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7473发布日期:2018-08-28 22:00阅读:14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中,设计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水、电、气、通信等管线检查井,检查井主要用于各类水沟、管线的随时检修、维护,对于水沟、管线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查井施工方法是提前预制一种带预留洞的方形或圆环形钢筋混凝土井圈,井圈与基层地面分两道工序完成,铸铁井座及井盖通常在通道路铺筑最后一层面层前进行安装。井圈安装时,通常先把井圈放置在井筒安装基面上,然后用混凝土块、砖块、石子等调好高程,再填塞井圈下的水泥砂浆。但是,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井圈与周围地面为分别浇筑,难以与周围地面形成整体,容易产生地坪裂缝,造成质量问题;2、井圈安装时,难以调整到设计标高,安装困难,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保证;3、预制的井圈因体积大、重量重,占用大面积预制场地,运输不方便;4、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往往让井筒与井圈安装基面的间距尽可能小,但当井筒与井圈安装基面的间距偏小时,手工塞砂浆常不密实,井圈周边浇筑的混凝土也不易灌入和灌满,因此难以保证井圈与井筒间浆体的完整和强度;5、检查井周边地面易开裂或下沉,造成道路路面不平整,产生跳车或抖动现象,影响行车安全;6、井圈需提前预制,安装时施工工序多,难度大,耗费时间长,质量难以保证;7、井圈多为自行预制,浇筑厚度不一、大小各异,安装时需反复调整,造成地面浇筑厚度难控制;8、路面质量难保证,耐久性差,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适用于井圈与基层地面同时整体浇筑以形成整体式地面的施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包括底座、升降螺杆、模具支撑机构和底模板,升降螺杆底端固定在底座上,顶端设置有环形提手,升降螺杆上套设有螺母,螺母的外缘设有沿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四根连杆,连杆呈竖直状;所述模具支撑机构包括模板支座、支撑杆和安装座,四根模板支座一端分别与螺母外缘的四根连杆连接,模板支座呈竖直状,安装座套设在升降螺杆上且位于螺母下方,安装座与螺母外缘的连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安装座与四根模板支座之间分别通过四根支撑杆连接;所述底模板呈方形且中部开设有圆孔,底模板安装在四根模板支座上部且四根模板支座位于底模板对角线位置,底模板每条对角线位置的两根模板支座端部之间的长度与底模板对角线长度相等。

所述的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支撑杆上端通过铆钉与模板支座连接,下端通过连接销与安装座连接。

所述的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方形底模板由两块端部具有半圆弧形开口的模板拼接形成,两半圆弧形开口拼接后形成圆孔。

所述的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方形底模板尺寸比检查井横截面尺寸小3~5mm。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新颖,易于制作,便于安装、拆卸,改变了传统混凝土井圈的施工方法,用于整体式井圈的施工,大大增加了井圈位置的结构厚度、刚度,受力范围,减少使用过程中井圈、井盖的位移,使检查井使用条件和状态大大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刚度不均、形变不一、抗剪面不够所产生的剪切破坏,大大增加了检查井的上端开口部的抗冲击和抗压性能,从而提高了检查井的整体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的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提手;2-连杆;3-模板支座;4-支撑杆;5-升降螺杆;6-底座;7-安装座;8-连接杆;9-螺母;10-半圆弧形开口;11-模板;12-连接销;13-铰耳;14-基层地面;15-塑料防水布;16-隔浆铁皮筒;17-底模板;18-井筒;19-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该检查井的整体式井圈施工用支模拆模装置,其包括底座6、升降螺杆5、模具支撑机构和底模板,升降螺杆5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顶端设置有环形提手1,升降螺杆上套设有螺母9,螺母的外缘设有沿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四根连杆2,连杆呈竖直状;所述模具支撑机构包括模板支座3、支撑杆4和安装座7,四根模板支座3一端分别与螺母9外缘的四根连杆2连接,模板支座呈竖直状,安装座7套设在升降螺杆5上且位于螺母9下方,安装座与螺母外缘的连杆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8,四根模板支座3与安装座相对应的端部之间分别通过四根支撑杆4连接;所述底模板呈方形且中部开设有圆孔,圆孔直径与设计预留洞的直径相同,底模板安装在四根模板支座上部且四根模板支座位于底模板对角线位置,底模板每条对角线位置的两根模板支座端部之间的长度与底模板对角线长度相等。

上述的支撑杆4上端通过铆钉与模板支座3连接,下端通过连接销12与安装座上设有的铰耳13连接。

上述的方形底模板由两块端部具有半圆弧形开口10的模板11拼接形成,两半圆弧形开口拼接后形成圆孔。

上述的方形底模板尺寸比检查井横截面尺寸小3~5mm,方便拆卸,又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

通过调节升降螺杆5上套设的螺母9位置实现支撑杆4上下移动,能够满足不同规格检查井的施工要求。

检查井的井筒浇筑完成,抹面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支模拆模装置,进行井圈施工,具体操作步骤为:

(1)、支模前,将检查井井筒底面清理干净,并找平;

(2)、支模时,先将支模拆模装置放入检查井内,调整好底座的位置和平整度,按照检查井的设计深度测定井圈浇筑的施工标高,通过旋转升降螺杆上套设的螺母调整模板支座的高度;

(3)、将四根模板支座水平支起,支撑杆下部通过连接销固定在安装座;

(4)、将两块模板对称拼接放置在模板支座上形成方形底模板,安装位置须经过测定,模板的4个对角分别放置在四根模板支座上,方形底模板中部的预留圆孔位置满足设计要求,两块模板放置须平稳,使四根模板支座均匀平衡受力;

(5)、底模板17与检查井的井筒18之间的缝隙用遇水膨胀胶条填塞,并在底模板上铺设塑料防水布15,起到隔浆止漏的作用;

(6)、在底模板17上安装隔浆铁皮筒16,铁皮筒与底模板之间粘贴遇水膨胀胶条,做好止浆防漏措施。

底模板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开始浇筑基层地面14和整体式井圈,基层地面浇筑完成后的效果如图4所示;待基层地面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拆除井圈支模拆模装置,具体操作步骤为:

(1)、拆模时,首先拆掉预留洞上的隔浆铁皮筒16,拆除过程要轻敲轻拆,防止破坏井圈结构,保证圆形预留洞的完整;

(2)、将安装座7上与支撑杆4连接的4个连接销12分别卸下,支撑杆自行掉落,带动模板支座3卸落;

(3)、支撑杆和模板支座拆掉后,两块模板11自行卸落,分别从检查井取出,完成整体式井圈的浇筑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