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河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472发布日期:2018-09-07 21:52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河道,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弯曲型河道是河流自身河床演变的结果。河流过度弯曲时,河身蜿蜒曲折对宣泄洪水不利,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一般认为,对这些弯曲型河道实施截弯取直可有效减低截弯段上游洪水位并提高上游的防洪能力,然而,这种对天然河流的人工改造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估计的破坏。由于原有弯曲河道被破坏或者遗弃,顺直的新河道的生境多样性与复杂性较低,导致河道的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河水在顺直的新河道停留的时间较短,且新河道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单一不协调,河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下游河道的水污染问题加剧。

尽管当前针对河流的污染问题以及水生态问题已形成了较为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治理以及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体系,但这些河道治理技术并没有协调好河道的行洪排涝、水质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河道,该生态河道兼顾河道行洪排涝、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解决了当前截弯取直式河道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河道,包括旧河道和新河道,所述旧河道的一端设有河环起点,另一端设有河环终点;所述新河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河环起点和河环终点;所述旧河道和新河道在河环起点处分别设有旧河道闸门和新河道闸门;所述旧河道中还设有若干个修复单元,在修复单元之间均设有沉水植物;所述新河道的河心处设有深水潭,深水潭内设有沉水植物,在深水潭的四周设有挺水植物。

所述修复单元包括深潭和浅滩深潭位于旧河道的河湾外侧,而浅滩位于旧河道的河湾内侧,,深潭与浅滩紧密连接。

所述旧河道中种植的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中的一种。

所述挺水植物为美人蕉、芦苇、狭叶香蒲中的一种,在深水潭中种植的沉水植物为苦草或轮叶黑藻。

所述旧河道呈曲线型,新河道呈直线型。

所述新河道为顺直河道。

所述新河道的宽度比旧河道的宽度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截弯取直河道改造后保留了旧河道,通过2道闸门的控制可对上游来水实行分期调配,在洪水期开启新河道闸门可有效地解决行洪排涝问题;

2.在非洪水期,使上游来水主要经过旧河道,维持了河道原有的栖息生境和水体自净能力;

3.通过在新旧河道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或构建,强化了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了这些河道栖息地适宜性,为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前提条件,妥善地处理了截弯取直后面临的水生态和水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旧河道,2-新河道,3-河环起点,4-河环终点,5-旧河道闸门,6-新河道闸门,7-深潭,8-浅滩,9-沉水植物,10-深水潭,11-挺水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河道,包括旧河道1和新河道2,所述旧河道1的一端设有河环起点3,另一端设有河环终点4;所述新河道2的两端分别连接河环起点3和河环终点4;所述旧河道1和新河道2在河环起点3处分别设有旧河道闸门5和新河道闸门6;所述旧河道1中还设有若干个修复单元,在修复单元之间均设有沉水植物9;所述新河道2的河心处设有深水潭10,深水潭10内设有沉水植物9,在深水潭10的四周设有挺水植物11。

所述修复单元包括深潭7和浅滩8,深潭7位于旧河道1的河湾外侧,而浅滩8位于旧河道1的河湾内侧,,深潭7与浅滩8紧密连接。

所述旧河道1中种植的沉水植物9为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中的一种。

所述挺水植物11为美人蕉、芦苇、狭叶香蒲中的一种,在深水潭10中种植的沉水植物9为苦草或轮叶黑藻。

所述旧河道1呈曲线型,新河道2呈直线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如下:

①选取旧河道1:通过卫星地图和现场踏勘,选取旧河道1;

②确定河环起点3和河环终点4:根据步骤①获取旧河道1的地形地貌,确定旧河道1的河环起点3和河环终点4;

③进行开挖:将河环起点3和河环终点4之间的区域进行开挖,形成一条新河道2,新河道2为顺直河道,新河道2由河道入口、河道引流段和河道出口组成,新河道2的河道入口与河环起点1连接,河道入口和旧河道1形成分岔口,新河道2的河道引流端与旧河道1相互独立,新河道2的河道出口与河环终点4连接,且新河道2的宽度比旧河道1的宽度宽;

④设置深水潭10:在新河道2的河心开挖深水潭10,并在深水潭10内种植沉水植物9,深水潭10的四周种植挺水植物11;

⑤设置新河道闸门6和旧河道闸门5:在旧河道1和新河道2的分叉口分别设置新河道闸门6和旧河道闸门5;

⑥对旧河道1进行水生态系统修复:在旧河道1中设置若干个修复单元,在每个修复单元之间种植沉水植物9。

实施例

如上所述,选取一段待治理的河道,通过卫星地图和现场踏勘掌握河道的地形地貌情况,并以此确定河环起点3和河环终点4。通过工程措施将河环起点3与河环终点4的区域开挖成顺直且较宽的新河道2,并在新河道2河心处开挖成较深的深水潭10,使之能在枯水时形成浅水洼地。在新河道2和旧河道1的分岔口分别设置新河道闸门6和旧河道闸门5,以控制上游来水的去向及其进入新旧河道的流量。对旧河道1的水生态系统开展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旧河道1的水质、地形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等资料,并以此评估旧河道1的水生态现状,分析旧河道1存在的水生态问题,然后对旧河道1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通过构建深潭7、浅滩8,种植沉水植物9,如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等,强化旧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以及水生生境适宜性。对新河道2开展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通过在深水潭10的里面及四周分别种植沉水植物9和挺水植物11(如美人蕉、芦苇、狭叶香蒲等),提升新河道2的观赏性和水体自净能力。

在洪水期,开启新河道闸门6并关闭旧河道闸门5,使洪水通过顺直且较宽的新河道2流走,避免洪灾内涝发生以及洪水对旧河道1水生态系统的冲刷与破坏;在非洪水期,开启旧河道闸门5,并通过控制新河道闸门6,使上游来水主要流经旧河道1,少量流经新河道2,进而使上游来水的污染物在蜿蜒的旧河道1里得到充分净化和降解。

综上所述,在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的基础上保留蜿蜒的旧河道1,充分利用新河道2和旧河道1开展河道治理,强化了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了这些河道栖息地适宜性,为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前提条件,妥善地处理了截弯取直后面临的水生态和水污染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