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式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4536发布日期:2018-08-31 20: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止便池的回水弯管道等堵塞而使清洗用的水从便池溢出的水洗式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防止污物等堵塞于便池的回水弯管道而导致清洗用的水溢出的装置,提出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水洗式便器。在该水洗式便器中,在与回水弯管道连接的便盆部的上端附近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释放流路的流入口,从其另一端侧的流出口连接有与其他排水管连通的排水流路。在释放流路内的比流出口低的位置设置有水位感知传感器。

在供给至便盆部的清洗用的水因回水弯管道的堵塞等而水位上升的情况下,利用水位感知传感器来感知流入到便盆部的上端附近的释放流路内的清洗水,并停止向便盆部供给清洗水。利用水位感知传感器,防止朝向便盆部内供给的水从便盆部溢出的溢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083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水洗式便器中,在便盆部的上端附近设置有水位感知传感器,因此污水有可能从便盆部的上部溢流而使得局部清洗装置的功能部浸水、没水直至通过水位感知传感器的水位检测而停止清洗水的供给,停止水位上升为止。另外,若水位感知传感器发生故障,则无法防止溢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止水从便池溢流而能够防止功能部浸水、没水的水洗式便器。

本发明的水洗式便器具备:便器主体;基部,其设置于便器主体的上表面并设置有功能部;以及流路,其设置在便器主体与功能部之间,将从便器主体的便池溢出的水排出。

根据本发明,在便器主体与功能部之间形成有使便池内的水排出的流路,因此即便在便池的回水弯管道等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从便池溢出的水通过流路进行排水。此时能够防止设置于基部的功能部的没水、污染。

另外,也可以是流路形成在便器主体与基部之间。

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设置于基部的功能部的浸水。

另外,也可以是流路形成在基部上,并经由形成于基部的流路开口而与便器主体连通。

即使水从便池在基部的流路上流动,也能够通过流路开口向便器主体排水,因此能够抑制基部上的功能部的浸水。

另外,也可以在供便器主体的基部设置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在凹部形成有流路。

若在便器主体的凹部形成有流路,则即便在便池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流路进行排水,能够防止设置于基部的功能部的浸水、没水。

另外,也可以在凹部的流路设置有检测水的传感器。

能够利用传感器对水从便池流出到凹部的流路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停止向便池供给水。

另外,也可以是流路与形成于便器主体的向下方开口的孔部连通。

在流路流动的水能够通过便器主体的孔部而向地面等下方排水。

另外,也可以是流路与向便器主体的下方突出形成的凹陷部连通,在该凹陷部设置有检测水的传感器。

若使在便器主体的流路流动的水落至凹陷部的底部而贮存,则能够利用传感器进行检测并停止向便池供水。

另外,也可以在凹陷部且在高度比功能部低的位置设置有向下方排水的开口。

假设即使因某些原因使贮存于凹陷部的底部的水的水位超过传感器并上升,也能够在功能部浸水前从开口排出水。

在本发明的水洗式便器中,即便在便器主体的便池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向便池供给的水从便器主体与功能部之间的流路排出,从而水不会在便池溢流,能够防止设置于基部的功能部浸水、没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水洗式便器的便器主体和底板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a是在图2中的便器主体的凹部设置有底板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3b是从图2中的便器主体的凹部去除底板后的图。

图4是表示使便池的水从便器主体的凹部向地面流动的流路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便器主体的凹部和底板之间的流路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的便器主体设置的底板上的流路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7是去除底板的便器主体后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8是表示使便池的水向形成于便器主体的凹部的凹陷部流动的流路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具备局部清洗装置的水洗式便器进行说明。

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在本说明书中,将安装水洗式便器1的厕所空间的墙面侧或者背面侧称为后部、后方,将与之相反的一侧(人在小便时站立的一侧)称为前部、前方。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是设置于厕所空间的例如墙面的类型。在陶瓷制的便器主体2的上表面后部固定有底板3,在底板3之上设置有具备局部清洗装置用的功能部件的功能部4。在功能部4设置有清洗喷嘴5、通过加热器加热的清洗水箱(未图示)以及电气部件等各种功能部件。

图2以及图3a表示设置于便器主体2的上表面处的便器主体2的后方的底板3,并省略了设置在底板3上的功能部4。在图3a中,在用反转螺母等将底板3固定于在便器主体2的上表面后部形成的凹部10的状态下,底板3的面临便池9的前方端部的中央形成为形成得比其周围低的前端低部3a,其后方侧周围的周边部3b形成为隔着阶梯差而高出一截。在前端低部3a上设置有清洗喷嘴5等,在周边部3b形成有后述的突出部13、14。

在图3b所示的除去底板3后的便器主体2中,便池9的上表面9a在便池9的上方遍布整周,并且上表面9a的后方以相对于上表面9a的前方以及侧方凹下一层的方式形成有俯视观察时大致半圆状的凹部10(参照图2)。在凹部10的后部,作为隔断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突堤部10a。

在凹部10内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例如两个孔部11、12。在这些孔部11、12与便池9的后端之间,将凹部10中的两侧部形成为上阶部10b,将中央部形成为高度经由锥部而比上阶部10b低一阶的下阶部10c。在凹部10的下阶部10c之上载置有底板3的前端低部3a。

在图2~图4中,在底板3的周边部3b朝向下方突出形成有与凹部10的孔部11、12嵌合的有底筒状的突出部13、14。在突出部13、14内收纳有功能部4的一部分的部件。由此能够将功能部4的高度设定为比以往低。

在图2中,在底板3的前表面且在中央设置有将面临便池9的清洗喷嘴5覆盖的板16。在便池9的后方侧的面,朝向倾斜方向开设有通水口17,用于使清洗用的水沿着便池9的上表面9a里侧的边缘供给排出。凹部10形成于边缘的上表面或者便池9的上表面9a的高度位置。

而且,在将底板3固定于图2所示的便器主体2的凹部10内的状态下,在面临便池9的底板3的前方端部的板16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直立部3c。在各直立部3c的上端形成有载置于突堤部10a的凸缘部3d。在凹部10的上阶部10b以及下阶部10c的上表面,且在底板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直立部3c与凹部10的前方侧壁10d之间形成有一对流路18、19的流入口18a、19a,用于使便池9内的水在溢出前排出。

在两端的流入口18a、19a间的中央部,用密封部件(未图示)将底板的前端低部3a与凹部10之间密封。在底板3上的中央部分集中设置有清洗喷嘴5、电气部件,因此优选避免设置流路18、19。在图3b中,流路18、19从流入口18a、19a经由凹部10的上阶部10b而与孔部11、12连通,孔部11、12向下方开口。

图4以及图5表示一方的流路18(19)。流路18、19在孔部11、12内通过其与底板3的突出部13、14的间隙而形成,并从其下方的流出口18b、19b向下方开口。

因此,在向便池9内供给的水的水位上升的情况下,在从便池9的上表面9a的前方以及侧方向便器主体外侧溢出前,在便池上表面9a的后方(上阶部10b、下阶部10c等),溢出的水从便器主体2与底板3之间的流入口18a、19a向流路18、19流入,并从流出口18b、19b落下至下方的地面。

另外,从便池9溢出的水能够在流路18、19以外的凹部10的上阶部10b、下阶部10c流动。

本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具备上述的结构,接着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将清洗用的水向便器主体2的便池9内供给而将污物排出的情况下,若便池9的回水弯管道堵塞,则便池9的水位上升。若便池9的水位到达上表面9a的下侧的边缘的上表面附近,则水(污水)通过底板3的前方端部的两端的直立部3c与凹部10的前方侧壁10d之间的流入口18a、19a而流入到流路18、19内。

然后,流入到流路18、19内的水在凹部10的上阶部10b流动并落下至孔部11、12内,通过孔部11、12与底板3的突出部13、14的间隙而从流出口18b、19b落下至厕所空间的地面上。因此即便回水弯管道堵塞而使得便池9内的水位上升,水也不会从便池9的上表面9a的前方以及侧方向便器主体2的外侧溢出。

使用者等看到落下至地面上的水而发现便池9的回水弯管道等的堵塞,从而能够手动止水。而且能够防止便池9内的水从底板3的前端低部3a流入而使功能部4浸水。

另外,即便为了使便池9内的污物排出,而在止水后使用者误将水桶的水等注入到便池9内而使水位上升,也同样能够通过流路18、19向地面上排水,因此不会溢出便池9而使得底板3上的功能部4浸水。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在底板3的突出部13、14内收纳功能部4的一部分并使之嵌合于凹部10内的孔部11、12内,并且在凹部10内设置有底板3,因此能够降低包含功能部4在内的产品高度而紧凑地形成。

而且,在便池9或其回水弯管道等堵塞的情况下,即便供给到便池9内的水的水位上升,也能够使水从便器主体2与底板3之间的流入口18a、19a,通过流路18、19而从孔部11、12与突出部13、14的间隙向地面落下。因此能够阻止便池9的溢流,防止底板3上的电气部件等功能部4的浸水、污染等。

另外,本发明的水洗式便器1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置换等。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变形例等进行说明,但对于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部品、部件等同一或者相同的部分,使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接着,基于图6~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a进行说明。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水洗式便器1a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共通。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a是设置于厕所空间的例如地面的类型。在图6以及图7中,在便器主体2的便池9的后方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10相同的形状的凹部20,在其上部设置有底板23。

底板23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底板23的面临便池9的前方端部的中央成为形成得比其周围低的前端低部23a,其后方周围成为经由阶梯差而高出一阶而形成的周边部23b。在前端低部23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不形成第一实施方式的流路18、19的流入口18a、19a,并且两侧的直立部23c与凹部2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前方侧壁20d抵接。而且,前方端部的底板23与凹部20之间通过未图示的密封部件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板23上形成有供从便池9溢出的水排出的流路26,底板23的前端中央的前端低部23a成为流路26的流入口。图6的箭头示意地表示流路,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底板23且在周边部23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使在流路26流动的水向下侧的凹部20内流出的排出用的流路开口24、25。因此上游侧的流路26形成在从前端低部23a到流路开口24、25之间。在底板23的流路26的后方侧,为了抑制产品的高度而形成有开口部23d,该开口部23d用于使功能部4的部件向下方突出配置。供功能部4向下方突出的开口部23d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使底部密封的突出部。另外,功能部4优选设置于底板23的比前端低部23a高的周边部23b和开口部23d。

功能部4的部件设置在底板23的周边部23b上,但即便功能部4的一部分的部件在流路26上的周边部23b处浸水,由于忌触水的电气部件等设置于周边部23b上的比较高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浸水、没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于底板23上的流路开口24、25,也可以通过其他开口使水流向凹部20内,还可以将上述开口作为流路26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到便池9的水从底板23的前端低部23a在流路26流出。

在图7所示的便器主体2的凹部20中,在便池9侧的前方形成有供底板23的前端低部23a设置的低部20a,在其后方侧形成有高度高出一阶的周边陆地部20b。在周边陆地部20b的后方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凹陷部27。凹陷部27具有大致有底箱状的空间形状,其底部27a在中央形成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27b。在该凸面27b或一方的侧壁27c且在比底部27a高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排水用的排水开口28。因此,从底板23的开口部23d向下侧延伸的功能部4的下端位于比排水开口28靠上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3的流路开口24、25例如设置于凹部20的周边陆地部20b的上方,在底板23的流路26流动而从流路开口24、25落下至凹部20内的水,通过周边陆地部20b或者直接流落到凹陷部27内。

若水在底部27a贮存至规定水位以上,则经由排水开口28落下至下方的地面。因此流路26由底板23的前端低部23a、周边部23b的流路开口24、25、凹部20的周边陆地部20b、凹陷部27以及排水开口28形成。

而且,在图8所示的便器主体2的纵剖视图中,在凹部20的凹陷部27内的底部27a附近,例如从功能部4等悬挂有具备浮子和内部开关的浮动开关30。若在流路26流动的水贮存于凹陷部27的底部27a,则浮动开关30因浮力而倾斜,从而切换“断开”和“接通”。基于该信号停止向便池9内供给水。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a具备上述的结构,因此在向便器主体2的便池9内供给水而排出污物时,若便池9的回水弯管道等堵塞,则便池9的水位上升。若便池9的水位上升至底板23的前端低部23a,则水从前端低部23a在底板23上的流路26流动,并从流路开口24、25流入到凹部20内。然后,水在周边陆地部20b流动并落下到便器主体2的凹陷部27内。另外,也可以从中央朝向两端形成锥面,以使在底板23的周边部23b流动的水可靠地流入宽度方向两端的流路开口24、25。

另外,即便在底板23上的流路26流动的水与功能部4的下部接触,底板23上的水也经由流路开口24、25落入到凹部20内,因此水流的深度较浅,功能部件的浸水的部分微乎其微。因此设置在底板23上的更高位置的忌触水的电气部件等不会浸水,不会对功能部4的功能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若贮存于流路26的凹陷部27的底部27a的水位一定程度地上升,则悬挂在底部27a附近的浮动开关30浸入水面而因浮力倾斜,浮动开关30在导通/断开间切换来进行检测,从而经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而停止朝向便池9内供给的水。

在此,假设浮动开关30发生故障、通过水桶等向便池9内加入增加的水,则经由流路26向凹部20的凹陷部27内供给的水量增大而使得水位上升。在该情况下,水也通过设置于凹陷部27的凸面27b、侧壁27c的排水开口28落下至地面。因此能够防止位于比凹陷部27的排水开口28靠上方的功能部4浸水。

另外,在从便池9溢出的水在流路26流动而使得凹部20、凹陷部27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底板3取下而能够进行扫除。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a,即便在便池9排水时回水弯管道等堵塞而使得便池9内的水位上升,也使污水从底板23的前端低部23a通过底板23上的流路26以及流路开口24、25而贮存于凹部20的凹陷部27,从而防止水溢出便池9。而且能够在贮存于凹陷部27的水从排水开口28溢出前,利用浮动开关30停止向便池9内供给水,因此能够防止水流落至地面。

另外,即便落下到凹陷部27内的水因浮动开关30的故障或增加的注水等而进一步增加,超过规定水位的水也能够通过排水开口28向地面落下,因此能够防止设置于凹陷部27内的功能部4的浸水、没水1。

另外,由于构成为即便便池9内的水位上升而使得水通过前端低部23a而在底板23上的流路26流动,水也从流路开口24、25向凹部20落下,因此即便设置在底板23上的功能部4的一部分与水接触也极少,从而能够防止功能部4的污染、没水。

另外,由于将供功能部4设置的底板23设置在便器主体2的凹部20内,将底板23上的功能部4的一部分从开口部23d设置在凹陷部27内,因此能够降低包括功能部4在内的产品高度而紧凑地形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中,使从便池9在凹部10与底板3之间的流路18、19流动的水向地面落下来保护功能部4等,但也可以在凹部10上等的流路18、19设置检测水的水检测传感器、水感知传感器。若在流路18、19上利用水检测传感器、水感知传感器检测水而停止向便池9内供给水,则能够防止或者减少污水向地面落下。

另外,在便器主体2的孔部11、12与底板3的突出部13、14的间隙设置有流路18、19和其流出口18b、19b,但若有孔部11、12,则可以不必设置突出部13、14。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水洗式便器1a中,在设置于便器主体2的凹部10后方的凹陷部27设置有排水开口28,但由于能够利用浮动开关30在凹陷部27内进行便池9的止水,因此也可以省略排水开口28。

另外,水检测传感器、水感知传感器、浮动开关30等包含在检测水位的传感器中。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便池9内的水从便器主体2的凹部10与底板3之间的流路18、19向池外排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从设置于底板23的上表面与凹部20的流路26向池外排出。但是在本发明中,将在便池9内水位上升的水向池外排出的流路只要能够设置在便器主体2的凹部10与功能部4之间以及凹部20与功能部4之间的任一方即可。此时,只要不使功能部4的电气部件等浸水、没水等,则水也可以接触功能部4的一部分的下部。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设置于底板23的流路26,而在凹部20与底板23之间形成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流路18、19,并且代替孔部11、12而使其与凹陷部27连通。在该情况下,功能部4不会浸水。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便器主体2的便池9的后方的凹部10、20内设置有底板3、23,但可以不必形成凹部10、20,也可以在便器主体2的平面上设置底板3、23。

另外,底板3、23包含在基部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在便器主体的便池堵塞而使得内部的水溢流的情况下,将溢出的水经由设置于便器主体的流路排出,来防止设置于便器主体的上表面的功能部浸水的水洗式便器。

附图标记说明:1、1a...水洗式便器;2...便器主体;3、23...底板;4...功能部;9...便池;10、20...凹部;11、12...孔部;13、14...突出部;18、19、26...流路;18a、19a...流入口;18b、19b...流出口;24、25...流路开口;27...凹陷部;28...排水开口;30...浮动开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