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48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8种定型构件组装成的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基本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其中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发挥了相当作用。近年来各地已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田间配套建筑物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面广量大,其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使用效果。过去采用较多的装配式田间配套建筑物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规格小,形状较为复杂,预制与施工不便。

现有技术中,把凡是能在施工现场分解出来的部件,都事先在车间的生产线上按照统一标准做好,然后运到工地像“搭积木”一样装配起来,让建筑业走向工厂化,实现建造向制造的转变。在欧美和日本,建筑工业化的比例已高达50%~70%。

因此,发展农田水利装配式建筑物势在必行,机遇良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农田水利装配式建筑物预制构件规格小,形状较为复杂,构件拆分不合理、预制与施工不便,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该涵闸利用8种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定型构件,然后根据配套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用一种螺栓式的接插方式将这些构件组装成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达到构件通用、质量可靠、制作简单、安装快捷、易装易拆、维护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定型构件组装而成:底板、翼墙、闸首挡墙、闸框、闸门、门槽、涵管及涵管垫块,所述底板、闸首挡墙为两块,分别置于涵管两端,两个闸首挡墙为l型结构并相对设置,两个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之间夹持涵管垫块,两个闸首挡墙的竖直部分别设有接插涵管的涵管孔,所述涵管置于涵管垫块以及两个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之上,涵管两端分别置于两个闸首挡墙的涵管孔处;

所述底板为梯形结构,并置于l型闸首挡墙外侧,且底板的梯形上底与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拼接,每块底板的梯形两腰处分别设置翼墙;所述翼墙为l型结构,底板置于l型翼墙外侧,且其梯形腰部与翼墙的水平底部拼接,翼墙的竖直部端面与对应闸首挡墙的竖直部相连;

所述闸框、闸门、门槽均置于其中一块闸首挡墙的外侧,所述闸框包括两根立柱以及用于连接两立柱的横梁,所述横梁置于两立柱顶部,且两立柱与闸首挡墙的竖直部相连;所述闸门置于横梁下方,并通过螺杆与横梁中部相连;所述门槽为两个,分别置于闸门两侧,并与闸首挡墙的竖直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l型翼墙由l型翼墙a、l型翼墙b通过拼装而成,l型翼墙b紧邻闸首挡墙。

进一步地,所述l型翼墙的竖直部,其端部延伸有连接块,连接块与该竖直部形成l型,该连接块与对应闸首挡墙的竖直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涵管垫块以及两个闸首挡墙水平底部在与涵管接触处设有与涵管弧度相匹配的圆弧槽。

进一步地,所述门槽为l型,l型的拐角处与闸门侧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翼墙与闸首挡墙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闸框与闸首挡墙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门槽与闸首挡墙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闸首挡墙采用混凝土制成,所述闸门采用混凝土或铸铁制成,所述门槽采用混凝土或铸铁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涵管由若干涵管段连接构成,每个涵管段包括一中空筒体,筒体侧端面设承插口。

进一步地,各构件间垫有厚度不一的低发泡聚乙烯板。

本发明中的定型构件用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制作,构件组装采用螺栓式的接插方式,构件间垫有厚度不一的低发泡聚乙烯板。本发明通过设计定型构件,采用一种螺栓式的接插方式将这些构件组装成田间涵闸配套建筑物,从而实现田间配套建筑物设计与安装方式的创新,进一歩提高田间配套建筑物的质量与安装水平。

本发明能工艺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安装,满足农田水利现代化的需要,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涵闸配套建筑物中推广应用,提升了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技术含量,以实现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标准化、系列化。

本发明的全装配化田间涵闸,具有构件定型化、材料品质化、施工组装化、速度高效化、维修方便化等优点;可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斗、农渠级渠系定型田间涵闸配套建筑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翼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闸首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闸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涵管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1为本发明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的平面图;

图9-2为本发明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的剖面图;

图9-3为本发明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的立面图;

图中:1底板、2翼墙、3闸首挡墙、4闸框、5闸门、6门槽、7涵管、8涵管垫块、9圆弧槽、10门槽螺栓孔、11闸框螺栓孔、12翼墙的螺栓孔、13低发泡聚乙烯板、14螺栓、1-1限位块、2-1翼墙的水平底部、2-2翼墙的竖直部、2-3l型翼墙a、2-4l型翼墙b、2-5连接块、2-6连接板a、2-7连接板b、3-1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3-2闸首挡墙的竖直部、3-3涵管孔、4-1立柱、4-2横梁、5-1螺杆、7-1承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全装配式田间涵闸,包括以下定型构件组装而成:底板1、翼墙2、闸首挡墙3、闸框4、闸门5、门槽6、涵管7及涵管垫块8。涵管由若干涵管段连接构成,每个涵管段包括一中空筒体,筒体侧端面设承插口7-1。底板、闸首挡墙为两块,分别置于涵管两端,两个闸首挡墙为l型结构并相对设置,两个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3-1之间夹持涵管垫块,两个闸首挡墙的竖直部3-2分别设有接插涵管的涵管孔3-3,涵管置于涵管垫块以及两个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之上,涵管两端分别置于两个闸首挡墙的涵管孔处,涵管垫块以及两个闸首挡墙水平底部在与涵管接触处设有与涵管弧度相匹配的圆弧槽9。

底板为等腰梯形结构,并置于l型闸首挡墙外侧,且底板的梯形上底与闸首挡墙的水平底部拼接;底板的下底处,其底部设有限位块1-1,限位块为直角梯形状,其直角腰与底板下底端面齐平,其下底与底板底部连接。

每块底板的梯形两腰处分别设置翼墙,翼墙为l型结构,底板置于l型翼墙外侧,且其梯形腰部与翼墙的水平底部2-1拼接,翼墙的竖直部2-2端面延伸有连接块2-5,连接块与该竖直部形成l型,该连接块与对应闸首挡墙的竖直部连接。

闸框、闸门、门槽均置于其中一块闸首挡墙的外侧,闸框包括两根立柱4-1以及用于连接两立柱的横梁4-2,横梁置于两立柱顶部,且两立柱与闸首挡墙的竖直部相连。

闸门置于横梁下方,并通过螺杆5-1与横梁中部相连;门槽为两个,分别置于闸门两侧,并与闸首挡墙的竖直部相连,门槽为l型,l型门槽的拐角内侧与闸门侧部配合。

l型翼墙由l型翼墙a(2-3)、l型翼墙b(2-4)通过拼装而成,l型翼墙b紧邻闸首挡墙,连接块位于l型翼墙b端部。l型翼墙a、l型翼墙b在两者连接处,分别设有连接板a(2-6)、连接板b(2-7);在翼墙竖直部,两连接板的厚度之和等于竖直部的厚度,连接板a的内侧面与l型翼墙a竖直部的内侧面齐平,连接板b的外侧面与l型翼墙b竖直部的外侧面齐平;在翼墙水平底部,两连接板的厚度之和等于水平底部的厚度,连接板a的底面与l型翼墙a水平底部的底面齐平,连接板b的顶面与l型翼墙b水平底部的顶面齐平。连接板a(2-6)、连接板b(2-7)对接构成l型翼墙,在水平底部的连接板a、b处采用螺栓连接。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8种定型构件:

如图1所示,底板1:为一梯形板体,安放在坚硬的土基上。

如图2所示,翼墙2:呈l型结构的梯形墙体,便于填土,确保翼墙结构稳定。紧邻闸首挡墙的一端的侧向设计为l型,便于与闸首挡墙通过螺栓相连接。长度较长的翼墙可由两块以上的翼墙通过拼装而成,其中紧邻闸首挡墙的一端侧向设计为l型,便于与闸首挡墙通过螺栓相连接。

如图3所示,闸首挡墙3:呈l型结构的长方形墙体,便于墙后填土,确保翼墙结构稳定;闸首挡墙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间预留涵管孔,便于接插涵管。涵管孔两侧分别预留门槽螺栓孔10、闸框螺栓孔11、翼墙螺栓孔12。

如图4所示,闸框4:包括立柱与横梁,每侧立柱设几个螺栓孔,通过螺栓与闸首挡墙螺栓孔相连接。

如图5所示,闸门5:为一方形板体,可采用混凝土或铸铁制作。

如图6所示,门槽6:采用l型混凝土结构或铸铁制作,设有螺栓孔,便于与闸首挡墙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7所示,涵管7:包括一中空筒体,筒体侧端面设承插口。

如图8所示,涵管垫块8:呈半圆形结构,便于固定与支撑涵管。

组装涵闸的各定型构件主要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为确保止水与连接紧密,防止两个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硬连接而损坏构件或止水效果差,各构件间垫有厚度不一的低发泡聚乙烯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