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初期雨水过滤系统的雨水进水口拦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8688发布日期:2018-09-28 21:5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初期雨水过滤系统的雨水进水口拦污结构。



背景技术:

平时一些常见的雨水过滤系统经常会遇到进水口堵塞的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开号为CN106638899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初期雨水过滤系统的雨水进水口拦污结构,包括雨水蓄集池、水塔、雨水过滤器和雨水净化器;雨水蓄集池上设置有水管一且该水管一通向地面与若干沟渠连通;水管一的进口端设置有雨水过滤罩,且其中部安装有自动过滤器;自动过滤器的排净水口通过水管二与雨水过滤器连通;雨水过滤器通过水管三与雨水净化器连通;雨水净化器通过水管四向水塔内输送净水。

参照上述专利说明书,当沟渠中的雨水流入水管一时,雨水中较大的树枝、石块等会被雨水过滤罩阻隔,但是当过多的较大杂物聚集在雨水过滤罩周围,会不断聚拢树叶等小物体,最后造成掩盖进水口使得雨水无法有效的进入雨水蓄集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初期雨水过滤系统的雨水进水口拦污结构,其优势在于进水口不容易堵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初期雨水过滤系统的雨水进水口拦污结构,包括进水口,蓄水池,所述进水口与第一拦污筛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拦污筛的另一端连通于过滤槽,所述第一拦污筛还连通蓄水池,所述第一拦污筛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位置开设有一定数量的滤孔,所述过滤槽中设置有可以取出的第二拦污筛,所述第二拦污筛上开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一拦污筛通过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拦污筛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不经过滤的进入进水口,然后由第一拦污筛上开设的滤孔的过滤后进入蓄水池,不能通过滤孔的异物被留在第一拦污筛内并且被雨水冲刷进入位于过滤槽中的第二拦污筛,第二拦污筛中积累一定的异物后可以取出清理,进入第二拦污筛中的雨水因为可能会与第二拦污筛中的杂物过多接触而最终被排入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拦污筛侧壁以及底面上均开设一定数量的第二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第二拦污筛的异物被过滤,而进入第二拦污筛的雨水从第二过滤孔进入至漏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槽中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拦污筛受限位块限制而与过滤槽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过滤槽中设置有限位块使第二拦污筛不与过滤槽接触,空出一些间隙使得雨水更加容易透第二拦污筛上的滤孔进入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拦污筛开口处设置有与第二拦污筛可拆卸连接的桶盖,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拦污筛上设置桶盖可以防止异物从第二拦污筛的开口位置进入第二拦污筛,通过安装在桶盖上安装把手可以便于将第二拦污筛从过滤槽中取出,而桶盖与第二拦污筛是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第二拦污筛中的异物倒出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盖外侧沿其边缘设置有一圈橡胶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的设置遮蔽了第二拦污筛桶口位置与过滤槽之间的空隙,防止雨水不经过滤的从此处直接进入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位置要高于所述第一拦污筛与所述第二拦污筛的接触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的位置要高于第一拦污筛与第二拦污筛接触位置使得第一拦污筛的异物更加容易被冲刷进入第二拦污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外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进水口铰接,所述进水口外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进水口活动连接,所述保护盖上铰接有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口处设置与其铰接的保护盖,在保护盖上设置铰接的支撑杆,可以在晴天或者第二拦污筛需要检修时将保护盖支撑杆转动使得可以盖上保护盖遮蔽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附近地面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支撑杆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盖盖上时,支撑杆能够收纳于放置槽中,从而令保护盖与进水口之间的密封度增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雨水进入进水口后可以被与进水口连接的第一拦污筛过滤,过滤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作进一步处理,而被第一拦污筛过滤出的异物会被冲刷进入第二拦污筛不容易造成进水口堵塞;第二拦污筛可以取出清理,防止了第二拦污筛因为积累过多的异物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进水口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口;2、第一拦污筛;3、过滤槽;4、蓄水池;5、滤孔;6、第二拦污筛;7、连通口;8、限位块;9、间隙;10、下水道;11、桶盖;12、把手;13、橡胶圈;14、保护盖;15、支撑杆;16、放置槽;17、过滤器;18、净水器;19、水泵;20、水塔;21、第二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初期雨水过滤系统的雨水进水口拦污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显露于地上的进水口1,进水口1与第一拦污筛2的一端连通,第一拦污筛2的另一端连通于过滤槽3。第一拦污筛2的下方还与蓄水池4连通,第一拦污筛2上开设有一定数量的第一过滤孔5,第一过滤孔5能够使雨水进入蓄水池4而将异物抵挡在外。与第一拦污筛2连通的滤槽3中设置有一个呈桶状的第二拦污筛6,并且第二拦污筛6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个可以与第一拦污筛2连通的连通口7,通过连通口7第一拦污筛2与第二拦污筛6连通。因此被第一拦污筛2过滤出的异物会被雨水冲刷进入第二拦污筛6中。

如图2所示,过滤槽3的槽壁上固定有若干个L形的限位块8,第二拦污筛6放置于限位块8上,受限位块8的限制第二拦污筛6的四壁与底面均不与过滤槽3接触,即第二拦污筛6与过滤槽3之间存在间隙9。第二拦污筛6的四壁以及底面均开设有一定数量的第二过滤孔21,从第一拦污筛2中冲刷入第二拦污筛6中的异物会堆积在第二拦污筛6中,而部分进入第二拦污筛6中的雨水会从第二拦污筛6上的第二过滤孔21渗出进入过滤槽3。过滤槽3下方还与下水道10相连,从过滤槽3中渗入第二拦污筛6的雨水最终会通入下水道10。

如图1所示,第二拦污筛6开口处还螺纹连接有桶盖11,桶盖11上端面上固定有把手12便于将第二拦污筛6从过滤槽3取出。取出后的第二拦污筛6打开桶盖11,倾倒出堆积其中的异物并加以清洗即可继续使用。桶盖11边缘位置还设置有橡胶圈13,用于第二拦污筛6于过滤槽3之间的间隙9,防止雨水不经过滤就从间隙9中直接进入下水道10。桶盖11的设置同时也防止各种异物进入第二拦污筛6,使得第二拦污筛6变得容易堵塞。

如图2所示,进水口1的位置铰接有一块与进水口1吻合的保护盖14,保护盖14上铰接有支撑杆15用于支撑其保护盖14使进水口1显露出来。进水口1的两侧开设有与支撑杆15吻合的放置槽16,在天晴或者检修第二拦污筛6时可以闭合保护盖14,令支撑杆15收纳在16中,增强保护盖14与进水口1之间的密封度,防止雨水或异物从进水口1进入过滤槽3中。

如图1所示,蓄水池4还连通有过滤器17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被过滤后的雨水继续输送至净水器18对雨水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被净水器18净化过的雨水最终通过水泵19抽送至水塔20储存作为生活用水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