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332发布日期:2018-07-31 20:44阅读:1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现代建筑物建的越来越高,建筑造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对建筑物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基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经不能很好的承载上面建筑物传递下来的载荷,而使用各种预制混凝土材料生产的管桩作为基础桩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管桩是预制混凝土材料和钢筋笼的结合体,因此钢筋笼在管桩的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现有的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其外围所缠绕的箍筋主要是表面光滑的光圆钢筋,光圆钢筋缠绕在主钢筋上面,在滚焊时容易滑动,其次,在混凝土灌入钢筋笼时,混凝土与光圆钢筋的粘结性不是特别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可以提高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笼之间的粘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包括架立钢筋、扭转钢筋、镦头、圆形端板和端部固定罩,所述的扭转钢筋缠绕在架立钢筋的外围,所述扭转钢筋和架立钢筋焊接在一起,所述镦头位于架立钢筋的两端,所述镦头和架立钢筋是一体的,所述架立钢筋为变形钢筋,所述扭转钢筋表面有螺旋纹路,所述架立钢筋穿过圆形端板和端部固定罩,所述端部固定罩设在整个钢筋笼的两端,所述圆形端板设在端部固定罩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架立钢筋和扭转钢筋均为实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扭转钢筋的横截面直径比架立钢筋的横截面直径小。

优选地,所述圆形端板上设有镦头槽,所述圆形端板上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端部固定罩上设有螺纹孔和椭圆通孔。

所述架立钢筋和扭转钢筋的焊接点处设有铁丝,铁丝缠绕在架立钢筋和扭转钢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管桩生产时使用的钢筋笼通过用表面粗糙的扭转钢筋代替传统生产中缠绕在架立钢筋周围使用的光滑钢筋,从而增大了架立钢筋与缠绕在其周围的钢筋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在滚焊时架立钢筋与缠绕在其周围的钢筋的相对滑动造成的焊接不良,同时表面粗糙的扭转钢筋的使用也增大了管桩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笼之间的粘结性和摩擦力,其次,在所述架立钢筋和扭转钢筋的焊接点处设有铁丝,并通过铁丝将架立钢筋和扭转钢筋再次固定,使得整个钢筋笼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端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固定罩示意图。

图中:1、架立钢筋;2、扭转钢筋;3、镦头;4、铁丝;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圆形端板;8、端部固定罩;9、螺纹孔;10、椭圆通孔;11、镦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包括架立钢筋1、扭转钢筋2、镦头3、圆形端板7和端部固定罩8,所述的扭转钢筋 2缠绕在架立钢筋1的外围,所述扭转钢筋2和架立钢筋1焊接在一起,所述镦头3位于架立钢筋1的两端,所述镦头3和架立钢筋 1是一体的,所述架立钢筋1为变形钢筋,所述扭转钢筋2表面有螺旋纹路,所述架立钢筋1穿过圆形端板7和端部固定罩8,所述端部固定罩8设在整个钢筋笼的两端,所述圆形端板7设在端部固定罩8的外侧。

实施例

在制作一种管桩生产用的钢筋笼时,先将架立钢筋1和扭转钢筋2通过滚焊机焊接在一起,然后再钢筋笼的一端套上端部固定罩 8,使得架立钢筋1穿过椭圆通孔10后再穿过圆形端板7,并将架立钢筋1端部的镦头3敲打至镦头槽11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螺栓5将圆形端板7和端部固定罩8固定在一起,同时,第一螺栓5 将镦头3卡住,并把架立钢筋1和圆形端板7以及端部固定罩8固定起来,然后再通过第二螺栓6穿过圆形端板7和螺纹孔9将圆形端板7和端部固定罩8再次固定,然后使用铁丝4从所述架立钢筋 1和扭转钢筋2的焊接点处,将架立钢筋1和扭转钢筋2再次固定,使得整个钢筋笼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架立钢筋1和扭转钢筋2均为实心结构。

所述扭转钢筋2的横截面直径比架立钢筋1的横截面直径小。

所述圆形端板7上设有镦头槽11,所述圆形端板7上设有第一螺栓5和第二螺栓6,所述端部固定罩8上设有螺纹孔9和椭圆通孔10。

所述架立钢筋1和扭转钢筋2的焊接点处设有铁丝4,铁丝4 缠绕在架立钢筋1和扭转钢筋2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