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111发布日期:2018-07-04 14:5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



背景技术:

卫生间大都存在卫生器具较多,机电管线系统较为复杂,施工空间较小,因此施工难度很大,目前大型工建及商建项目的工期较紧,其卫生间施工需要装饰、机电等多专业不同工种交叉施工,工程繁琐,复杂程度高,各工种协调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出现一些拼装的卫生间模块,但也仅限于装配式建筑的形式,内部的机电管线、水路等的铺设,各种卫生器具的安装,仍需要逐个进行设置,上述施工空间狭小,工程繁琐程度高,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可控性差等问题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可有效降低施工的繁复程度,提高施工质量可控性的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卫生间施工空间较小,工程繁琐程度高,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可控性差,各工种协调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包括双层导轨、支撑框架、管线系统和卫生器具;所述双层导轨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层导轨和下层导轨,下层导轨与卫生间的基础面固定、预埋在防水施工层中,上层导轨与下层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并列设置的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为型钢搭设而成的立体框架,框架单元底端通过底座与上层导轨固定;所述管线系统设置在框架单元内,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框架单元上,管线系统分别与卫生器具连接,所述卫生器具固定在框架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上层导轨与下层导轨相互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单元中的型钢的横截面呈C形,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个相对扣合设置的卡箍,两个卡箍的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开合部端部设置有固定卡,固定卡卡设在型钢的C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型钢的端头、沿型钢的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一组螺栓孔,型钢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立座和底板,立座为竖直设置的槽钢,槽钢上竖向开设一组螺栓孔,通过螺栓与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立座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底板通过螺栓与上层导轨固定。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卫生器具包括小便器、坐便器和洗手台盆。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卫生器具为小便器,所述框架单元为由横杆、竖杆和立杆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所述立杆的底端通过底座与上层导轨固定;所述小便器通过紧定螺母固定在框架单元正面。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卫生器具为坐便器,所述框架单元为由横杆、竖杆和立杆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所述立杆的底端通过底座与上层导轨固定;所述坐便器通过紧定螺母固定在框架单元正面。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进一步的,所述卫生器具为洗手台盆,所述框架单元包括台面框架和台基框架,台面框架为由横杆、竖杆和立杆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台面框架的宽度(a)大于台基框架的宽度(b);台面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洗手台盆的固定架;所述台基框架包括支撑柱和连接支撑柱的水平矩形框架。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将独立的模块预制集成,现场拼装,形成一体式结构体系,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

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减少了材料在现场的堆放场地,施工过程干净利落;支撑框架固定在双层导轨上,可灵活调整支撑框架的位置,安装精度高,可控性强,便于后期检修和升级改造,大大降低了后期改造施工的施工成本和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拼装,一体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然后再进行面板上的装饰施工,避免了工序交叉,省却了不同工种之间的协调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管线统一顺次设置在支撑框架中,整齐、便于固定,无需做其他额外的管线埋设施工,施工工作量小,难度低,现场整齐、安全风险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小便器的模块化单元的主视图;

图2为小便器的模块化单元的左视图;

图3为小便器的模块化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位即框架单元与底座连接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支架与框架单元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7为大便器的模块化单元的主视图;

图8为大便器的模块化单元的右视图;

图9为大便器的模块化单元的俯视图;

图10为洗手台盆的模块化单元的主视图;

图11为洗手台盆的模块化单元的左视图;

图12为洗手台盆的模块化单元的俯视图;

图13为小便器的的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基础面;12-防水施工层;21-上层导轨;22-下层导轨;3-框架单元;31-横杆;32-竖杆;33-立杆;35-台面框架;36-固定架;37-支撑柱;38-水平矩形框架;4-底座;41-立座;42-底板;5-连接支架;51-卡箍;511-连接部;512-开合部;52-固定卡;61-给水管;62-排水管;63-透气管;71-小便器;72-坐便器;73-洗手台盆;81-传感器;82-加热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包括双层导轨、支撑框架、管线系统和卫生器具。

双层导轨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上层导轨21和下层导轨22,上层导轨21与下层导轨22相互垂直设置,下层导轨22通过紧定螺母与卫生间的基础面11固定、预埋在防水施工层12中,上层导轨21与下层导轨22滑动连接。

如图13所示,支撑框架包括并列设置的框架单元3,如图1至图3所示,框架单元3为型钢搭设而成的立体框架,型钢的横截面呈C形,槽口朝向支撑框架内侧,型钢的端头、沿型钢的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一组螺栓孔,型钢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框架单元3底端通过底座4与上层导轨21固定,如图4所示,底座4包括立座41和底板42,立座41为竖直设置的槽钢,槽钢上竖向开设一组螺栓孔,通过螺栓与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立座41底端水平设置有底板42,底板42通过螺栓与上层导轨21固定。

管线系统包括给水管61、排水管62和透气管63,管线系统设置在支撑框架内,依次穿过每个框架单元3,并在每个支撑框架内设置支路开口,分别与卫生器具连接,每根管线通过连接支架5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支架5包括两个相对扣合设置的卡箍51,两个卡箍51的连接部511通过螺栓连接,管线系统中的各管路设置在开合部512内,开合部512端部设置有固定卡52,固定卡52卡设在型钢的C形槽内;给水管61上间隔设置有出水支管,出水支管的出水口与卫生器具的进水口连接,卫生器具的下水口与排水管62连通。

卫生器具通过紧定螺母固定在框架单元3上,卫生器具包括小便器71、坐便器72和洗手台盆73等功能性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的卫生器具为小便器71,框架单元3为由横杆31、竖杆32和立杆33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立杆33底端通过底座4与上层导轨21固定。小便器71通过紧定螺母固定在框架单元3正面,管线系统在框架单元3内侧穿过,管线系统通过连接支架5固定在立杆33上。

如图7至图9所示,安装的卫生器具为坐便器72,框架单元3为由横杆31、竖杆32和立杆33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立杆33底端通过底座4与上层导轨21固定;

坐便器72和传感器81分别通过紧定螺母固定在框架单元3正面,管线系统在框架单元3内侧穿过,通过连接支架5固定在立杆33上,给水管61的出水支管的出水口与传感器81的进水口连接,传感器81的出水口与坐便器72的入水口连接。

如图10至图12所示,安装的卫生器具为洗手台盆73,框架单元3包括台面框架35和台基框架36,台面框架35为由横杆31、竖杆32和立杆33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台面框架35的宽度a大于台基框架的宽度b;台面框架3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洗手台盆73的固定架36,固定架36与横杆31或竖杆32之间设置由加热设备82,洗手台盆73周边的台面框架35上设置装饰板;台基框架包括支撑柱37和连接支撑柱37的水平矩形框架38,管线系统在台基框架内侧穿过,排水管62和给水管61设置在水平矩形框架38上方,通过连接支架5固定在水平矩形框架38上。本实用新型机电模块化拼装式卫生间体系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各设计模块进行预加工;

步骤二、根据施工环境的要求标高,调节型钢的高度和长宽尺寸,以紧定螺母固定,形成框架单元3;

步骤三、在框架单元3的立杆33底部固定底座4;立座41通过紧定螺母与立杆33固定;

步骤四、将双层导轨的下层导轨22固定在基础面11上,然后进行防水施工层12的施工,确保上层导轨21与下层导轨22可相对滑动;

步骤五、将上层导轨21滑动至框架单元3的安装位置后,以弹簧螺母将上层导轨21固定在防水施工层12上;

步骤六、将组装完成的框架单元3固定在上层导轨21上,将底座4的底板42通过紧定螺母与上层导轨21固定;

步骤七、将并列排列的多个框架单元3之间连接固定;

步骤八、将卫生器具通过紧定螺母固定在框架单元3上;

步骤九、将管线系统依次穿过框架单元3,将所留支路或开口与卫生器具的相应接口连接,将各管线通过连接支架5固定在框架单元3上;

步骤十、进行地面、支撑框架外侧的外装饰施工。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