mm,第二砾石层4 中的砾石粒径为13mm-25mm。第三砾石层5的厚度为240mm-260mm,第三砾石层5中的砾石粒径为50mm-75mm。第一砾石层3中的砾石粒径最小更接近上层的介质土粒径,这样雨水下流时对介质土起缓冲作用,该三层砾石层在该优选厚度和粒径范围内,即可有效防止介质土的流失,又可使雨水下渗得以净化。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溢流井 1呈圆柱体形状或长方体形状。进一步地,溢流井1为混泥土井,即可以是混凝土制成的圆柱体或长方体,其体形根据实际的地形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花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溢流井 1的井口11上设有镂空井盖9。镂空井盖9为一种镂空井盖,可防止雨水中的垃圾等粗造物进入溢流井1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本实施例的上述雨水花园。该雨水处理系统中的雨水花园不仅能有效净化雨水,同时可有效解决暴雨时产生的内涝,对缓解雨水径流非常有效。因此,该雨水处理系统可将雨水变废为宝,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同时能极大程度地缓解汇水区的内涝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