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4861发布日期:2019-08-17 02:21阅读:8568来源:国知局
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地区的地下结构开挖施工,往往需要采取对基坑侧边采取支护措施,以保证基坑以外土体不向基坑内变形滑移。当地下室埋深较大或者基坑周边情况复杂对土体变形敏感的时候,经常采用内支撑加坑周灌注桩排桩或连续墙的支护方式。开挖施工时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施工好支护结构,然后,当地下室结构主体从基础底板开始往上施工时,利用已施工的主体结构进行基坑对边传力,逐步拆除支护结构的内支撑,这一过程称为换撑。

目前,换撑方法为:先施工围护结构,然后架设水平支撑,先施工一部分底板,完成后,在底板上设置支撑牛腿,然后架设斜支撑,完成后,挖土,施工其余部分底板,使底板之间完好结合,待底板达到一定强度后,使其水平支撑围护结构,拆除横支撑,施工上部结构。

然而在条件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人防工程中的口部,规范底板不允许留设施工缝,或者,考虑到地下结构的范围较大,为减小混凝土收缩效应的不利影响,地下结构平面中设置若干条上下贯通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在后期进行补浇。

后浇带的设置把地下室分割为多个独立区域,换撑所需的主体结构传力会被后浇带所隔断。不能有效传递和抵抗围护结构所受的外力,拆除支撑后将对底板和围护结构产生破坏影响,可能造成基坑坍塌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传递和抵抗围护结构所受的外力,避免拆除支撑后对底板和围护结构产生破坏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包括:

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钢构件,其夹设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之间;

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牛腿传力单元,其包括:两个牛腿和一个支撑件,两个所述牛腿分别固定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件水平地支撑于两个所述牛腿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牛腿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沿后浇带延伸方向还分布有多个第二钢构件,所述第二钢构件两端埋设于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混凝土中。

进一步地,在后浇带位置处,后浇带两侧的底板的主筋上焊接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同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筋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加强钢筋,并且,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直径相同,其长度为1m以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工地下结构的第一底板,在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第一牛腿,多个所述第一牛腿沿后浇带延伸方向分布;

b:在所述第一牛腿和围护体系之间架设斜支撑件;

c:施工第二底板,并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第二牛腿,所述第二牛腿与所述第一牛腿一一对应;

d:沿后浇带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放置多个第一钢构件,所述第一钢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接触;

e:拆除所述斜支撑件;

f:在所述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之间架设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步骤c中,两个所述牛腿与所述支撑件的接触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步骤a中,还包括,沿后浇带延伸方向埋设多个第二钢构件,所述第二钢构件的长度方向与后浇带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钢构件的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混凝土中;步骤c中,还包括,将所述第二钢构件的另一端埋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混凝土中。

进一步地,步骤a中,还包括,在后浇带位置处,所述第一底板中的主筋上焊接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同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筋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加强钢筋,并且,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直径相同,其长度为1m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基坑工程中小分块底板强度不足、后浇带无法有效传力的问题;保证基坑安全,浇注的底板不被影响破坏;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底板的分块,最大程度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施工方法中第一底板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灌注桩,2.第一钢构件,3.牛腿传力单元,301.支撑件,302.第一牛腿,303.第二牛腿,4.第一底板,5.第二底板,6.后浇带,7.第二钢构件,8.主筋,9.加强钢筋,10.水平支撑,11.斜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基坑底板后浇带传力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沿后浇带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钢构件2,其夹设于后浇带6两侧的底板之间,夹设于第一底板4和第二底板5之间,第一钢构件2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4和第二底板5的端面全面贴合,以保证传力均匀;第一钢构件2高度应小于后浇带6的高度,以让出预留钢筋为准;第一钢构件2可以为工字钢、h型钢或用钢板拼装焊接而成;第一钢构件2设置的间距根据围护结构的类型、开挖深度、分块底板等尺寸等通过受力计算确定。

沿后浇带6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牛腿传力单元3,其包括:固定在第一底板4的上表面的第一牛腿302,固定在第二底板5的上表面的第二牛腿303,水平地支撑于第一牛腿302和第二牛腿303之间的支撑件301。

上述后浇带传力结构的施工方法,参考图5,包括如下步骤:

a: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10;

b: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第一底板4,在第一底板4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第一牛腿302,多个所述第一牛腿302沿后浇带6延伸方向分布;

c:在所述第一牛腿302和围护体系之间架设斜支撑件11,斜支撑件11一端接触第一牛腿302,另一端可以接触灌注桩1上的冠梁(图未示);

d:施工第二底板5,并在所述第二底板5的上表面设置多个第二牛腿303,所述第二牛腿303与所述第一牛腿302一一对应,第二牛腿303中混凝土强度比第二底板5中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等级,加早强剂;

e:沿后浇带6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底板4和第二底板5之间放置多个第一钢构件2,所述第一钢构件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4和第二底板5接触;

f:将围护结构侧的传力带等有条件施工的结构与底板一起浇筑,便于砼及早达到强度,起到稳定围护结构目的,待第一钢构件2受力后,拆除所述斜支撑件11;

g:在所述第一牛腿302和第二牛腿303之间架设支撑件301,所述支撑件301水平设置;

h:待牛腿传力单元3受力后,由下往上,逐层拆除水平支撑10,并施工第一底板4和第二底板5的上部结构,在拆除水平支撑10时增加基坑变形监测的频率,至少每日一测,发现变形达到报警值时立即停止拆撑作业,做好进行回顶的准备;

j:分段取出第一钢构件2,拆除部位立即投入人员施工钢筋模板混凝土,减少结构无支撑的时间,后浇带6浇筑完成后,强度达到后,拆除牛腿传力单元3。

第一牛腿302在施工第二底板5之前用于基坑内的斜支撑,卸除斜支撑后,将其再次利用到底板的水平传力结构中来,增强了底板的水平传力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方便拆除第一钢构件2。

第一牛腿302先用于斜支撑,所以其用于支撑的平面与水平面呈一夹角,为便于后面架设支撑件301,确保支撑件301受力均衡,第二牛腿303用于支撑的平面与第一牛腿302用于支撑的平面平行设置。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增强底板的水平传力结构的稳定性。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沿后浇带6延伸方向还分布有多个第二钢构件7,所述第二钢构件7两端埋设于后浇带6两侧的底板的混凝土中。第二钢构件7可以为工字钢、h型钢或用钢板拼装焊接而成。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增强底板的水平传力结构的稳定性。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在后浇带6位置处,后浇带6两侧的底板的主筋8上焊接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强钢筋9,所述加强钢筋与所述主筋8同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筋8两侧均固定有一个加强钢筋9,并且,所述加强钢筋9与所述主筋8直径相同,其长度为1m以上,优选地,选用2m长的加强钢筋9。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沿后浇带6延伸方向还分布有多个第二钢构件7,所述第二钢构件7两端埋设于后浇带6两侧的底板的混凝土中。第二钢构件7可以为工字钢、h型钢或用钢板拼装焊接而成。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