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175发布日期:2018-10-13 02: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建设和环保水处理及回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国内很多城市在雨水旺季到来的时候,经常会给部分地区带来城市内涝、交通瘫痪和饮用水的污染等问题。雨水的无序排放除了给城市带来污染问题,同时也造成大量雨水资源的浪费,而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状况严重。因此,对雨水进行回收处理利用,既能避免雨水资源的浪费,节省自来水的使用量,又能够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雨水回收利用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措施。

然而,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由于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不健全、建设单位不重视、国家提倡度不高以及效益实现的长期性,于是就很难将雨水的收集和处理利用问题考虑到具体的施工和建设当中。但是,随着国家领导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使得雨水的回收和处理利用问题受到重视,雨水回用的措施和技术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于是,就有很多雨水回用的技术出现。

在众多的雨水回用技术当中,其中利用草地对雨水进行过滤收集是一项很经济的措施。在园林建设当中使用一些小型构筑物装置和简易的雨水过滤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期的处理,起到很好的效果,是城市绿化和建设海绵城市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短期大量的雨水能够快速收集储存,对雨水中污染物的过滤和吸附净化作用,处理后的雨水达到市政园林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道路洒水、园林灌溉和景观用水等,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的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用于小面积径流雨水的快速存储和净水的收集存放,包括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底部设置有承托层,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相邻设置并通过隔墙间隔设置,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在隔墙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大小相同的预留井,所述预留井内均设置有两台抽水泵,所述预留井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个钢制爬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的池底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渗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的池底均向所述预留井方向呈倾斜设置,并且所述预留井所在底面低于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的池底。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端设有刚性防水套管和罩形通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中间的隔墙上设有超高液位溢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蓄水池的墙面上设有预留井的进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蓄水池通过预留溢流水管连接市政雨水管网。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蓄水池的预留井的上部墙面上设有预留提升泵出水管和反冲洗进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水收集池的预留井上部墙面上设有预留净水汇集进水管,且预留井中布置有预留灌溉提升泵出水管及市政补水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为一种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本实用新型对短期大量的雨水能够快速收集储存,同时用外部的植物和填料过滤系统对储存的雨水进行渗滤,达到对雨水中污染物的过滤和吸附净化作用,处理后的雨水达到市政园林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道路洒水、园林灌溉和景观用水等,回用的雨水是经过植物净化的,水质相对较好,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图1的D-D剖面图;

图6为图1的E-E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为一种绿色雨水渗滤调蓄与滤源化系统,如图1所示,用于小面积径流雨水的快速存储和净水的收集存放,包括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底部设置有承托层3,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相邻设置并通过隔墙4间隔设置,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在隔墙4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大小相同的预留井5,所述预留井内均设置有两台抽水泵6,用来抽提两个池中的雨水,所述预留井5内还分别设置有一个钢制爬梯7,便于下井进行检查和维修。

如图2所示,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的池底采用200厚C25钢筋混凝土防渗P6,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的池底均向所述预留井5方向呈倾斜设置,并且所述预留井5所在底面低于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的池底,便于收集池中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有流向预留井5的趋势。

如图3所示,所述雨水收集池1的一端设有刚性防水套管和罩形通气管8,所述雨水蓄水池1和净化水收集池2中间的隔墙4上设有超高液位溢流孔9,当雨水液面较高时多余的雨水可以溢出。

如图4所示,所述雨水蓄水池1的墙面上设有预留井的进水管10,所述雨水蓄水池1通过预留溢流水管11连接市政雨水管网,多余的雨水流到市政雨水管网,避免雨水蓄水池1雨水过多。

如图5所示,在雨水蓄水池1预留井5的上部墙面上设有预留提升泵出水管和反冲洗进水管12。

如图6所示,所述净化水收集池2的预留井5上部墙面上设有预留净水汇集进水管13,且预留井5中布置有预留灌溉提升泵出水管及市政补水进水管14。

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两个独立的储存池,池的底部是由夯实土、碎石垫层、混凝土垫层和防水层叠加组成,中间是雨水储存部分,池的上部是混凝土顶盖和土壤覆盖层。

本系统主要是分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两部分,两个池体分布在一个构筑物中,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起到进水配水的作用。

雨水蓄水池是一个长方体的空腔结构,可以容纳过滤收集的雨水。雨水蓄水池底部的基层是由碎石垫层、钢筋混凝土和防水层组成,水池周围是200mm厚C25钢筋混凝土防渗结构。水池底部一端是存放抽水泵的预留井,水池底部朝向预留井有一定坡度的结构,使得雨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流向预留井,也便于冲洗时对底部沉积污泥进行洗刷。

净化水收集池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长方体空间结构,能够储存二次净化后的雨水。净化水收集池和雨水蓄水池的结构类似,水池底部有预留井存放抽水泵,底部有一定的坡度,使植物净化后的净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预留井,便于抽水泵的提升净水。

和现有的雨水回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绿色雨水渗滤调蓄系统的独特优势是:对短期大量的雨水能够快速收集储存,同时用外部的植物和填料过滤系统对储存的雨水进行渗滤,达到对雨水中污染物的过滤和吸附净化作用,处理后的雨水达到市政园林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道路洒水、园林灌溉和景观用水等。回用的雨水是经过植物净化的,水质相对较好,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

在雨水蓄水池和净化水收集池的池底配置200厚C25钢筋混凝土防渗P6层,防止表层雨水的渗入,污染净化后的雨水。在构筑物上方覆盖土方,可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构筑物的深度和覆盖土壤的厚度。通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雨水达到市政用水的标准,可用于市政和园林方面用水补水,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自来水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