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及其建筑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47383发布日期:2018-08-24 19:2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的施工方法及其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及其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为在现场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需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整个结构连成整体。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是,浇筑外墙1后,在预留后浇带2处的外侧用砖垒起围挡3’,回填土,在预留后浇带处2的内侧支模,浇筑后浇带。这样的施工方法大大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及工程质量。由于围档的强度低,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档有坍塌的可能,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需要另外购置砖,增加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必须清运干净,增加了运输成本,或者,当作回填土填埋,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由于导墙的强度高,即使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导墙也不容易坍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需要另外购置砖,降低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有了新用途,不但避免了浪费,而且,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由于导墙的强度高,即使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导墙也不容易坍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需要另外购置砖,降低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有了新用途,不但避免了浪费,而且,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就方法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外墙时,在后浇带的外侧浇筑导墙,所述导墙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

在用模板进行外墙支模的同时,也进行导墙支模。

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按施工缝做法预埋钢板止水带。

浇筑外墙混凝土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

将密目钢板网与钢板止水带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

钢板止水带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

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处满焊。

在外墙和导墙的重叠处设置隔板。

在进行导墙支模前,在导墙的基础上竖向埋置钢筋柱。

外墙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浇捣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和密目钢板网处的混凝土要确保密实。

在每次外墙浇筑后,先将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混给均匀后,再进行导墙浇筑。

导墙浇筑从下至上依次进行。

相邻两次浇筑的导墙之间竖向埋置钢筋柱。

在每次进行导墙浇筑的过程中,将钢筋杆横置于导墙内。

钢筋杆的长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小于导墙的宽度。

钢筋杆靠近外墙设置。

钢筋柱用长度与导墙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

钢筋条位于钢筋杆的外侧。

外墙和导墙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支模和浇筑。

清理干净外墙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

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

清理干净后浇带底部的垃圾和积水。

后浇带的模板与外墙紧密结合。

后浇带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

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

拆模后将后浇带覆盖并及时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待后浇带混凝土充分干燥、且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

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

防水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防水层。

在先完成大面外墙防水施工后,在后浇带两侧各一米位置先砌240mm厚实心砖墙分隔。

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完成后,后浇带位置外墙防水与大面先行施工的防水在分隔墙内做好搭接。

本发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浇筑外墙时,在后浇带的外侧浇筑导墙,所述导墙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的技术手段,所以,该施工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由于导墙的强度高,即使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导墙也不容易坍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需要另外购置砖,降低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有了新用途,不但避免了浪费,而且,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用模板进行外墙支模的同时,也进行导墙支模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快施工的进度。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按施工缝做法预埋钢板止水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浇筑外墙混凝土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混凝土的流失。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将密目钢板网与钢板止水带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浇筑质量。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钢板止水带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降低用料成本。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处满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更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外墙和导墙的重叠处设置隔板的技术手段,所以,外墙和导墙之间可以生产相对移动,有利于外墙和导墙的自然伸缩。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进行导墙支模前,在导墙的基础上竖向埋置钢筋柱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稳定性。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外墙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浇捣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和密目钢板网处的混凝土要确保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外墙的浇筑质量。

1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每次外墙浇筑后,先将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混给均匀后,再进行导墙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导墙的浇筑质量。

1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导墙浇筑从下至上依次进行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实施导墙的浇筑。

1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相邻两次浇筑的导墙之间竖向埋置钢筋柱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强度。

1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每次进行导墙浇筑的过程中,将钢筋杆横置于导墙内;钢筋杆的长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小于导墙的宽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进一步增大导墙的强度,而且,可借助外墙有效地保护后浇带。

1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钢筋杆靠近外墙设置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杆的支撑作用。

1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钢筋柱用长度与导墙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的技术手段,所以,极大地提高导墙的强度。

1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钢筋条位于钢筋杆的外侧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条的作用。

1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外墙和导墙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支模和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导墙的作用。

1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清理干净外墙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后浇带底部的垃圾和积水;后浇带的模板与外墙紧密结合;后浇带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浇筑质量。

2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的支撑强度。

2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拆模后将后浇带覆盖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待后浇带混凝土充分干燥、且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强度。

2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防水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防水层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防水性能。

2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先完成大面外墙防水施工后,在后浇带两侧各一米位置先砌240mm厚实心砖墙分隔;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完成后,后浇带位置外墙防水与大面先行施工的防水在分隔墙内做好搭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加快施工的进度。

就结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建筑结构,包括外墙,在后浇带的外侧浇筑有导墙,所述导墙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

所述外墙和所述导墙的重叠处设置有隔板。

所述导墙与该导墙的基础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并构成一体。

外墙的混凝土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和密目钢板网处的混凝土密实。

所述导墙的浇筑料均匀。

所述导墙从下至上分为多段。

相邻两段的导墙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

每段所述导墙内横向埋置有钢筋杆。

所述钢筋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浇带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墙的宽度。

所述钢筋杆靠近外墙设置。

所述钢筋柱可用长度与导墙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

所述钢筋条位于钢筋杆的外侧。

所述外墙与所述后浇带之间预埋钢板止水带。

在后浇带两侧安装有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

所述密目钢板网与所述钢板止水带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

所述钢板止水带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

所述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处满焊。

后浇带的浇筑料是微膨胀混凝土。

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

所述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

所述后浇带的表面包覆有防水附加层。

所述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

所术防水附加层覆盖有防水层。

本发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建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后浇带的外侧浇筑有导墙,所述导墙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的技术手段,所以,该建筑结构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由于导墙的强度高,即使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导墙也不容易坍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需要另外购置砖,降低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有了新用途,不但避免了浪费,而且,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墙和所述导墙的重叠处设置有隔板的技术手段,所以,外墙和导墙之间可以生产相对移动,有利于外墙和导墙的自然伸缩。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导墙与该导墙的基础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并构成一体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稳定性。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外墙的混凝土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和密目钢板网处的混凝土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外墙的浇筑质量。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导墙的浇筑料均匀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导墙的浇筑质量。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导墙从下至上分为多段;相邻两段的导墙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强度。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每段所述导墙内横向埋置有钢筋杆;所述钢筋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浇带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墙的宽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进一步增大导墙的强度,而且,可借助外墙有效地保护后浇带。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筋杆靠近外墙设置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杆的支撑作用。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筋柱可用长度与导墙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的技术手段,所以,极大地提高导墙的强度。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筋条位于钢筋杆的外侧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条的作用。

1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墙与所述后浇带之间预埋钢板止水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1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后浇带两侧安装有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混凝土的流失。

1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密目钢板网与所述钢板止水带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浇筑质量。

1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钢板止水带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降低用料成本。

1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处满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更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1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后浇带的浇筑料是微膨胀混凝土;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浇筑质量。

1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的支撑强度。

1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后浇带的表面包覆有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所术防水附加层覆盖有防水层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及其建筑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建筑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在浇筑地下室外墙和导墙时支模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导墙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在浇筑后浇带时支模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建筑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模板;

1~外墙;

2~后浇带;

3~导墙;

3'~围挡;

4~防水层;

5~钢板止水带;

6~密目钢板网;

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外墙1时,在后浇带2的外侧浇筑导墙3,所述导墙3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浇筑外墙时,在后浇带的外侧浇筑导墙,所述导墙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的技术手段,所以,该施工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由于导墙的强度高,即使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导墙也不容易坍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需要另外购置砖,降低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有了新用途,不但避免了浪费,而且,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2至图3所示,在用模板0进行外墙1支模的同时,也进行导墙3支模。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用模板进行外墙支模的同时,也进行导墙支模的技术手段,所以,可进一步快施工的进度。

如图2至图3所示,外墙1与后浇带2之间按施工缝做法预埋钢板止水带5。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按施工缝做法预埋钢板止水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如图2至图3所示,浇筑外墙混凝土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6。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浇筑外墙混凝土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混凝土的流失。

如图2至图3所示,将密目钢板网6与钢板止水带5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将密目钢板网与钢板止水带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浇筑质量。

如图2至图3所示,钢板止水带5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钢板止水带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降低用料成本。

如图2至图3所示,钢板止水带5的连接处满焊。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处满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更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如图2至图3所示,在外墙1和导墙3的重叠处设置隔板。

本实施方式案由于采用了在外墙和导墙的重叠处设置隔板的技术手段,所以,外墙和导墙之间可以生产相对移动,有利于外墙和导墙的自然伸缩。

如图2至图3所示,在进行导墙3支模前,在导墙3的基础上竖向埋置钢筋柱3-1。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进行导墙支模前,在导墙的基础上竖向埋置钢筋柱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稳定性。

如图2至图3所示,外墙1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浇捣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5和密目钢板网6处的混凝土要确保密实。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外墙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浇捣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和密目钢板网处的混凝土要确保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外墙的浇筑质量。

如图2至图3所示,在每次外墙1浇筑后,先将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混给均匀后,再进行导墙3浇筑。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每次外墙浇筑后,先将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混给均匀后,再进行导墙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导墙的浇筑质量。

如图2至图3所示,导墙3浇筑从下至上依次进行。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导墙浇筑从下至上依次进行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实施导墙的浇筑。

如图2至图3所示,相邻两次浇筑的导墙3之间竖向埋置钢筋柱3-1。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相邻两次浇筑的导墙之间竖向埋置钢筋柱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强度。

如图2至图3所示,在每次进行导墙3浇筑的过程中,将钢筋杆3-2横置于导墙3内。

钢筋杆3-2的长度大于后浇带2的宽度,小于导墙3的宽度。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每次进行导墙浇筑的过程中,将钢筋杆横置于导墙内;钢筋杆的长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小于导墙的宽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进一步增大导墙的强度,而且,可借助外墙有效地保护后浇带。

如图2至图3所示,钢筋杆3-2靠近外墙1设置。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钢筋杆靠近外墙设置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杆的支撑作用。

如图2至图3所示,钢筋柱3-1用长度与导墙3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钢筋柱用长度与导墙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的技术手段,所以,极大地提高导墙的强度。

如图2至图3所示,钢筋条位于钢筋杆3-2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钢筋条位于钢筋杆的外侧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条的作用。

如图2至图5所示,外墙1和导墙3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2支模和浇筑。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外墙和导墙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支模和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导墙的作用。

如图4至图5所示,清理干净外墙1与后浇带2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

清理干净后浇带2内钢筋上的附着物。

清理干净后浇带2底部的垃圾和积水。

后浇带2的模板与外墙1紧密结合。

后浇带2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清理干净外墙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后浇带底部的垃圾和积水;后浇带的模板与外墙紧密结合;后浇带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浇筑质量。

如图4至图5所示,外墙1的后浇带2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的支撑强度。

如图4至图5所示,拆模后将后浇带2覆盖并及时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待后浇带2混凝土充分干燥、且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拆模后将后浇带覆盖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待后浇带混凝土充分干燥、且墙体表面缺陷处理及螺杆孔封闭处理后施工防水附加层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强度。

如图4至图5所示,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

防水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防水层4。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防水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防水层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防水性能。

在先完成大面外墙防水施工后,在后浇带两侧各一米位置先砌240mm厚实心砖墙分隔。

如图4至图5所示,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完成后,后浇带位置外墙防水与大面先行施工的防水在分隔墙内做好搭接。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先完成大面外墙防水施工后,在后浇带两侧各一米位置先砌240mm厚实心砖墙分隔;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完成后,后浇带位置外墙防水与大面先行施工的防水在分隔墙内做好搭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加快施工的进度。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建筑结构,在后浇带2的外侧浇筑有导墙3,所述导墙3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后浇带的外侧浇筑有导墙,所述导墙的用料是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的技术手段,所以,该建筑结构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由于导墙的强度高,即使在回填土压力的作用下,导墙也不容易坍塌,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不需要另外购置砖,降低了建筑成本,浇筑墙体时产生的废料和/或浇筑墙体后剩下的余料有了新用途,不但避免了浪费,而且,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如图5所示,所述外墙1和所述导墙3的重叠处设置有隔板。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墙和所述导墙的重叠处设置有隔板的技术手段,所以,外墙和导墙之间可以生产相对移动,有利于外墙和导墙的自然伸缩。

如图5所示,所述导墙3与该导墙3的基础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3-1并构成一体。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导墙与该导墙的基础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并构成一体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外墙1的混凝土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5和密目钢板网6处的混凝土密实。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外墙的混凝土密实,尤其是钢板止水带和密目钢板网处的混凝土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外墙的浇筑质量。

如图5所示,所述导墙3的浇筑料均匀。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导墙的浇筑料均匀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提高导墙的浇筑质量。

如图5所示,所述导墙3从下至上分为多段。

相邻两段的导墙3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3-1。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导墙从下至上分为多段;相邻两段的导墙之间竖向埋置有钢筋柱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大导墙的强度。

如图5所示,每段所述导墙3内横向埋置有钢筋杆3-2。

所述钢筋杆3-2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浇带2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墙3的宽度。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每段所述导墙内横向埋置有钢筋杆;所述钢筋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后浇带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墙的宽度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可进一步增大导墙的强度,而且,可借助外墙有效地保护后浇带。

如图5所示,所述钢筋杆3-2靠近外墙1设置。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筋杆靠近外墙设置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杆的支撑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钢筋柱3-1可用长度与导墙3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筋柱可用长度与导墙高度相当的钢筋条代替的技术手段,所以,极大地提高导墙的强度。

所述钢筋条位于钢筋杆3-2的外侧。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钢筋条位于钢筋杆的外侧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充分发挥钢筋条的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外墙1与所述后浇带2之间预埋钢板止水带5。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墙与所述后浇带之间预埋钢板止水带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如图5所示,在后浇带两侧安装有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6。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在后浇带两侧安装有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防止混凝土的流失。

如图5所示,所述密目钢板网6与所述钢板止水带5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密目钢板网与所述钢板止水带焊接在一起并固定牢固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浇筑质量。

如图5所示,所述钢板止水带5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钢板止水带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mm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降低用料成本。

如图5所示,所述钢板止水带5的连接处满焊。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钢板止水带的连接处满焊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更有效地防止外墙与后浇带之间渗水。

如图5所示,后浇带2的浇筑料是微膨胀混凝土。

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后浇带的浇筑料是微膨胀混凝土;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后浇带的浇筑质量。

如图5所示,所述外墙1的后浇带2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同时浇筑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外墙的后浇带与地下室顶板的后浇带的支撑强度。

如图5所示,所述后浇带2的表面包覆有防水附加层。

所述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

所术防水附加层覆盖有防水层4。

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后浇带的表面包覆有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宽度的两边各大于后浇带300mm以上;所术防水附加层覆盖有防水层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提高防水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