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态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6672发布日期:2018-07-10 22:1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生态砌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垒、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不仅施工比较麻烦,成本较高,而且建成后因其上不能生长植物而使河岸缺乏生机,破坏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主要采用生态砌块搭叠成型,用生态砌块建成的河道挡墙或护坡不仅可以种植植物或植被,富有生机和美感,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中鱼虾的生存环境,利于生态平衡。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生态砌块搭叠成型时通常需要采用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相连两生态砌块。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不耐用,安全性低,而且施工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对现有的生态砌块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生态砌块,该新型生态砌块避免了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以连接左右两生态砌块,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所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自设于所述排水孔两侧的两个所述锚固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凸块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所述凸块呈梯形。

优选地,所述锚固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2‐4倍。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和所述连通槽均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植生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悬臂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多个所述植生槽沿所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植生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优选地,所述新型生态砌块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叉运槽,所述叉运槽沿所述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砌块本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生态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新型生态砌块包括砌块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上的植生孔、排水孔、四个锚固孔及三个排水槽,所述砌块本体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且沿所述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凸起形成有凸块,另一所述第一悬臂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相对于所述植生孔更靠近所述前侧面,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的连通槽,所述植生孔和所述排水孔沿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三个所述排水槽分别自设于所述排水孔两侧的两个所述锚固孔和所述排水孔延伸至所述前侧面,所述锚固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这样,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新型生态砌块通过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新型生态砌块,不仅可以防止两块新型生态砌块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移,而且施工完成后配合紧凑,能有效防止虾蟹打洞对土体千万破坏,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将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的所述锚固孔贯通,并在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的所述锚固孔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锁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新型生态砌块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生态砌块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新型生态砌块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新型生态砌块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新型生态砌块3可以应用于公路、渠道、河道护坡的建设。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包括砌块本体31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31上的植生孔32、排水孔33、四个锚固孔34及三个排水槽36,所述砌块本体31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的侧面313,所述侧面313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的前侧面3131和后侧面3133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3131和所述后侧面3133且沿所述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的左侧面3135和右侧面3137,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3135和所述右侧面3137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314,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314凸起形成有凸块315,另一所述第一悬臂314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31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316,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33相对于所述植生孔32更靠近所述前侧面3131,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的连通槽37,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沿所述左右方向z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34,三个所述排水槽36分别自设于所述排水孔32两侧的两个所述锚固孔34和所述排水孔32延伸至所述前侧面3131,所述锚固孔34贯穿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面3131和所述后侧面3133的尺寸大于所述左侧面3135和所述右侧面3137的尺寸。

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通过所述凸块315和所述凹槽316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可以将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锁定在一起。

其中,当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用于植生挡土墙时,所述植生孔32起种植植物以及鱼巢功能;所述排水孔33的设置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而且在所述上下方向x上,相邻两块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堆砌时,所述排水孔33也可以作为结构加强孔使用;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之间的隔墙可以增强结构强度,且隔墙上设置的所述连通槽37还可以实现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之间的水体流通;所述排水槽36的设置可以方便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与外界水体交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块315在所述上下方向x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所述凸块315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块315呈梯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凸块315呈等腰梯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块31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半圆柱形、方形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锚固孔34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尺寸为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尺寸的2‐4倍。当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锁定在一起,锁定时,还可以根据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的对齐程度实现不同坡度的挡土墙的堆砌。

作为所述排水槽36和所述连通槽37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水槽36和所述连通槽37均自所述第一表面311向所述第二表面312凹陷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36呈半圆柱形结构,所述连通槽37呈v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槽36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v形、梯形等,所述连通槽37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梯形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植生孔32自所述第一表面311向所述第二表面312凹陷形成,所述排水孔33自所述第一表面3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312。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3135和所述右侧面3137均还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二悬臂317,所述第二悬臂317和所述第一悬臂314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第二悬臂317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悬臂314的尺寸。这样,所述第二悬臂317在加强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的强度时,又不会妨碍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相邻两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连接时所述凸块315插入所述凹槽316。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侧面3131和所述后侧面3133均上形成有多个植生槽3139,多个所述植生槽3139沿所述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后侧面3133作为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用于植生挡土墙用,所述前侧面3131作为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用于景观挡土墙用。

作为所述植生槽3139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植生槽3139自所述第一表面3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3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生槽3139呈半圆柱形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植生槽3139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v形、梯形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还包括开口背离所述第一表面311的叉运槽38,所述叉运槽38沿所述左右方向z贯穿所述砌块本体31。这样,在施工中可以通过叉车等机械搬运所述新型生态砌块3。此外,所述叉运槽38还可以为水生动物(鱼、虾、蟹等)提供栖息空间。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生态砌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新型生态砌块3包括砌块本体31以及设于所述砌块本体31上的植生孔32、排水孔33、四个锚固孔34及三个排水槽36,所述砌块本体31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的侧面313,所述侧面313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的前侧面3131和后侧面3133以及连接所述前侧面3131和所述后侧面3133且沿所述左右方向z间隔设置的左侧面3135和右侧面3137,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所述左侧面3135和所述右侧面3137均延伸形成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悬臂314,其中一所述第一悬臂314凸起形成有凸块315,另一所述第一悬臂314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凸块315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凹槽316,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沿所述前后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排水孔33相对于所述植生孔32更靠近所述前侧面3131,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连通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的连通槽37,所述植生孔32和所述排水孔33沿所述左右方向z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锚固孔34,三个所述排水槽36分别自设于所述排水孔32两侧的两个所述锚固孔34和所述排水孔32延伸至所述前侧面3131,所述锚固孔34贯穿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这样,在施工中,可以将左右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通过所述凸块315和所述凹槽316锁定在一起,以避免通过橡胶棒、销钉等媒介连接左右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不仅可以防止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位移,而且施工完成后配合紧凑,能有效防止虾蟹打洞对土体千万破坏,从而提高了挡墙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可以将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贯通,并在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的所述锚固孔34内直插入钢筋和浇注混凝土,以使得上下两块新型生态砌块3锁定在一起。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