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9730发布日期:2018-06-30 09:5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当下对于城市的建设,人们越来越注重也越来越普及海绵城市,使得在雨季能够将城市内降雨雨水进行收集、蓄水以及净化,当需要水资源的时候,将已经储蓄的水资源进行释放加以利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为舒适的别墅生活,这也是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别墅区的原因,别墅区内的建设与生活的舒适感紧密相关,别墅区设计者往往会设计较多的风景,而风景离不开山水,则为了更好的风景,往往需要使用到较多的水资源,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合理的方式去处理水资源,使得既能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又可打造出舒适风景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使得具有合理处理水资源的方式,达到既能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又可打造出舒适风景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包括内具有集中储水腔和调节装置的景观池、设于每个别墅外围的积水暗沟以及连接积水暗沟和集中储水腔的连接管,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活动安装于景观池内且支撑集中储水腔底面的底板、驱动底板上升/下降以改变集中储水腔容积的升降驱动件以及控制升降驱动件运作以使景观池的水面高度恒定不变的水位传感器,且所述景观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管网相通的排水通道,当所述底板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使得所述排水通道与集中储水腔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别墅区设置景观池、积水暗沟、连接管以及排水通道,使得每个别墅处的雨水可从积水暗沟流经连接管,储存到景观池内,实现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目的,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同时,景观池内具有经调节装置调节而容积可变的集中储水腔,利用底板的升降,改变集中储水腔的深度和容积,当集中储水腔内的水量超过其最大容积时,即底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集中储水腔与排水通道相通,从而排出多余的水量,当集中储水腔内的水量不足使得景观池的水面高度下降时,抬升底板,即可减小集中储水腔的深度,从而确保景观池中的水面高度恒定不变,满足常年水位恒定不变的视觉效果,从而提升舒适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集中储水腔内活动安装有顶部具有开口的兜水箱,所述景观池与兜水箱之间安装有驱使兜水箱上升/下降的升降组件,且所述兜水箱处设置有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兜水箱以及升降兜水箱的升降组件,从而便于从集中储水腔内提取部分水量,因兜水箱内设置有加热管,可对兜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加速景观池内水分的蒸发,增加对别墅区的降温效果,进而提高生活的舒适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景观池的旋转手柄以及连接旋转手柄和兜水箱的连接绳,且所述兜水箱和景观池之间设置有定向滑移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旋转手柄、连接绳以及定向滑移结构,转动旋转手柄收卷连接绳,即可拉动兜水箱升降,结构简单,安装简单,且操作便利。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积水暗沟内位于与连接管的相连处安插固定有滤网,且所述积水暗沟的一侧具有倾斜朝上设置的排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滤网和排污口,防止过多的污物排入连接管内,导致连接管堵塞,影响排水结构的排水能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积水暗沟内位于排污口背向滤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可抵触积水暗沟底部的阀板,所述积水暗沟的顶部具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滤网以及抵触积水暗沟底部的阀板配合形成排污口所在的排污通道,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供高压介质通入排污通道的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阀板、排污通道以及通气孔,从通气孔处通入高压介质后,可驱使阀板转动至抵触积水暗沟的底部,从而形成排污通道,同时,高压介质将排污通道内的污物从排污口处吹出,从而实现便于排污的目的,同时加速水流至连接管的速度,提高连接管内的水压,进而实现疏通清淤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排污口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排污口轴向设置的凸棱,相邻两个所述凸棱之间形成储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棱形成储污槽,以便增加污物从排污口滑入积水暗沟内时的摩擦,限制污物流入积水暗沟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储污槽之间开设有水流通道,且相邻两个所述凸棱中的水流通道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水流通道并错位设置,从而使得水流通道蜿蜒设置,延长水流入积水暗沟时的轨迹,减缓排污口处水流动的速度,进而避免下流的水流速度过快,导致储污槽内的污物随水流动滑入积水暗沟中,提高排污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底板的上方覆盖有与景观池内侧壁环状连接的柔性隔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隔水件增加集中储水腔的密封性,防止集中储水腔中的水从底板与景观池之间的缝隙处漏出,同时可配合集中储水腔的容积变化。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每个别墅处的雨水可从积水暗沟流经连接管,储存到景观池内,实现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目的,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同时,景观池内具有经调节装置调节而容积可变的集中储水腔,当集中储水腔内的水量超过其最大容积时,集中储水腔与排水通道相通,从而排出多余的水量,当集中储水腔内的水量不足使得景观池的水面高度下降时,可减小集中储水腔的深度,从而确保景观池中的水面高度恒定不变,满足常年水位恒定不变的视觉效果,从而提升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积水暗沟截断排污口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排污口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积水暗沟正对排污口处的剖视图。

图中,1、景观池;11、集中储水腔;111、柔性隔水件;121、底板;122、升降驱动件;123、水位传感器;2、积水暗沟;21、盖板;211、通气孔;212、进水孔;22、滤网;23、排污口;231、凸棱;2311、储污槽;2312、水流通道;24、阀板;25、排污通道;3、连接管;4、排水通道;5、兜水箱;51、加热管;6、升降组件;61、机架;62、旋转手柄;63、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联排别墅地下雨水集中排放结构,包括一个设置于别墅群中央低洼处的景观池1和多个对应环设于每个别墅外的积水暗沟2,景观池1的侧壁始终保持垂直地面设置,在本实施例的图中,只显示有四个别墅,则相应具有四个积水暗沟2。景观池1中的上半部分为用于储水的集中储水腔11,集中储水腔11与每个积水暗沟2之间均连接有连接管3,连接管3埋设于别墅群的地下。景观池1内安装有调节集中储水腔11容积大小的调节装置,从而确保景观池1中的水面高度保持恒定不变。

集中储水腔11的底面为一个柔性隔水件111,柔性隔水件111与景观池1的内侧壁环状连接,且连接处位于连接管3所连接处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柔性隔水件111由凝胶材料制成,且与景观池1的内侧壁经环氧树脂粘连固定。

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柔性隔水件111的底板121、驱动底板121上升/下降的升降驱动件122以及控制升降驱动件122运作的水位传感器123,升降驱动件122和水位传感器123均连接有提供其工作电能的第一供能装置(图中未示意出)。底板121的边沿处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始终贴合景观池1的内壁,且位于柔性隔水件111的下方。底板121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同步运作的升降驱动件122,通过驱动底板121上升/下降,从而改变集中储水腔11的深度和容积,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122为液压缸,在图中仅显示三个升降驱动件122。水位传感器123设置于景观池1内壁靠近顶端处,与所有升降驱动件122相连,用于监测水面在景观池1内的高度并反馈给升降驱动件122,当水面高度下降时,启动升降驱动件122驱使底板121上升,当水面高度超出水位传感器123的设定时,启动升降驱动件122驱使底板121下降,从而确保集中储水腔11内的水面高度恒定不变。

景观池1的侧壁上靠近底部处开设有一个排水孔,排水孔与市政排水管网(图中未示意出)相通而形成一个排水通道4,而排水孔设置处的标准为,当底板121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排水通道4才与此时的集中储水腔11相通。

景观池1的集中储水腔11年内还安装有多个顶部具有开口的兜水箱5,每个兜水箱5内焊接固定有一个水平设置的层板,从而将兜水箱5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侧腔室用于装水,下侧腔室用于安置加热管51,加热管51与景观池1旁的第二供能装置(图中未示意出)相连,第二供能装置提供加热管51工作的电能。

每个兜水箱5均贴合集中储水腔11的内侧壁设置,且每个兜水箱5与景观池1的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定向滑移结构,定向滑移结构包括设于景观池1内侧壁处的T型滑块以及设于兜水箱5外侧壁处的T型滑槽,且T型滑块和T型滑槽均垂直景观池1内水平的方向设置,使得兜水箱5在景观池1内纵向滑移。

每个兜水箱5与景观池1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6,升降组件6包括一个架设于景观池1旁的机架61、转动连接于机架61上的旋转手柄62以及连接旋转手柄62和兜水箱5的连接绳63,转动旋转手柄62收卷连接绳63,即可拉动兜水箱5升降。

结合图3所示,每个积水暗沟2由混凝土贴合别墅的外围浇筑而成,积水暗沟2的纵截面呈矩形,使得积水暗沟2的顶部具有盖板21,积水暗沟2埋设于地下,且盖板21的外壁与地表齐平。积水暗沟2的底面向连接管3连接处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从而便于雨水集中流入连接管3。

结合图5所示,积水暗沟2中位于贴合连接管3的相连处安装有一个贯穿盖板21的滤网22,滤网22上均匀开设有滤孔(图中未示意出),且积水暗沟2的底部开设有供滤网22卡入的卡槽,从而将滤网22安插固定在积水暗沟2中。

结合图4所示,在积水暗沟2的一侧靠近滤网22处具有一个倾斜上升至地表的排污口23,排污口23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凸棱231,且每个凸棱231均垂直于排污口23的轴向设置,而相邻两个凸棱231之间形成一个储污槽2311,以便增加污物从排污口23滑入积水暗沟2内时的摩擦,同时,相邻两个储污槽2311之间开设有一个平行于排污口23轴向设置的水流通道2312,以便水流入积水暗沟2,同时相邻两个凸棱231中的水流通道2312错位设置,从而使得水流通道2312蜿蜒设置,延长水流入积水暗沟2时的轨迹,减缓排污口23处水流动的速度,进而避免下流的水流速度过快,导致储污槽2311内的污物随水流动滑入积水暗沟2中。

结合图5所示,积水暗沟2内位于排污口23背向滤网2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一个阀板24,且阀板24转动连接于盖板21处,阀板24的长度大于积水暗沟2的深度,从而使得积水暗沟2的底部可限制阀板24的转动,此时,阀板24抵触积水暗沟2的底部,且盖板21与滤网22以及抵触积水暗沟2的阀板24配合形成一个排污通道25,排污口23作为排污通道25的出口。积水暗沟2中盖板21上位于阀板24连接处与滤网22设置处之间开设有一个通气孔211,用于连接高压装置,使得高压介质从通气孔211通入排污通道25,且通气孔211具体设置于阀板24的转动连接处与阀板24贴合盖板21时自由端所在处之间,使得通入高压介质后,可驱使阀板24转动至抵触积水暗沟2的底部,从而形成排污通道25,同时,高压介质将排污通道25内的污物从排污口23处吹出。

参见图2所示,积水暗沟2的盖板21上位于排污通道25所对应处的其余处均开设有进水孔212,从而便于收集地表处的水流入积水暗沟2内。

使用本发明时,利用积水暗沟2、景观池1、连接管3以及排水通道4的布置,使得别墅区内的雨水依次经积水暗沟2和连接管3的作用,流入景观池1,经水位传感器123检测景观池1内水面高度,且当水量超出集中储水腔11的最大容积时,可从排水通道4排除,当水量减少至景观池1内水面高度下降时,驱使底板121上升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