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快排速的溢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331发布日期:2018-07-07 20:2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加快排速的溢流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马桶水箱内的溢流管是固定在排水阀的底座的溢流出口上,而排水阀的底座则固定在排水流道的进水端口上且该底座上的溢流出口与排水流道相通,或者是溢流管直接固定在水箱内壁上并与排水流道相通,这样当水箱内的水高于溢流管的上端时,水流就能从溢流管流到排水流道。但是现有的溢流管只是简单的两端开口的中空管,当马桶的排水阀打开进行排水时,由于溢流管连通水箱中的空气,水箱中的水经排水阀从排水流道排出时,会产生局部负压而把水箱中的空气通过溢流管吸到排水流道内,使得排水流道的部分排水空间被空气占用,使得排水流道的排速降低,使得水流的冲刷力降低,大大影响马桶的清洗保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快排速的溢流管结构,能避免马桶水箱内的空气从溢流管混入排水流道内而影响排水流道的排水速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加快排速的溢流管结构,其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内活动配合有浮子和阀芯,所述浮子与所述阀芯相连,所述阀芯低于所述浮子;所述中空管的内壁形成有一阀座,所述阀座开设有贯穿阀座上下端面的溢流孔,所述阀芯活动封堵所述溢流孔。

所述浮子包括一个筒状体以及一连接杆,所述筒状体顶部和侧部封闭,所述筒状体的下部敞口,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筒状体的顶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所述阀芯。

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形成有一螺母部,所述阀芯的顶部形成有与螺母部配合的螺栓部。

所述阀芯的外侧壁形成有一环槽,所述环槽内配合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形成有凸出环槽的环形止水垫,所述环形止水垫活动抵靠所述阀座的上端面,所述中空管自阀座的上端面以上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环形止水垫的外径。

所述阀芯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至少两个活动卡住阀座下端面的卡爪。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设在马桶的水箱内,当本实用新型在常态时,即马桶的水箱内的水没有超过中空管的最高处时,此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阀芯封堵所述阀座的溢流孔,水箱内的空气便不能从中空管进入到排水流道,那么当打开排水阀进行排水时,排水通道的排水空间不会被空气占用,使得水流在排水流道内截面最大、流速最快,这样排水流道的排水速度也就最快;当马桶的水箱内的水超过中空管的最高处时,此时水箱内的水流进入中空管使得浮子上浮,浮子上浮而带动阀芯上移以打开溢流孔,那么水箱内多余的水就能从中空管的溢流孔流过而进入排水流道进行溢流。综合起来,本实用新型能在实现溢流功能的前提下,避免马桶的水箱内的空气从本实用新型混入排水流道内而影响排水流道的排水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方式的示意图1(未溢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方式的示意图2(溢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方式的示意图1(未溢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方式的示意图2(溢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加快排速的溢流管结构,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管1。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所述中空管1内活动配合有浮子2和阀芯3,所述浮子2与所述阀芯3相连,所述阀芯3低于所述浮子2;所述中空管1的内壁形成有一阀座11,所述阀座11开设有贯穿阀座11上下端面的溢流孔111,所述阀芯3活动封堵所述溢流孔111。其中在常态时,所述阀芯3封堵所述溢流孔111;当所述浮子2上浮时,所述浮子2带动所述阀芯3上移而打开所述溢流孔11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是设在马桶的水箱A内,具体的,配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空管1可以是连接在马桶的水箱A内的排水阀C的底座上的溢流出口C1上,而排水阀C的底座则固定在排水流道B的进水端口且该底座的溢流出口C1与排水流道B相通;配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中空管1也可以直接固定在马桶的水箱A内壁上并直接与排水流道B相通。当本实用新型在常态时,即马桶的水箱A内的水没有超过中空管1的最高处时,此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阀芯3封堵所述阀座11的溢流孔111,水箱A内的空气便不能从中空管进入到排水流道B,那么当打开排水阀C进行排水时,排水通道B的排水空间不会被空气占用,使得水流在排水流道B内截面最大、流速最快,这样排水流道的排水速度也就最快;当马桶的水箱A内的水超过中空管1的最高处时,此时水箱A内的水流进入中空管1使得浮子2上浮,浮子2上浮而带动阀芯3上移以打开溢流孔111,那么水箱A内多余的水就能从中空管1的溢流孔111流过而进入排水流道B进行溢流。综合起来,本实用新型能在实现溢流的功能下,避免马桶的水箱内的空气从本实用新型混入排水流道B内而影响排水流道B的排水速度。

具体的,配合图2所示,所述浮子2可以包括一个筒状体21以及一连接杆22;所述筒状体21的顶部和侧部封闭,所述筒状体21的下部敞口;当水流进入中空管1时,水流会从筒状体21的下部进入筒状体21内以使得浮子2能上浮。所述连接杆22的上端连接所述筒状体21的顶部,所述连接杆22的下端连接所述阀芯3;其中所述筒状体21可以与连接杆22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连接杆22的上端与所述筒状体21的顶部焊接连接;而所述连接杆22的下端形成有一螺母部221,所述阀芯3的顶部形成有与螺母部221配合的螺栓部31,通过螺栓部31和螺母部221的配合使得连接杆22的下端连接所述阀芯3,所述连接杆22的下端也可以与所述阀芯3焊接连接。所述浮子2并不局限于包括一个筒状体21以及一连接杆22,所述浮子2也可以是一个顶部和侧部封闭、下部敞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的内壁形成有一螺母部,而所述阀芯3的顶部形成有与筒体的螺母部螺接的螺杆。

配合图2所示,所述阀芯3的外侧壁形成有一环槽32,所述环槽32内配合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形成有凸出环槽32的环形止水垫41,所述环形止水垫41活动抵靠所述阀座11的上端面,所述中空管自阀座的上端面以上部分的内壁的内径大于所述环形止水垫的外径;常态时,在重力作用下,密封圈4的环形止水垫41抵靠所述阀座11的上端面而保证阀芯3能完全封堵住所述溢流孔111;而浮子2上浮时,浮子2带动阀芯3上移,密封圈4也上移而打开所述溢流孔111,由于所述中空管1自阀座11的上端面以上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环形止水垫41的外径,环形止水垫41与中空管1之间存在过水间隙以便水流通过,这样水流就能从中空管1的溢流孔111流过而进入排水流道B进行溢流。进一步,所述阀芯3的底部可以向下延伸有至少两个活动卡住阀座11下端面的卡爪33,这样当浮子2上浮而带动所述阀芯3上移时,所述卡爪33可以卡住阀座11的下端面,避免浮子2和阀芯3脱离中空管1的同时保证溢流孔111能打开。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