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401发布日期:2018-07-31 20:46阅读:36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近几年建筑工程中地下室较普遍,并且越建越深,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上部结构荷重不能平衡地下水浮力的时候,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就会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地下室需要进行抗浮设计,其中抗拔桩应用较广泛。

在抗拔桩施工过程中,若桩基较深,就需要对多个抗拔桩进行对接,在桩体连接过程中多数情况是利用桩体桩头的金属端板的可焊接性能在桩体对正后将两个端板用电焊焊接起来。

但现场桩基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水平差异造成桩头与桩头焊接的质量差异较大,而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抗拔桩的使用,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通过在上节桩和下节桩上分别设置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并在下连接部和上连接部上穿设第一拉结筋以实现上节桩和下节桩的连接,取代焊接连接,减小施工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节桩的接桩处设置有上连接部,所述下节桩的接桩处设置有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与所述下节桩固定的环状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周壁上绕其自身轴向开设有竖向截面呈三角形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靠近所述上连接部的槽壁背离所述下节桩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槽中设置有竖向截面呈梯形的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部与下连接座上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穿设有第一拉结筋,所述第一拉结筋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两端弯曲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节桩和下节桩对接时,将上连接部和下连接座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再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穿设第一拉结筋,利用第一拉结筋将上连接部和下连接座连接起来。当上节桩受到浮力作用而脱离下节桩时,上连接部通过第一拉结筋带动下连接座上移,由于下连接座和支撑槽接触的靠近上节桩的内壁倾斜设置,支撑座受到竖直分力和水平分力,支撑座和下连接座之间摩擦力增强,支撑座限制下连接座移动,进而限制上节桩的移动。取代焊接的连接方式,减小施工质量对抗拔桩的影响,保证工程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部上侧和下连接座下侧均设置有钢环,所述第一拉结筋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钢环焊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环将多个拉结筋同一端的端部连接,限制拉结筋脱离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保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顶端绕其自身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块,所述上连接部底部对应所述定位块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和定位槽插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块和定位槽的插接配合方便将上节桩和下节桩对接以保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座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从而方便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插入第一拉结筋。

进一步的,所述上节桩和下节桩连接处铺设有硫磺胶泥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硫磺胶泥是一种热塑冷硬性材料,用于基础工程水泥预制桩的粘结,增强上节桩和下节桩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节桩和下节桩连接的端部均设置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嵌设于所述硫磺胶泥层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钢筋网片增大上节桩和下节桩与硫磺胶泥层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硫磺胶泥层与上节桩和下节桩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填充有粘接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粘接剂增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壁和第一拉结筋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粘接剂密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减小石子等杂物进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减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磨损,保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和第一拉结筋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节桩和下节桩内分别设置有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第二拉结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拉结筋增强上连接部与上节桩的连接以及下连接部和下节桩的连接,保证上节桩和下节桩能够通过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上节桩和下节桩上分别设置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下连接部包括下连接座和支撑座,在下连接座和上连接部上穿设第一拉结筋以连接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实现上节桩和下节桩的连接,取代焊接连接,减小施工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安全;

(2)通过将第一拉结筋对应一端连接于同一钢环上,防止第一拉结筋脱离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保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连接;

(3)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插接配合方便将上节桩和下节桩对接以保证上连接部和下连接座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从而方便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插入第一拉结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节桩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连接座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节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节桩;2、下节桩;3、上连接部;4、下连接部;5、支撑座;6、第二拉结筋;7、支撑槽;8、下连接座;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第一拉结筋;12、钢环;14、定位块;15、定位槽;16、硫磺胶泥层;17、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参见图1,包括上节桩1和下节桩2,上节桩1的接桩处固定有环形的上连接部3,下节桩2的接桩处固定有环形的下连接部4,下连接部4包括与下节桩2固定的环状的支撑座5,结合图2,上节桩1和下节桩2内均嵌设有第二拉结筋6,第二拉结筋6伸出上节桩1和下节桩2的一端分别嵌设于上连接部3和支撑座5内。

结合图3和图4,支撑座5周壁上绕其自身轴向开设有竖向截面呈三角形的支撑槽7,支撑槽7靠近上连接部3的槽壁背离下节桩2倾斜设置。结合图5和图6,支撑槽7中嵌设有竖向截面呈梯形的下连接座8,上连接部3与下连接座8上沿竖直方向对应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如图1所示,对应的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中穿设有第一拉结筋11,第一拉结筋11伸出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的两端弯曲设置,从而第一拉结筋11弯曲的两端限制第一拉结筋11从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中脱离。

当上节桩1受到浮力作用而脱离下节桩2时,上连接部3通过第一拉结筋11带动下连接座8上移,由于下连接座8和支撑槽7接触的靠近上节桩1的内壁倾斜设置,支撑座5受到竖直分力和水平分力,支撑座5和下连接座8之间的连接增强,支撑座5限制下连接座8移动,进而限制上节桩1的移动。

为增强第一拉结筋11与上连接部3和下连接座8的连接,在上连接部3上侧和下连接座8下侧均设置有钢环12,第一拉结筋11伸出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钢环12焊接。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中填充有粘接剂,本实施例中,粘接剂采用环氧树脂胶。

由于第一拉结筋11的装配需要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对齐,结合图4和图6,在支撑座5顶端绕其自身轴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块14,上连接部3底部对应定位块14开设有定位槽15,定位块14和定位槽15插接配合,当定位块14插入定位槽15中时,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对齐。

结合图3和图4,上节桩1和下节桩2连接处铺设有硫磺胶泥层16,上节桩1和下节桩2连接的端部均设置有钢筋网片17,钢筋网片17嵌设于硫磺胶泥层16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上节桩1和下节桩2上分别设置上连接部3和下连接部4,下连接部4包括下连接座8和支撑座5,在下连接座8和上连接部3上穿设第一拉结筋11以连接上连接部3和下连接部4。当上节桩1上浮时,第一拉结筋11将下连接座8压紧在支撑座5上,下连接部4限制上连接部3的移动,保证上节桩1和下节桩2的连接,取代焊接连接,减小施工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