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修孔封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7381发布日期:2018-08-24 19:2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吊抓斗的检修孔封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配桔瓣式垃圾抓斗的桥式起重机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之一。该设备布置在厂房内垃圾池的上方,对堆积在垃圾池内的生活垃圾进行进行投料、搬运、搅拌、取物和称量等作业。一般情况垃圾抓斗吊都是设置2台,每台均按24小时连续作业设计,工作强度极大,桔瓣式垃圾抓斗保养、维修较为频繁,故2台垃圾抓斗吊都会配置3台垃圾抓斗,以此确保垃圾抓斗保养、维修作业不影响电厂机组的运行。

为方便垃圾抓斗的更换,常规设计是在垃圾池的一端设置检修平台,在平台上开设检修孔,在需要进行更换作业时,垃圾抓斗吊大车行驶至检修孔上方,将抓斗从检修孔放落至可通行汽车的垃圾池卸车平台,通过平板车运出厂方进行保养维修,同时将备用抓斗运至此处进行安装,及时投入到作业中。

垃圾池里要用垃圾吊进行24小时作业,垃圾吊抓斗要经常检修维护。考虑到垃圾抓斗在故障状态下进行维修或更换作业,检修孔口径一般不能小于5米见方,这就需要考虑在不进行抓斗更换作业时,对检修孔进行封盖,还要保证一定的密封性,防止垃圾池的臭气从检修孔散出。此开孔大部分时间需遮盖并密封,而且需要打开时要保证安全和效率。

目前各垃圾电厂的处理办法,基本都是设置一整块钢板对检修孔进行封盖,会带来以下问题:

1、钢盖板的尺寸一般不会小于5米见方,钢盖板的提起和放下作业需在运行工人的参与下由垃圾抓斗吊的大车来完成,作业过程极不方便,也存在较大的安装隐患;

2、因钢盖板面积较大,提起和放下的作业精度不能保证,检修孔四周的密封条极易遭到破坏,使钢盖板的密封性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提高检修孔盖板提起和放下作业的安全性、密封效果和工作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修孔封盖装置,包括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相互拼接为一个可罩设于所述检修孔外部的整体,并在所述拼接处铰接,二者可相互转动;旋转支座,所述旋转支座包括转动连接的转动部和固定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检修孔外部;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固定于检修孔的外部,并于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部相连接;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的两侧;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两侧,且与所述滚轮相适配;所述提升组件在工作时可带动所述第二盖板绕所述旋转支座的固定部转动并向上开启,进而带动第一盖板通过所述滚轮沿所述导轨移动,将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折叠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拼接后形成的整体盖板,可将检修孔进行日常封盖,两者之间通过铰链或其它方式进行铰接,通过提升组件跟第二盖板进行连接后,可以拉动第二盖板,进而实现两个盖板的折叠,为了方便第一盖板的活动,在第一盖板的两侧设置有滚轮,并且在检修孔外部两个盖板的两侧设置导轨,滚轮可以在导轨上滑动或滚动,这样一来,当提升组件拉动第二盖板时,第二盖板通过铰链可以带动第一盖板的一端向上抬起,同时第二盖板通过旋转支座的支撑可以绕旋转支座的固定部转动,而第一盖板的另一端通过滚轮支撑于导轨上,并沿导轨移动,当提升组件逐渐提升时,最终将实现两个盖板逐渐将检修孔打开,并且在检修孔的靠近提升组件的一侧折叠起来;当需要对检修孔进行封堵时,再启动提升组件将第二盖板缓缓下放,利用盖板的自重,即可将两个盖板再回到提升前的封盖状态。整个设备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免去人工操作带来的危险,保证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所述滚轮为两个,设于远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滚轮和所述导轨其中之一设有凹槽,另一者可置于该凹槽中。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拼接处,设置有可将拼接处的缝隙进行封堵的橡胶条。

进一步,所述检修孔为矩形,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拼接后形成一个可折叠的矩形板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部的周向,除所述拼接处外,均设有条形密封垫。

进一步,所述检修孔封盖装置还包括法兰框,所述法兰框由设于所述检修孔四周的角钢围成,在所述角钢的上表面固定有条形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密封垫的内侧和/或外侧。

进一步,所述旋转支座为两个,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的底部,并且两个所述旋转支座距离检修孔的边缘为预设尺寸;

所述活动部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于预设的底座上,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面设有交错布置的加强筋。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塔架、钢丝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及卷扬机,

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栓系部;

所述塔架设于所述检修孔的外部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的地面上,所述第一滑轮设于所述塔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滑轮设于所述塔架的底部,所述卷扬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检修孔的外部,并且所述塔架位于所述卷扬机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栓系部,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卷扬机的卷筒,所述钢丝绳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

进一步,所述栓系部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顶面的拉环,并且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中部并且靠近所述拼接处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检修孔封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检修孔封盖装置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h-h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x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y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z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7中p-p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3中m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件号表示为:

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检修孔,4、旋转支座,5、提升组件,6、滚轮,7、导轨,8、橡胶条,9、密封垫,10、法兰框,11、挡块,12、加强筋,13、铰链,14、拉手,21、栓系部,41、转动部,42、固定部,43、销轴,51、塔架,52、钢丝绳,53、第一滑轮,54、第二滑轮,55、卷扬机,61、凹槽,62、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考图1至图9,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检修孔封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检修孔封盖装置的顶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h-h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x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中y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中z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7中p-p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3中m处放大示意图。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检修孔3封盖装置,包括;第一盖板1及第二盖板2,所述第一盖板1和所述第二盖板2相互拼接为一个可罩设于所述检修孔3外部的整体,并在所述拼接处铰接,二者可相互转动;旋转支座4,所述旋转支座4包括转动连接的转动部41和固定部42,所述转动部41与所述第二盖板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固定部42固定于所述检修孔3外部;提升组件5,所述提升组件5固定于检修孔3的外部,并于所述第二盖板2的顶部相连接;滚轮6组件,该滚轮6组件包括滚轮6和固定轴62,所述滚轮6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相对的两侧;所述固定轴62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1的相对两侧,所述滚轮6与所述固定轴62转动连接;导轨7,所述导轨7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的两侧,且与所述滚轮6相适配;所述提升组件5在工作时可带动所述第二盖板2绕所述旋转支座4的固定部42转动并向上开启,进而带动第一盖板1通过所述滚轮6沿所述导轨7移动,将所述第一盖板1和所述第二盖板2折叠在一起。

其中,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可以分别切割为矩形板后,用两个板的其中一条直边进行拼接,在拼接处,可以用铰链13连接,也可以两个板上预先焊接销孔,拼接后用销钉插入的方式实现两个板的铰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拼接后两者能相对转动即可,当然,其转动方向为提起第二盖板2的时候,第一盖板1可以相对第二盖板2进行转动。另外,图2所示的拼接方式为直边拼接,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拼接处也可以用其它各种拼接形式,比如第一盖板1的拼接边为向内凹陷的弧形,而第二盖板2的拼接边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两者可以相互嵌入,也是可以的,类似的原理下,两个板的拼接边的形式多样,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盖板1是在第二盖板2的带动下而跟随运动,所以第二盖板2相当于一个主动件,第一盖板1相当于一个被动件。在第二盖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支座4,具体来说,该旋转支座4位于远离第一盖板1的位置,并且在检修孔3的外部设置为佳,该旋转支座4包括转动部41、固定部42,两者可以通过销轴43转动连接,固定部4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检修孔3外部的预埋件上,也可以固定于检修孔3外的固定底座上,而转动部4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盖板2的端部的底面上;当提升装置提升时,第二盖板2可以以旋转支座4为支点进行转动。

当第二盖板2被提升进而带动第一盖板1运动时,为了保证盖板运动的顺畅,在第一盖板1的两侧设置滚轮6组件,该滚轮6组件尽量设于远离两个盖板的拼接处的一端,也即远离所述第二盖板2的一端的两侧;可以一边一个,也可以一边多个。以便于滑动时不与轨道干涉。该滚轮6组件包括滚轮6和固定轴62,固定轴62的一端焊接于第一盖板1的底面上,另一端可以通过轴承的与滚轮6转动连接,滚轮6的下面设有导轨7,导轨7可以固定安装于检修孔3外部的预埋板上,当第一盖板1的拼接端被第二盖板2带起时,通过滚轮6组件或者滚轮6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沿着导轨7移动,进而实现两个盖板的折叠,并最终打开检修孔3。

为了保证滚轮6在导轨7上保持直线运动,防止脱轨,可以在所述滚轮6和所述导轨7的其中之一设有凹槽61,另一者可置于该凹槽61中。如图9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凹槽61设于滚轮6上,导轨7的上部嵌入该凹槽61中,通过凹槽61的导向,可以避免脱轨,实现直线运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盖板1和所述第二盖板2的拼接处,设置有可将拼接处的缝隙进行封堵的橡胶条8。通过设置橡胶条8,可以将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拼接处的缝隙进行封堵,防止检修孔3内的臭气通过缝隙散发到外面,同时也可以防止检修孔3外部的灰尘进入,还可以防止雨水的进入。

一般来说,检修孔3均为5m左右见方的孔,所以为了节省材料及加工难度,所述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可以根据检修孔3的形状设计为矩形,并且所述第一盖板1和所述第二盖板2拼接后形成一个可折叠的矩形板结构能够把检修孔3罩住即可。

为了防止外部的雨水从盖板的四周进入检修孔3,同时也为了防止检修孔3中的臭气通过盖板的四周散发到外部,所述第一盖板1和所述第二盖板2的底部的周向,除所述拼接处外,均设有条形密封垫9,如图4所示。该密封垫9可以预先安装于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上,也可以预先安装于检修孔3外部的周沿上,优选安装在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上。

由于盖板一般很大,所以其重量也相应较大,为了保证安装的牢固,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所述检修孔3封盖装置还包括法兰框10,所述法兰框10由设于所述检修孔3四周的角钢围成,这样在盖板盖住检修孔3时会更加牢固,不会由于经常开闭而破坏检修孔3的边沿。

为了对密封垫9进行保护,也为了增加密封效果,在所述角钢的上表面固定有条形挡块11,所述挡块11位于所述密封垫9的内侧和/或外侧。

由于盖板的重量较大,所以所述旋转支座4可以设计为两个,对称的设于所述第二盖板2的一端的底部,这样可以使得盖板的运动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扭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旋转支座4距离检修孔3的边缘为预设尺寸,该预设尺寸为两者折叠后能尽可能的完全打开检修孔3,同时在两个盖板折叠后,第一盖板1与竖直方向仍有一定的夹角,这样可以在下防盖板的时候,两个盖板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而自然滑动,不会卡死。

为了保证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整体刚度,所述第一盖板1和所述第二盖板2的底面设有交错布置的加强筋12,如图4所示。

上述提升组件5其具体实施方式也有多种,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组件5包括塔架51、钢丝绳52、第一滑轮53、第二滑轮54及卷扬机55,所述第二盖板2上设有栓系部21;该栓系部21尽量设于靠近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拼接处,以达到更好的受力效果,节省能源。所述栓系部21可以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盖板2顶面的拉环,并且位于所述第二盖板2的中部并且靠近所述拼接处的位置。

所述塔架51设于所述检修孔3的外部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的一侧的地面上,所述第一滑轮53设于所述塔架51的顶部,一般该第一滑轮53的高度要高于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高度,以确保能将两个盖板完全折叠。所述第二滑轮54设于所述塔架51的底部,所述卷扬机55固定安装于所述检修孔3的外部,并且所述塔架51位于所述卷扬机55和所述第二盖板2之间;所述钢丝绳5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栓系部21,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卷扬机55的卷筒,所述钢丝绳52的中部绕过所述第一滑轮53和所述第二滑轮54。

通过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4的转向,可以利用卷扬机55将第二盖板2进行提起和放下。

另外,在第二盖板2上还设有两个拉手14,当提升组件5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拉住拉手14进行作业。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需要将检修孔3打开时,启动卷扬机55,将一端栓系于拉环上的钢丝绳52缓缓卷绕,此时,钢丝绳52将带动第二盖板2的一端升起,并绕旋转支座4转动,升起的一端进而带动第一盖板1的一端升起,而第一盖板1的另一端通过滚轮6可以在导轨7上移动,随着提升高度的上升,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逐渐折叠为一起;此时检修孔3便被打开,可以进行垃圾吊的抓手的检修工作。

当需要对检修孔3进行封堵时,只需反向启动卷扬机55,利用第一盖板1和第二盖板2的重力即可将两个盖板缓缓放下,并且放下后其封堵位置保持不变,封堵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检修孔3封盖装置,不需用吊车进行整体吊离检修孔3,同时,解决了传统方式中的繁琐操作方式,而且封堵不准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可以达到很高的作业精度,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而且检修孔3四周的密封条不易遭到破坏,密封性好,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检修孔封盖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