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坐或蹲便器的杀菌润滑液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547发布日期:2018-11-16 20:3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厕所便池提供泡沫形式的杀菌润滑液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依靠冲水压力产生杀菌润滑液泡沫的供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稍微高档厕所中的坐便器或蹲便器,在人们入厕前和/或入厕后都会通过智能控制装置向该坐便器或蹲便器的内壁注入泡沫式的杀菌润滑液,该杀菌润滑液所起的作用有如下二点:

1)起杀菌消毒作用。

2)在坐便器或蹲便器内侧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该保护膜既可持续向周围散发清新香气,又可使落在内侧壁上的粪便顺利滑入排粪口,防止内侧壁挂便。

现有技术中的泡沫式的杀菌润滑液是由以下结构产生:

在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顶部内置有环绕该坐便器或蹲便器开口的药液沟,药液沟内注有消毒剂,药液沟通过喷药管道与存储消毒剂的储药室相接。在与该药液沟邻接的坐便器或蹲便器的内侧壁上设若干个与该药液沟相通的喷药孔,在药液沟内浸泡有多个发泡石,发泡石的一端通过进气管与外置的受红外感应器控制的小气泵相接。

当入厕者入厕前或后2秒-5秒内,红外感应器接收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使小气泵工作,气泵向发泡石吹入空气,使药液沟内充满泡沫,泡沫向上漫延并经喷药孔吐出泡沫式的消毒润滑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仅需通过冲水压力就可产生泡沫式杀菌润滑液的用于坐或蹲便器的杀菌润滑液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坐或蹲便器的杀菌润滑液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包括输送冲厕净水的输水管和输送有润滑和杀菌作用的消毒剂的送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和送剂管均与水液混合室相接;所述水液混合室外形似“上”字形,其由直径在60mm-80mm的多段硬质管道组合构成,分别为竖直设置的注水通道、横卧底部的起泡室和横卧中部的溢流通道,其中,

注水通道的上端与所述输水管的出水口相接,其下端延伸并通至所述起泡室;

起泡室的一个侧边与所述送剂管的供剂口相接,在该起泡室始终存放有设定液面高度的消毒剂;

所述溢流通道的外端通过杀菌泡沫管与设置在所述坐或蹲便器上的杀菌润滑液出液系统相连,其内端与所述注水通道相通,其将垂直穿过注水通道的高压注水冲击所述消毒剂快速混合产生的泡沫形式的杀菌润滑液自动溢流至所述坐或蹲便器中。

所述硬质管道为PVC管。

所述注水通道的高度在300mm-500mm;所述起泡室的长度150mm-200mm;所述溢流通道的长度为起泡室长度的1/3-1/2。

所述溢流通道至起泡室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注水通道长度的1/4-1/2。

所述输水管通过自控冲水电磁阀与供水系统相接。

在所述起泡室上设有消毒剂液面计,所述送剂管通过电磁控制阀与消毒剂储存箱相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廉价的PVC管组合成一个悬挂于坐便器或蹲便器后上方墙壁上的水液混合室,无需现有技术中复杂的发泡装置即可产生所需的泡沫式的杀菌润滑液。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维护方便,而且,安全可靠和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的蹲便器的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坐便器或蹲便器1、水液混合室2、注水通道3、输水管31、起泡室4、送剂管41、溢流通道5、杀菌泡沫管51、泡沫液52、消毒剂储存箱6、电磁阀7、止逆阀8、单向气阀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坐或蹲便器的杀菌润滑液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适用于采用杀菌润滑液对其进行消毒的便池,包括公厕和家庭中的坐便器或蹲便器1及尿便池,尤其适用于高档的坐便器或蹲便器1(以下简称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是用成本较低的PVC管采用简单的组合构成,其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那样设置专门的发泡系统,即在便器或便器外无需设置专门的盛放消毒剂、发泡石的腔体或容器以及气泵和通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自然界中最简单且符合自然规律的水动力结构实现冲厕用水与消毒剂的混合并产生泡沫式的杀菌润滑液(以下简称泡沫液52),再通过自然的溢流结构将该泡沫液52注入便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混合供给结构为由多段PVC管(也可采用其它硬质管道,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廉价的建筑用PVC管)连接组合成的水液混合室2,其可安装在所述便器后部上方的墙壁上。

水液混合室2的外形似“上”字形,PVC管的直径要大于将冲厕用水送入该水液混合室2内的输水管31的直径,若输水管31采用内直径为15mm管(也称四分管)的水管,那么水液混合室2用的PVC管的内径最好用60mm-80mm的管,选择合适的管径需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可为产生泡沫液52提供足够气体的空间;

2)可有存放足够量的泡沫液52的空间;

3)还可便于所产生的泡沫液52从该水液混合室2溢出并通过杀菌泡沫管51流入所述便器中。

水液混合室2分别为竖直设置的注水通道3、横卧底部的起泡室4和横卧中部的溢流通道5。

注水通道3的上端与所述输水管31的出水口相接,其下端延伸并通至所述起泡室4,在注水通道3的上端还设有单向气阀9。所述输水管31通过自控冲水的电磁阀7与供水系统相接。

在起泡室4内始终存放有一定量的起润滑和杀菌作用的消毒剂的原液53,消毒剂是通过送剂管41供给。

在起泡室4的一个侧边设有与送剂管41的供剂口相接的快速拆装接口,在该起泡室4上设有消毒剂液面计,送剂管41通过止逆阀8、自动控制的电磁阀7与设置在便器后上方的消毒剂储存箱6相接。

所述溢流通道5的内端与所述注水通道3相通,其外端为与杀菌泡沫管51连接的快速连接件,产生的泡沫液52可通过杀菌泡沫管51自动溢流至所述便器上的杀菌润滑液出液系统。

来自输水管31的冲水垂直向下穿过注水通道3以高压注水的形式冲击所述消毒剂,之后,水、空气和消毒剂在起泡室4中快速混合产生泡沫液52,泡沫液52上浮由溢流通道5、杀菌泡沫管51自动溢流至所述坐或蹲便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设置在坐或蹲便器后上方的人体红外感应到使用者入厕信号后,进水和进消毒剂的电磁阀自动打开。

2)具有一定压力的冲厕用水(压力为市供管道的供水压力)通过输水管31由注水通道3的上端垂直向下冲击存放或流入起泡室4内的消毒剂原液(注:当冲入起泡室4中的水的压力大于消毒剂流入压力时,设置于送剂管41上的止逆阀8关闭,以防止消毒剂倒流)。

3)消毒剂原液被稀释并在水的冲击下,部分被稀释的消毒剂滴液与起泡室4和注水通道3内的空气构成气泡形式的泡沫液52。

4)当产生的泡沫液52的液面增高至溢流通道5内端口时,就由溢流通道5流出并通过杀菌泡沫管51由高处至低处自动流入所述便器上的杀菌润滑液出液系统。

5)当停止冲水,起泡室4中的大部分泡沫液52由溢流通道5、杀菌泡沫管51自动溢流至所述坐或蹲便器后,此时,起泡室4中的压力下降,当该压力下降到一定值后,设置于注水通道3上端的单向气阀9被打开,新的空气注入向起泡室4中以备下次使用。

为了使冲厕用水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注水通道3要有一定的长度,即其上端距起泡室4的高度最好在300mm-500mm。

为了使起泡室4存储一定量的消毒剂,该起泡室4的长度选择在200mm-300mm。

为了使泡沫液52快速流出溢流通道5,将溢流通道5的长度设计为起泡室4长度的1/3-1/2。

为了使产生的泡沫液52既能快速流出溢流通道5,又可防止飞溅起来的消毒剂原液液珠通过溢流通道5流走,溢流通道5至起泡室4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最好是:溢流通道5至起泡室4之间的距离为注水通道3长度的1/2-2/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