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437发布日期:2018-09-14 21:2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属于闸室用防护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用以保证船舶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水工建筑物。船闸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通航建筑物,多建筑在河流和运河上。为克服较大的潮差,也建筑在入海的河口和海港港池口门处。包括工作闸门和输水阀门。工作闸门是设在上、下闸首上的活动挡水设备。在闸首前后水位齐平时启闭,运转较为频繁,要求操作灵活,启闭迅速。常用的门型有人字闸门、平板升降闸门、横拉闸门、扇形闸门(又称三角闸门)等,以人字闸门应用最广。输水阀门设在输水廊道上,用来控制灌泄水时的流量。它是在水压力作用下开启的,要求结构简单,启闭力小,操纵方便。常用的门型有平板提升阀门、蝴蝶阀门和反向弧形阀门。在现代船闸上多设有防撞装置,以加快船舶的进闸速度,防止船舶碰撞闸门但是在现有的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为船只超重导致增加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损耗,甚至损坏,不利于对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保护。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以解决通过增加船只超重的检测以保护闸室用防护装置,减少船只超重情况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闸室墙体、连接件、升降槽、载船框架、滚轴,所述升降槽设于闸室墙体上,所述连接件一端设于升降槽上,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载船框架紧密连接,所述闸室墙体设有2面,分别设于载船框架两侧,并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滚轴设于闸室墙体上方,所述滚轴中心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通过螺栓设于闸室墙体上,所述载船框架设有船只超重警报装置、安装桶、浮球,所述船只超重警报装置设于载船框架上,所述安装桶设有多个,并依次等距排列于载船框架上,所述浮球通过连接缆绳串通连接,并设于载船框架下方,所述船只超重警报装置由浮力开启装置、连接挂钩、固定外壳、齿轮传动机构、杠杆连接机构、储电源供应装置、电源连接机构、警报信号发出器组成,所述浮力开启装置焊接于固定外壳下方,所述连接挂钩与固定外壳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挂钩连接于固定外壳左上角,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固定外壳内部,并与浮力开启装置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另一端与杠杆连接机构相扣合连接,所述杠杆连接机构通过螺母设于固定外壳内部,所述杠杆连接机构另一端与储电源供应装置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储电源供应装置设于杠杆连接机构左侧一端,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与电源连接机构设于固定外壳内部右侧,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设于电源连接机构上方,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与电源连接机构分别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电源连接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浮力开启装置由浮力球、浮力进水管、浮力杆组成,所述浮力杆设于浮力球上方,所述浮力球与浮力杆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浮力球设于浮力进水管内部,所述浮力杆顶部一端贯穿浮力进水管上方,所述浮力杆与浮力进水管为间隙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由第一活动销、连接杆、第一齿轮、第一滑行槽、第二齿轮、限位块、第二滑行槽、第三齿轮组成,所述第一活动销设于连接杆上,所述第一活动销与连接杆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行槽与第二滑行槽与连接杆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滑行槽连接于连接杆下方,所述第二滑行槽连接于连接杆上方,所述限位块连接于第二齿轮上,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与第二齿轮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块嵌入连接于第二滑行槽内部,所述第一滑行槽与浮力球相互扣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上均匀分布有锯齿,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锯齿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下方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所述第一齿轮与杠杆连接机构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杆呈“l”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杠杆连接机构由连接滑轨、升降锯齿杆、连接横杆、滑行槽、连接竖杆、第二连接横杆组成,所述连接滑轨顶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外壳内部表面上,所述升降锯齿杆右侧一端嵌入连接于连接滑轨内部,所述升降锯齿杆与连接滑轨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升降锯齿杆底部一端设有连接圆环,该连接圆环与升降锯齿杆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横杆左侧一端与连接圆环通过螺母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横杆另一端与连接竖杆相连接,所述滑行槽通过螺母垂直连接固定外壳内部底端表面,所述连接横杆上设有连接块,该连接块穿过滑行槽内部,所述连接竖杆与第二连接横杆通过螺母连接,并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连接机构由固定竖杆、第二连接滑轨、下压杆、上活动触头、恢复弹簧、下固定触头组成,所述第二连接滑轨嵌入连接于固定竖杆内部,并通过螺母加固连接所述下固定触头一端通过固定块与固定竖杆相连接,所述固定竖杆垂直焊接于固定外壳内部底面上,所述下压杆顶部一端与杠杆连接机构相连接,所述下压杆底部一端与上活动触头相连接,所述恢复弹簧顶部一端与上活动触头侧边相连接,所述恢复弹簧底部一端与下固定触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储电源供应装置设有固定支架、电源输出端口、第一电源连接线,所述固定支架嵌套于储电源供应装置底部表面上,所述储电源供应装置通过固定支架设于固定外壳内部右侧上,所述电源输出端口设于储电源供应装置侧边外部,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底部一端插入连接于电源输出端口上,并与储电源供应装置内部紧密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另一端与下固定触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由电源输入端口、第二电源连接线组成,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设于警报信号发出器外侧,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底部一端与上活动触头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另一端穿过电源输入端口相连接,并与警报信号发出器内部紧密连接。有益效果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在运输船只前,将船只超重警报装置设于载船框架内的最高水位上,当船只所载重量超重时,水位上升,溢进浮力进水管内部,此时的浮力球受到水的浮力上升,并带动浮力杆上升,由于浮力杆顶部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浮力杆上升的同时使连接杆沿着第一活动销旋转,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滑行槽,并与第二齿轮上的限位块相互相互嵌套,于是连接杆旋转时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上均匀分布有锯齿,并通过该锯齿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于是第二齿轮的好转动依次带动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升降锯齿杆啮合连接,受到第一齿轮的带动朝着下方移动,升降锯齿杆底部一端与连接横杆相连接,此时的连接横杆受到升降锯齿杆下移影响一起朝着下方滑动,并依次带动连接竖杆、第二连接横杆与下压杆朝着下方移动,下压杆将上活动触头沿着第二连接滑轨朝着下方移动,于是上活动触头与下固定触头面对面紧密贴合连接,此时的储电源供应装置、第一电源连接线、下固定触头、上活动触头、第二电源连接线与警报信号发出器之间形成可传动电流的闭合电路,于是警报信号发出器将信号发出至控制终端,当经过的船只离开载船框架后,载船框架内的水位下降,于是浮力球与浮力杆下落回至初始位置,此时的浮力杆带动连接杆沿着第一活动销逆时针回至原位,此时的第二齿轮受到连接杆的带动反方向转动,并依次带动第三齿轮、第一齿轮转动,并将升降锯齿杆朝着上方移动,此时的杠杆连接机构依次朝着上方移动,并将下压杆上拉,上活动触头与下固定触头受到恢复弹簧弹力的影响断开连接,于是储电源供应装置与警报信号发出器之间的电源断开,警报信号发出器停止发出信号操作;本发明实现了该闸室用防护装置在闸室运输船只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过往船只是否有超重现象,便于避免因为船只超重对闸室设备造成损坏,有利于对闸室设备的保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船只超重警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船只超重警报装置详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电源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船只超重警报装置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闸室墙体-1、连接件-2、升降槽-3、载船框架-4、滚轴-5、船只超重警报装置-40、安装桶-41、浮球-42、浮力开启装置-400、连接挂钩-401、固定外壳-402、齿轮传动机构-403、杠杆连接机构-404、储电源供应装置-405、电源连接机构-406、警报信号发出器-407、浮力球-4001、浮力进水管-4002、浮力杆-4003、第一活动销-4031、连接杆-4032、第一齿轮-4033、第一滑行槽-4034、第二齿轮-4035、限位块-4036、第二滑行槽-4037、第三齿轮-4038、连接滑轨-4041、升降锯齿杆-4042、连接横杆-4043、滑行槽-4044、连接竖杆-4045、第二连接横杆-4046、固定竖杆-4061、第二连接滑轨-4062、下压杆-4063、上活动触头-4064、恢复弹簧-4065、下固定触头-4066、固定支架-4051、电源输出端口-4052、第一电源连接线-4053、电源输入端口-4071、第二电源连接线-407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闸室墙体1、连接件2、升降槽3、载船框架4、滚轴5,所述升降槽3设于闸室墙体1上,所述连接件2一端设于升降槽3上,所述连接件2另一端与载船框架4紧密连接,所述闸室墙体1设有2面,分别设于载船框架4两侧,并通过连接件2相连接,所述滚轴5设于闸室墙体1上方,所述滚轴5中心设有连接轴,该连接轴通过螺栓设于闸室墙体1上,所述载船框架4设有船只超重警报装置40、安装桶41、浮球42,所述船只超重警报装置40设于载船框架4上,所述安装桶41设有多个,并依次等距排列于载船框架4上,所述浮球42通过连接缆绳串通连接,并设于载船框架4下方;所述船只超重警报装置40由浮力开启装置400、连接挂钩401、固定外壳402、齿轮传动机构403、杠杆连接机构404、储电源供应装置405、电源连接机构406、警报信号发出器407组成,所述浮力开启装置400焊接于固定外壳402下方,所述连接挂钩401与固定外壳402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挂钩401连接于固定外壳402左上角,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03设于固定外壳402内部,并与浮力开启装置400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03另一端与杠杆连接机构404相扣合连接,所述杠杆连接机构404通过螺母设于固定外壳402内部,所述杠杆连接机构404另一端与储电源供应装置405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储电源供应装置405设于杠杆连接机构404左侧一端,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407与电源连接机构406设于固定外壳402内部右侧,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407设于电源连接机构406上方,并通过连接支架固定,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407与电源连接机构406分别通过电源连接线与电源连接机构406相连接,所述浮力开启装置400由浮力球4001、浮力进水管4002、浮力杆4003组成,所述浮力杆4003设于浮力球4001上方,所述浮力球4003与浮力杆4003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浮力球4001设于浮力进水管4002内部,所述浮力杆4003顶部一端贯穿浮力进水管4002上方,所述浮力杆4003与浮力进水管4002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403由第一活动销4031、连接杆4032、第一齿轮4033、第一滑行槽4034、第二齿轮4035、限位块4036、第二滑行槽4037、第三齿轮4038组成,所述第一活动销4031设于连接杆4032上,所述第一活动销4031与连接杆4032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行槽4034与第二滑行槽4037与连接杆4032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滑行槽4034连接于连接杆4032下方,所述第二滑行槽4037连接于连接杆4032上方,所述限位块4036连接于第二齿轮4035上,,所述限位块4036与第二齿轮4035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块4036嵌入连接于第二滑行槽4037内部,所述第一滑行槽4034与浮力球4003相互扣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4035上均匀分布有锯齿,所述第二齿轮4035通过锯齿与第三齿轮4038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4038下方一端与第一齿轮4033啮合连接,所述所述第一齿轮4033与杠杆连接机构404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杆4032呈“l”型结构,所述杠杆连接机构404由连接滑轨4041、升降锯齿杆4042、连接横杆4043、滑行槽4044、连接竖杆4045、第二连接横杆4046组成,所述连接滑轨4041顶部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外壳402内部表面上,所述升降锯齿杆4042右侧一端嵌入连接于连接滑轨4041内部,所述升降锯齿杆4042与连接滑轨4041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升降锯齿杆4042底部一端设有连接圆环,该连接圆环与升降锯齿杆4042呈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横杆4043左侧一端与连接圆环通过螺母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横杆4043另一端与连接竖杆4045相连接,所述滑行槽4044通过螺母垂直连接固定外壳402内部底端表面,所述连接横杆4043上设有连接块,该连接块穿过滑行槽4044内部,所述连接竖杆4045与第二连接横杆4046通过螺母连接,并相互垂直,所述电源连接机构406由固定竖杆4061、第二连接滑轨4062、下压杆4063、上活动触头4064、恢复弹簧4065、下固定触头4066组成,所述第二连接滑轨4062嵌入连接于固定竖杆4061内部,并通过螺母加固连接所述下固定触头4063一端通过固定块与固定竖杆4061相连接,所述固定竖杆4061垂直焊接于固定外壳402内部底面上,所述下压杆4063顶部一端与杠杆连接机构404相连接,所述下压杆4063底部一端与上活动触头4064相连接,所述恢复弹簧4065顶部一端与上活动触头4064侧边相连接,所述恢复弹簧4065底部一端与下固定触头4066相连接,所述储电源供应装置405设有固定支架4051、电源输出端口4052、第一电源连接线4053,所述固定支架4051嵌套于储电源供应装置405底部表面上,所述储电源供应装置405通过固定支架4051设于固定外壳402内部右侧上,所述电源输出端口4052设于储电源供应装置405侧边外部,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4053底部一端插入连接于电源输出端口4052上,并与储电源供应装置405内部紧密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线4053另一端与下固定触头4066相连接,所述警报信号发出器407由电源输入端口4071、第二电源连接线4072组成,所述电源输入端口4071设于警报信号发出器407外侧,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线4072底部一端与上活动触头4064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4072另一端穿过电源输入端口4071相连接,并与警报信号发出器407内部紧密连接。本发明所述的储电源供应装置,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所谓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于必要时放出电能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磷酸铁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家族中最安全的高比能量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电压非常平稳,一般为3.2v,放电后期(主要指剩余的10%容量)电压变化较快,截止电压一般为2.5v。环境温度特别是低温会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容量产生影响:-20℃的放电容量是常温容量的45%,-10℃是常温的65%,-5℃是常温的80%,0℃是常温的90%,0℃~20℃的放电容量变化非常小。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优于铅酸蓄电池。一种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将船只超重警报装置设于载船框架4内的最高水位上,当船只所载重量超重时,水位上升,溢进浮力进水管4002内部,此时的浮力球4001受到水的浮力上升,并带动浮力杆4003上升,由于浮力杆4003顶部一端与连接杆4032相连接,浮力杆4003上升的同时使连接杆4032沿着第一活动销4031旋转,连接杆4032上设有第二滑行槽4037,并与第二齿轮4035上的限位块4036相互相互嵌套,于是连接杆4032旋转时带动第二齿轮4035旋转,第二齿轮4035上均匀分布有锯齿,并通过该锯齿与第三齿轮4038啮合连接,于是第二齿轮4035的好转动依次带动第三齿轮4038与第一齿轮4033转动,第一齿轮4033与升降锯齿杆4042啮合连接,受到第一齿轮4033的带动朝着下方移动,升降锯齿杆4042底部一端与连接横杆4043相连接,此时的连接横杆4043受到升降锯齿杆4042下移影响,一起朝着下方滑动,并依次带动连接竖杆4045、第二连接横杆4046与下压杆4063朝着下方移动,下压杆4063将上活动触头4064沿着第二连接滑轨4062朝着下方移动,于是上活动触头4064与下固定触头4066面对面紧密贴合连接,此时的储电源供应装置405、第一电源连接线4053、下固定触头4066、上活动触头4064、第二电源连接线4072与警报信号发出器107之间形成可传动电流的闭合电路,于是警报信号发出器407将信号发出至控制终端;当经过的船只离开载船框架4后,载船框架4内的水位下降,于是浮力球4001与浮力杆4003下落回至初始位置,此时的浮力杆4003带动连接杆4032沿着第一活动销4031逆时针回至原位,此时的第二齿轮4035受到连接杆4032的带动反方向转动,并依次带动第三齿轮4038、第一齿轮4033转动,并将升降锯齿杆4042朝着上方移动,此时的杠杆连接机构404依次朝着上方移动,并将下压杆4063上拉,上活动触头4064与下固定触头4066受到恢复弹簧4065弹力的影响断开连接,于是储电源供应装置405与警报信号发出器407之间的电源断开,警报信号发出器407停止发出信号操作,通过船只超重警报装置以达到避免船只超重的目的,在实用闸室用防护装置在闸室运输船只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过往船只是否有超重现象,便于避免因为船只超重对闸室设备造成损坏,有利于对闸室设备的保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避免过往船只因为超重对闸室设备造成损坏,容易因为船只超重导致增加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损耗,甚至损坏,不利于对水利船闸闸室用防护装置的保护,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实现了该闸室用防护装置在闸室运输船只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过往船只是否有超重现象,便于避免因为船只超重对闸室设备造成损坏,有利于对闸室设备的保护。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述固定外壳402为铁材料;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述固定外壳402为不锈钢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耐腐蚀性一般较好使用寿命长更长综上所述,当本发明的固定外壳为不锈钢材料时,本发明的使用寿命更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不易生锈,使用效果达到最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