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两栖动物迁移通道的生态河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8808发布日期:2018-08-04 15:13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生态型河滨带。



背景技术:

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水道被开发成航运河道,而航道资源利用的越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大。通航河道中来往船只较多,而船只航行产生的船行波对滨岸带具有较强的冲刷作用,为了确保航道的通行安全,河道两侧基本都采用直立的硬质混凝土挡墙,以确保船行的水深以及边坡的稳定。但是混凝土结构会造成了湿地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等严峻形势。同时直立的远高于河面的硬质混凝土挡墙使得水体中的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无法爬到陆域。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生态航道建设的理念在逐渐探索和尝试,在通航河道内构建生态型河滨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航道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河滨带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是一个特殊的水文、土壤、植被交错区,在河流生态系统中河滨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生态价值,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固岸护坡、水质净化、景观改善等生态功能。目前,部分航道开展生态型河滨带的试点,但是这些试点工程都是以保护挺水植物生长及景观绿化为重点,缺少水质净化、水生动物迁移通道及面源拦截等功能,阻断了水生动物从河道内到河岸上的路径,同时水生动物也无法在混凝土制成的岸上挖洞栖息,这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因此急需一种生态航道,使得能够在满足基本的航运基础功能上,全面发挥航道的生态服务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两栖动物水陆迁移通道的生态型河滨带。

一种具有两栖动物迁移通道的生态河滨带,所述的河滨带包括生物缓行通道和生物缓冲塘,所述的生物缓行通道包括透水性堆体,所述的透水性堆体为块石、生态混凝土块或者生态混凝土球堆砌而成,所述的透水性堆体形成有朝向河道的前边坡,所述前边坡的坡度缓于1:3,透水性堆体外包覆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为柔性透水性网垫。

作为优选,透水性堆体的顶部高于通航常水位30cm,底部低于通航常水位100cm。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缓冲塘位于透水性堆体的后方,生物缓冲塘最深处的深度为2米,最浅处深度为0.5米,生物缓冲塘边坡的坡度缓于1:2.5。

作为优选,所述的生物缓冲塘的塘底设有由多孔性亲水材料制成的基底防护层,所述的生物缓冲塘内还种植有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作为优选,生物缓冲塘的后方还设有陆域过渡带,陆域过渡带上设有拦截净化设施,所述拦截净化设施为植草沟、旱溪、雨水花园、湿塘、人工湿地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前边坡的坡度为1:4。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栖动物通道,在保护岸坡水土及消减船行波基础上,为鱼、虾、贝、螺等水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等场所,更使航道内的两栖动物能通过生物缓行通道、生物缓冲塘进入航道周边的农田、湿塘等,保障了两栖动物的生活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一种具有两栖动物迁移通道的生态河滨带,如图1所示,所述的河滨带包括从河道1至河岸方向依次设置的生物缓行通道、生物缓冲塘和陆域过渡带:

所述的生物缓行通道包括透水性堆体201,所述的透水性堆体201形成有朝向河道的前边坡2011,所述前边坡2011的坡度缓于1:3,青蛙、蟾蜍等水生动物能够从前边坡2011爬上。本实施例中前边坡2011的坡度为1:4。

所述的透水性堆体201为块石、生态混凝土块或者生态混凝土球堆砌而成,其孔隙率大于5%,顶部高于通航常水位30至50cm,底部低于通航常水位至少100cm,其透水性好,比表面积大,具有一定吸附净化功能以及消浪作用。

透水性堆体201外包覆有覆盖层202,所述覆盖层202采用三维土工网、柔性排水格栅、渔网、加筋土工垫等柔性透水性网垫,覆盖层202将透水性堆体201覆盖包裹,一方面维持透水性堆体201的形状,不影响水生动物的爬行通过,另一方面也保护透水性堆体201材料不被冲散进入航道内,影响船舶的正常通行。

如图1所示,生物缓行通道后方是生物缓冲塘,生物缓冲塘为水生动物水陆迁移提供中间缓冲,生物缓冲塘最深处距离河道通航常水位的深度为2米,最浅处的深度为0.5米,生物缓冲塘边坡的坡度为1:3,使两栖动物能无困难的通行。塘深小于1m处设置有基底防护层212,基底防护层212是由水土保持毯、抗冲生物毯、麦克加筋毯、石笼垫、现浇多孔混凝土等多孔性亲水材料制成的,可防止通航高水位时船行波的冲刷;塘深大于1m处种植沉水植物211,如苦草、狐尾藻、菹草、轮叶黑藻等,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在通航高水位上下各80cm高程处种植挺水植物213,用于生物消浪。

如图1所示,陆域过渡带位于生物缓冲塘的后方,陆域过渡带是生物缓冲塘与航道周边的农田、池塘、居住区、企业等的中间地带,陆域过渡带上生长有自然植被402或者人工种植乔、灌、藤、竹、草等,同时在陆域过渡带上设有拦截净化设施401,用于拦截陆域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排入航道,削减入河面源污染,有效改善航道水质,拦截净化设施401可采用植草沟、旱溪、雨水花园、湿塘及人工湿地等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