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454发布日期:2018-11-07 20:4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还算比较经济。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

地下室一般是混凝土垫层上浇筑承台,之后会涉及到地下室钢筋的埋设;而地下室钢筋是地下室非常重要的支撑构件,传统钢筋绑扎时,竖向钢筋(包括地下室钢筋、外墙等钢筋)下料只是从地下室基础起来,按照规范在基础面留设一定长度,等基础底板浇筑完成,再绑扎搭接上部钢筋至顶板位置,完成地下室钢筋。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传统的钢筋留设方式,比免搭接工艺要多一道搭接,也就多浪费了一截(例如1.3lae)搭接长度钢筋,由于地下室钢筋较大,搭接长度也较大,钢筋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能够减少钢筋的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室,包括承台、墙柱钢筋和墙柱;墙柱包括柱本体和位于柱本体上的柱帽;墙柱钢筋位于墙柱内,且墙柱钢筋从承台底延伸到柱帽内。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墙柱钢筋一次性从承台底到柱帽收头,实现免搭接,降低了钢筋损耗,节约了钢筋,减少了材料费用的投入。减少搭接,也减少了工程结构方面的薄弱部分,使得墙柱内的钢筋整体性能更好;进一步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同时,由于省了搭接这一道工序,进一步保证了施工进度。

2、墙柱钢筋一次性从承台底到柱帽收头,实现免搭接;由于现有技术的搭接区域需要箍筋加密,采用本方案大程度的减少了箍筋的用量,进一步践行了环保节能、省工省料的原则。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混凝土底板和与混凝土底板固定连接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底板上设有排水槽;混凝土墙体内侧固设有附加墙且附加墙上设有积水腔。

附加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实现防水功能;尤其是附加腔内的积水腔,能够使得浸入到混凝土墙体内的水会先停留在积水腔内,减缓积水浸入到地下室内;同时在空腔内还有一定的空间,能够让积水逐渐干涸。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积水腔靠近混凝土墙体的一侧腔壁上设有吸水层;混凝土底板内设有放置腔和吸筒,且积水腔与放置腔连通;积水腔的下部设有用于将积水腔和放置腔隔离的软性层;软性层底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杆;吸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端部与推动杆对应;吸筒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上设有吸水管和排水管;吸水管用于吸取软性层上的积水,排水管与排水槽连通;活塞与吸筒的筒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上述结构进一步实现了防水功能;具体原理为:下雨时,当雨水浸入到混凝土墙体内的时候,水逐渐被吸水层吸收,然后沿着吸水层滴落到软性层上;当此处的积水量较多的时候,软性层被积水挤压并向下凹陷,此时活塞杆向下运动,进而使得活塞向下运动,此时软性层上的水通过吸水管进入到吸筒内;当软性层上的水量减少后,软性层逐渐恢复原位,此时复位弹簧也趋使活塞恢复原位,在活塞的挤压下,吸筒内的水从排水管排入排水槽内。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吸水管包括管本体和弹性伸缩管,弹性伸缩管固定连接在管本体和软性层之间,且弹性伸缩管上设有吸水孔。进一步便于对软性层上的水的吸收。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积水腔的腔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上设有用于挤压吸水层的挤压轴;滑动架的底面与软性层固定连接。

由于积水的重力作用,软性层向下凹陷,此时滑动架会随着软性层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滑动架向下移动,滑动架上的挤压轴会对吸水层进行挤压,进而使得吸水层内的积水被挤出进入到积水腔内;进而便于积水进入到吸筒内。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吸水层为海绵层。进一步便于对浸入混凝土墙体内的积水进行吸收。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墙柱钢筋的中部和上部均设有箍筋。进一步便于墙柱钢筋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的墙柱钢筋铺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承台1、墙柱钢筋2、墙柱3、柱本体31、柱帽32、混凝土底板4、放置腔41、吸筒42、活塞421、活塞杆422、吸水管423、管本体4231、弹性伸缩管4232、吸水孔4233、排水管424、复位弹簧425、混凝土墙体5、附加墙51、积水腔52、吸水层521、软性层522、推动杆523、滑动架6、挤压轴6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室,包括承台1、墙柱钢筋2和墙柱3;墙柱3包括柱本体31和位于柱本体31上的柱帽32;墙柱钢筋2位于墙柱3内,且墙柱钢筋2一次性从承台1底延伸到柱帽32内收头锚固。

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混凝土底板4和位于混凝土底板4的四周的四块混凝土墙体5,且混凝土底板4和混凝土墙体5一体成型。混凝土底板4上设有排水槽;混凝土墙体5内侧固设有附加墙51,且附加墙51与混凝土墙体5固定连接为一体。且附加墙51上设有积水腔52。使得积水腔52左腔壁为附加墙,积水腔52右腔壁为混凝土墙体。

积水腔52靠近混凝土墙体5的一侧腔壁(即图2中的左侧壁)上固设吸水层521(例如海绵层);另外,吸水层521可以是粘在积水腔52的右侧壁上。混凝土底板4内设有放置腔41和吸筒42,且积水腔52与放置腔41连通;积水腔52的下部设有用于将积水腔52和放置腔41隔离的软性层522(本方案可以取橡胶层);软性层522底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杆523;吸筒42内滑动连接有活塞421,活塞421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422,且活塞杆422位于放置腔41内。活塞杆422的端部与推动杆523对应;吸筒42远离活塞杆422的一端上设有吸水管423和排水管424;吸水管423用于吸取软性层522上的积水,排水管424与排水槽连通;活塞421与吸筒42的底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25。吸水管423上设有进水单向阀;排水管424上设有排水单向阀。吸水层521的底部与软性层522接触或固定连接(例如粘接)。

吸水管423包括管本体4231和弹性伸缩管4232(例如橡胶软管或者波纹管),弹性伸缩管4232固定连接在管本体4231和软性层522之间,且弹性伸缩管4232靠近软性层522的一端设有吸水孔4233。

积水腔52的腔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6,滑动架6上设有用于挤压吸水层521的挤压轴61;滑动架6的底面与软性层522固定连接。

墙柱钢筋2的中部和上部均设有箍筋;具体浇筑时,可采用倾斜的钢管将中部的箍筋进行支撑,然后再进行浇筑。值得注意的是,活塞421在复位弹簧425的作用下是抵住吸筒42的顶面的,当活塞杆422向下运动的时候,活塞421压缩复位弹簧425,此时活塞421才离开吸筒42的顶面。

使用时,若水浸入到混凝土墙体5内,水会逐渐被吸水层521吸收,然后沿着吸水层521滴落到软性层522上,而不会再继续传递而浸入到地下室内。当软性层522处的积水量较多的时候,软性层522被积水挤压并向下凹陷,此时活塞杆422向下运动,进而使得活塞421向下运动,软性层522上的水通过吸水管423进入到吸筒42内。当软性层522上的水量减少后,软性层522逐渐恢复原位,此时复位弹簧425也趋使活塞421恢复原位,在活塞421的挤压下,吸筒42内的水从排水管424排入排水槽内。

同时,由于积水的重力作用,软性层522向下凹陷,此时滑动架6会随着软性层52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滑动架6向下移动,滑动架6上的挤压轴61会对吸水层521进行挤压,进而使得吸水层521内的积水被挤出进入到积水腔52内;进而便于积水进入到吸筒42内。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