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9732发布日期:2018-06-30 09:5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日益增多。不少城市的生活污水均排放至城市中的河流中,从而对河流造成了污染。但是,对河道中的污水进行处理时,往往采用大规模全部河水同时进行处理的方式,从而设备和资金投入均较大,且效果还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它具有投入小、效果佳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包括河道,该河道的左侧和右侧均具有堤岸,堤岸上均设有排污管,

所述排污管等间距设置,且位于左侧的排污管和位于右侧的排污管对称设置;

所述河道的底部设有若干沿左右走向的轨道,轨道上滑动设置有滑车,滑车上设有可升降的处理箱,处理箱上部开口、下部和四周均封闭,同时,处理箱的宽度为该河道的宽度的1/3—1/2,且处理箱的高度为河道的深度的1/3—1/2;

所述处理箱内设有投药设备。

所述河道内设有若干应急橡皮闸门。

所述处理箱内设有可滑动的隔板,隔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该河道内水流的方向。

所述处理箱的外部呈船形。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投入小、效果佳。本发明的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情况对每个排污管排出的污水进行单独处理,待处理符合要求后,处理箱下降,处理后的水混入河水中。如此,不需要全部处理河水,降低了处理费用,且针对性较强,处理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中:

10、河道;

20、堤岸;

30、排污管;

40、轨道;

50、滑车;

60、处理箱,61、隔板;

70、投药设备;

80、应急橡皮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单元式河道治理系统,包括河道10。该河道10的左侧和右侧均具有堤岸20,堤岸20上均设有用于排出城市污水的排污管30。

进一步的讲:

排污管30等间距设置,且位于左侧的排污管30和位于右侧的排污管30对称设置。

该河道10的底部设有若干沿左右走向的轨道40。即,轨道40的走向垂直于该河道10的走向。轨道40上滑动设置有滑车50。滑车50可以通过拉绳连接至电机等动力系统从而能够电动驱动滑车50进行滑动。滑车50上设有电动驱动的可升降的处理箱60。处理箱60上部开口、下部和四周均封闭。同时,处理箱60的宽度为该河道10的宽度的1/3—1/2,且处理箱60的高度为河道10的深度的1/3—1/2。需要注意的是,前述处理箱60和河道10的宽度等指标的比较,主要是确保滑车50在该河道10内具有左右滑动的空间,亦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

处理箱60内设有投药设备70。投药设备70可以是常见的设备,不再赘述,且最好采用自动控制投药的设备。

这样,当某个排污管30排出的污水质量较差时,可以通过左右移动该滑车50,且升起相应的处理箱60,使该排污管30排出的污水流至该处理箱60内而不能进入该河道10内。接着,该处理箱60内的投药设备70启动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符合要求后,该处理箱60下降,处理好的污水进入该河道10内。如果经过药物处理后污水仍然不能达标,则可以通过水泵等设备将该处理箱60内的污水抽至城市污水处理厂中进一步处理。显然,在处理某个排污管30排出的污水时,该河道10内的水仍然能够正常流动。

优化的:

该河道10内设有若干应急橡皮闸门80。即,当某个排污管30的污水不合格而误排至该河道10内之后,可以将该排污管30的上游和下游的某些应急橡皮闸门80升起,从而对封闭后的某段河道10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处理箱60内设有可滑动的隔板61,隔板61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该河道10内水流的方向。即,隔板61将相应的处理箱60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处理腔,可以根据情况,使污水流至相应的处理箱60的某个处理腔内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处理的针对性和提升处理效率。

处理箱60的外部呈船形。也可以说,从上向下看,处理箱60的前后两端均为尖头状,从而在处理箱60升起后,不易引起在该河道10内的水的冲击下而处理箱60翻倒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