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强夯置换柱形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754发布日期:2018-09-14 20:38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夯锤,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强夯置换柱形锤,属于强夯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回填土或松软土层较厚现象(局部甚至在10m以上),使用常规的一般强夯施工机械(尤其是国产起重吊机)及锤体,因受单击夯击能力所限,普通强夯加固(即普通的扁状强夯锤)施工的有效影响深度及深层地基土承载力,往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普遍存在着表面上部土层固结,而深层松填土仍然是松散状态,无法固结密实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尤其是在含水量较大的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粘性土场地施工时,其加固效果很难显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强夯置换柱形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夯锤受单击夯击能力所限,存在着表面上部土层固结,而深层松填土仍然是松散状态,无法固结密实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强夯置换柱形锤,包括锤体和吊环,所述吊环焊接在锤体的上方,所述锤体包括外锤体和内锤体,所述外锤体的上方包裹有一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浇筑层,所述外锤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顶端通过其焊接的若干伸缩杆悬挂有内锤体,若干个所述伸缩杆上均套设有连接弹簧,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杆之间均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和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移动槽的内部顶端和内锤体上,所述内锤体内设置有内填充腔,所述内填充腔内填充满铸铁或铸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锤体和内锤体均是由钢板制成,且其外侧均镀有一层镀锌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伸长到最大长度时,连接弹簧和压缩弹簧被拉伸,内锤体露出,且其底端距离外锤体的距离为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和内锤体的外壁均为光滑的表面,且所述内锤体紧贴移动槽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槽的深度为外锤体高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强夯置换柱形锤通过利用伸缩杆、连接弹簧和压缩弹簧连接内锤体,利用连接弹簧和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内锤体上下弹跳,进而多次夯击地面,可以有效的将地面夯平稳固,使地面深处固结密实,满足设计要求,以便于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锤体;2、吊环;3、外锤体;4、浇筑层;5、移动槽;6、伸缩杆;7、内锤体;8、连接弹簧;9、压缩弹簧;10、内填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强夯置换柱形锤,包括锤体1和吊环2,吊环2 焊接在锤体1的上方,以便于通过吊环2,将锤体1连接在起重吊机上,锤体1包括外锤体 3和内锤体7,外锤体3的上方包裹有一层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浇筑层4,以便于增加锤体1的重量,外锤体3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槽5,移动槽5的内部顶端通过其焊接的若干伸缩杆6悬挂有内锤体7,若干个伸缩杆6上均套设有连接弹簧8,且每相邻的两个伸缩杆6之间均设置有压缩弹簧9,连接弹簧8和压缩弹簧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移动槽5的内部顶端和内锤体 7上,在夯击地面时,由于连接弹簧8和压缩弹簧9的弹力作用,其会带动内锤体7多次上下跳动,进而多次夯击地面,使使地面深处固结密实,内锤体7内设置有内填充腔10,内填充腔10内填充满铸铁或铸铅,增加内锤体7的重量,使其有效的夯击地面。

外锤体3和内锤体7均是由钢板制成,且其外侧均镀有一层镀锌层,防止外锤体3和内锤体7腐蚀生锈而损坏的情况出现。

伸缩杆6伸长到最大长度时,连接弹簧8和压缩弹簧9被拉伸,内锤体7露出,且其底端距离外锤体3的距离为10厘米,以便于利用连接弹簧8和压缩弹簧9的弹力作用,使内锤体7上下弹跳,进而多次夯击地面。

移动槽5的内壁和内锤体7的外壁均为光滑的表面,且内锤体7紧贴移动槽5的内壁,避免发生摩擦,移动槽5的深度为外锤体3高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强夯置换柱形锤通过利用伸缩杆6、连接弹簧8和压缩弹簧9连接内锤体7,利用连接弹簧8和压缩弹簧9的弹力作用,使内锤体7上下弹跳,进而多次夯击地面,可以有效的将地面夯平稳固,使地面深处固结密实,满足设计要求,以便于使用和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